第261章 奇怪的命数

作品:《我都天下无敌了,才开始夺嫡?

    行道隆不远不近的站着,分别打量了三人一阵。


    他微微眯眼,背后的手,手指不断的掐算着。


    一会儿过后,邢道荣心中泛起疑虑。


    这三人的命格,其中有两人稍微有点意思。


    那个面容清秀的年轻人,有富贵气象,但却只是普通的命格。


    而那个健硕的青壮年,时运蜿蜒曲折,命途多舛,将来可能还有大灾难。


    不过,云烟散,紫薇出。


    这人若是能经过劫难,将来必定封侯拜将,是大富大贵之命。


    只是不知道他有没有机会享受到后半生的富贵。


    至于那老头,就是奴仆命数,这辈子已经定死了。


    行道隆心中这般推算着。


    他并不觉得有多奇怪,有多富家公子,都有一颗兼济天下的心,心性颇为纯良。


    这种人一看到人生百态,就会多愁善感。


    这种人,往往是富二代,但又没有什么能力守住家业。


    而这个人,正是坐在棚子里的姜宁。


    那个有紫薇气象的,则是沈玉城。


    行道隆转身走了。


    不久过后,来了几个县衙的衙役。


    衙役也没为难姜宁三人,而是登记了一下姜宁三人的身份信息,记录了一下三人来培县的目的,便离去了。


    这份调查报告,很快就送到了县衙,摆在了行道隆面前。


    行道隆拿到履历后,立马去调查,发现这份履历是真的。


    大概就是,姜宁祖籍是沧州人,早年跟着家福离开了沧州,去中原谋生。


    其父发了一笔小财,但时运不济,病而亡故。


    姜宁遣散了家仆,变卖了家产,回到沧州,认祖归宗,打算在培县落地生根。


    刘瑾是他们家的老管家,是个忠心的奴仆。


    沈玉城是他爹生前的左膀右臂,对他们家忠心耿耿,所以跟着一块来了沧州。


    这主仆三人,完全没有官面上的背景。


    行道隆仔细盘算了起来。


    他们的履历,在经承司的案卷库内,都能查得到,身份肯定做不得假。


    只是他们这样办事,就有些影响县衙的威名。


    不过这对行道隆来说,也是小事。


    早年整个剑南道都被镇抚司屠了一遍,现在整个剑南道都是“藏富于民”的状态,官府“没钱”。


    行道隆写了一封亲笔书信,让差役去交给伍泽善,打算让伍泽善先探探他们的底细。


    于是,这天下午,伍泽善来到了粥棚。


    就今天一天时间,粥棚已经接济了大几千人,发下去的米粮不下万斤。


    对有钱人来说,这只能算是九牛一毛而已。


    “这位公子如此善良,这粥米一发就是一天,在下看了深表感动。”伍泽善走进粥棚,朝着姜宁行了个拱手礼。


    只见他肥胖的脸上,堆着和煦的笑意。


    “怎么?”姜宁淡淡开口问道。


    “可你能救得了培县的饥民,还能救得了整个剑南道的饥民不成?”


    姜宁慢慢起身,轻轻颔首,显得很有礼貌的样子。


    “阁下所言是为何?”姜宁疑问道。


    “哎,实不相瞒。咱们培县的饥民,都算少的了。县令大人慷慨,体恤百姓,所以没将他们赶走。


    这城里的寺庙,空置的房屋,都被县令大人用来给他们遮风挡雨了。


    这要是换个地方,这些饥民多半要变成流民。”


    伍泽善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说道。


    “剑南道有很多流民吗?”姜宁问道。


    “这个我也不好说……我也没怎么出过培县。剑南道究竟是什么情况,我也不清楚,毕竟我也不是当官的。”伍泽善说道。


    姜宁非常自然的拉过来一把椅子,伍泽善立马笑眯眯的道谢,然后坐下。


    姜宁抬了抬手,刘瑾立马端来一杯热水,递给了伍泽善,然后继续去发放粥食。


    “前些年朝廷刚刚推行了归田于农的政令,我看这培县城外的农田不少,田里的谷子长得也不差。怎么会有这么多饥民呢?”姜宁在伍泽善身边坐下,小声问道。


    “这事儿说来话长……对了,还未请教公子尊姓大名?”


    “哦,我叫江宁。”姜宁自我介绍道。


    “江宁?哪个江?”


    “江河的江,安宁的宁。”


    “公子,您这名字多少有点犯忌讳啊……”伍泽善微微眯眼,小声说道。


    姜宁笑了笑,不置可否。


    他可没那么迂腐,不准天底下有人跟他同名同姓。


    跟姜宁同名同姓的,没有一万,也有八千。


    同音的,那就更多了。


    “我从京畿道而来,前来认祖归宗,却发现培县大变样。看到这些饥民,于心不忍,所以买了些粮食送与他们,这不犯忌讳吧?”姜宁问道。


    “那是自然,您发善心,那是城里那些饥民的福分。”


    “对了,我手上还有些余钱,想要置办些田产,阁下可有门路?”


    “小点声。”


    伍泽善煞有介事的扫视了一圈。


    “现在朝廷有令,田产可是非卖品。你想买田产,那可是违法!”伍泽善小声凝重道。


    “原来是这样……那该如何是好?这田产买不了,我又不会做什么生意,总不能坐吃山空吧?”姜宁眉头一皱,故作为难。


    “公子要买田产怕是难,不过……倒也有一条路子。”伍泽善往姜宁身边凑了凑,小声道。


    “什么路子?”


    “公子若是真有兴趣,今天晚上,您道六福酒楼来,我与你详细说明。”伍泽善说道。


    “多谢,明日中午,不见不散。”姜宁拱手行礼。


    “不客气,走了。”


    看着伍泽善乘坐马车离去,姜宁面容慢慢恢复如常。


    沈玉城见伍泽善离去,立马将手头上的活儿给了雇佣的伙计。


    然后走到姜宁面前,单膝蹲下。


    “蹲着不累么?坐下说话。”


    “谢公子。”


    沈玉城还真没跟姜宁一块坐着聊过,就这么坐在陛下身边,感觉多少有点不自在。


    “刚刚打听了一下,剑南道的问题,可能不小。”沈玉城小声道。


    “如你所见。”


    “公子,我的意思是。王大人解决了一桩大问题,但遗留下来了很多小问题。大问题好解决,快刀斩乱麻。可这小问题……”


    “你知道为何杀了那么多人,依旧会有这么多问题遗留下来吗?”姜宁淡淡问道。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