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奉旨摸鱼
作品:《我都天下无敌了,才开始夺嫡?》 在朝这么多年,能让王嘉升放心上的就俩人。
一个是吕温书,这个人自是不必说,完全没有半点私交人脉。
还一个就是熊文敬了。
真要让王嘉升管管熊家小子,他倒也乐得管。
但熊家那小子,怕极了熊文敬,根本用不上王嘉升去管。
其他同朝为官的,像文凯这种人,自然是能力非常全面的人才。
但为人嘛,熊文敬觉得文凯为人两面三刀。
去管他儿子?指不定被他穿了小鞋。
所以,不加班也只是借口罢了。
姜宁一眼就看穿了王嘉升的想法,忽然露出笑意。
然后拿出舆图,摆在桌案上,一边看,一边跟王嘉升闲聊。
“这几年来,朝廷上上下下,卷的厉害。唯独你王公,当朝反内卷第一人啊。”姜宁笑道。
“嘿,还别说,陛下您还真别说。反内卷这个词用的好。我近来阅读人教典籍,老子有云:无为而无不为。
这话就是告诉世人,说你啥也没做,就等于啥都做了。
要是反着说,就是你啥都做了,就等于啥也没做。
所以啊,我上衙的时候啥都做了,就等于啥也没做。
那如何圆回来呢?于是我散衙后啥也不做,就等于啥都做了。
陛下,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姜宁闻言,淡淡问道:“你就这么理解老子的话的?”
“难道不是吗?”王嘉升反问道。
“自然不是。”
“陛下您还说,早上打听到了去你家的路,晚上就打死你呢。”王嘉升翻了个白眼。
姜宁闻言一愣。
“这谁告诉你的?”
“御前侍卫,大黑。”
说到这里,王嘉升突然眼前一亮。
“对了陛下,何不让御前侍卫去干这事儿?再加上猿前辈,他们强强联手,这叫术业有专攻!”王嘉升提议道。
“你脑筋倒是转的挺快,不过,也不是不行。你去给我列个名单,看看谁需要教导教导的,这总不为难你了吧?”姜宁问道。
“怎么感觉我成了个汉奸?”
“应是不应?”
“臣遵旨就是了。”
王嘉升的目光,终于落到了舆图上,这才想起来一件重要的事情。
“糟了!臣忘了件要紧事要启奏!”
王嘉升突然站了起来,这才将今日带来的折子掏了出来。
“坐着就行了。”
王嘉升放完折子,这才坐下。
“本该一早就呈递上来的,刚刚商讨西域的事情,倒是忘了。”
姜宁拿起折子,打开看过。
原来是镇抚司天南道分署递上来的文书,说是南疆海上有异动,疑似有海妖在近海活动。
镇抚司早就并了远镇魔司衙署,所以保留了镇魔司的职能。
镇抚司派人到海上去查探过,海下确实有异动,但未查明是什么东西。
海下的异动,已经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有余。
海上有妖族,但海妖不等同于妖族大陆的妖族,不受妖族大陆管辖。
它们自成一派,不过向来只在深海活动。
三座大陆上的生灵,几乎看不见海妖的身影。
姜宁淡淡一笑:“难道西边才刚刚热闹起来,南海又要开始了么?”
“这事儿确实该提个小心,臣已经下令,调派沿海几道附加所有的人,都进驻了沿海城镇。
陛下是否下一道圣旨,让附近的天策军预备役严阵以待?”
王嘉升提议道。
“准奏。”
两人正聊着,不到中午,姜盛来了。
“参见……”
“免了。”
“谢陛下。启奏陛下,臣想请陛下,亲自去一趟崇文馆。有些成果,想向陛下展示。”姜盛躬身说道。
“午后去。”
“臣领旨,告退。”
崇文馆是当年姜宁亲自下旨设立的,不是正统的官僚机构,但如今的地位并不低。
本来崇文馆用来广开言路,招纳贤良文士。
随着后来的发展,崇文馆多了很多职能。
“下去随朕去崇文馆看看?朕已经七八年没去过了。”姜宁淡淡说道。
“臣遵旨。”王嘉升想也没想,直接答应。
“奉旨摸鱼,是不是很爽啊?”姜宁淡淡笑着问道。
“陛下,人艰不拆。”王嘉升嘿嘿一乐。
“意思是你在朕的手下当值,过的挺艰难?”姜宁笑问道。
“是啊……”
王嘉升感叹一声:“成天抓心挠肝的想着怎么反内卷,能不艰难吗?”
姜宁无奈一笑。
“大黑。”姜宁喊了一声。
石像魔屁颠屁颠的就跑了过来。
“大爷,小的在!有事儿您吩咐!”
“下午散差后,你去燕国公府上,他找你有事儿商量。”
“哦,知道了。”
“下去吧。”
“好嘞!大爷我走啦!”
“大爷您走好。”王嘉升小声嘀咕了一句。
姜宁突然抬头,看向王嘉升,问道:“镇抚司衙门很闲?”
“不闲啊,一堆公务等着臣处理呢。”
“哦。”
王嘉升知道了姜宁的意思,赶紧起身请辞。
好家伙,不是陛下您让我留下陪您摸鱼的吗?怎么反倒怪我游手好闲了?
午后。
姜宁和王嘉升两人一同出了宫。
来到御街,拐进一条街道,没多远便到了一院墙大门外。
高大的朱色大门上,挂着“崇文”两字匾额。
这两个字,还是姜宁当年亲自提上去的。
进了大门,是一座偌大的前庭,中间摆着一块威严的石屏。
饶过石屏,就能看到前庭全貌。
姜盛早就候在前庭,见姜宁前来,正要行礼,就看到姜宁随意摆了摆手。
“陛下,随臣来。”
“不必忙,既然是来摸鱼的,就摸个过瘾。”姜宁淡淡笑道,“先四处瞧瞧。”
好久没来了,也是该好好看看,崇文馆成什么样儿了。
这地方规模宏大,每年的开支巨大。
不过,除了初期几年都是由朝廷出资之外,后续姜盛就没找朝廷要过银子。
这座崇文馆,就是魏王府的基本盘。
这些年,崇文馆向朝廷提供的人才,也是最多的。
姜宁先进了前堂看了一眼,前堂并不大,里面空空如也,并无一人。
穿过前堂之后,才算正式进了崇文馆。
这里面,别有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