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老巷记忆,影像为证

作品:《天山脚下石榴红

    “我们必须反击。”古丽米热开口,“不能让他们继续用假资料混淆视听。”


    林砚点头,声音低而坚定:“对,我们要找到证据链的源头,还要找出更多真实的历史资料,彻底推翻这份伪造报告。”


    他重新打开电脑,开始整理反驳材料,一边思考如何向专家组提交正式申诉,一边联系几位研究地方史的老教授,希望获得他们的支持。


    时间悄然流逝,窗外的天色愈发深沉。


    老茶馆内灯火通明,众人的身影投在墙上,拉得很长。


    而在千里之外,某间昏暗的办公室中,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突然亮起,一封匿名邮件悄然送达收件箱。


    发件人信息隐藏,附件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背面写着一行模糊的字迹:“1908年英国探险队拍摄,原址仍在。”


    与此同时,在喀什老茶馆,林砚正低声与众人商议下一步行动计划。


    手机震动了一下。


    古丽米热低头一看,是一封来自未知邮箱的邮件提醒。


    她皱眉点开,附件下载完毕。


    “你们看这个。”她将照片放大,指着其中一处巷口的石阶,“这位置……怎么这么眼熟?”


    林砚凑近屏幕,眼神瞬间变得专注。


    两人反复比对着照片中的街巷格局与现存建筑分布图,越看越是震惊——几乎完全一致。


    甚至连几户人家门前的水井位置,都分毫不差。


    “这不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重建的房屋。”林砚低声说,声音里透出难以抑制的激动,“这是1908年的喀什。”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他们都知道,这张照片,或许将成为改变局势的关键证据。


    “这不是伪造的。”古丽米热低声重复,声音里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这是被遗忘的真实。”


    林砚点头,目光紧锁在那张泛黄的照片上。


    他能清晰地辨认出照片中街巷的格局,甚至几户人家门前的水井位置,都与如今的地图完全吻合。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片老城区早在1908年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街区,而非某些人所说的“五十年代重建”。


    这不仅是一张照片,而是一个足以推翻当前拆迁计划的关键证据。


    他没有犹豫,立刻拨通了文化局干部刘志刚的电话。


    “我这边发现了一份重要资料,是1908年英国探险队拍摄的老照片,地点就在喀什老城区核心地带。我们需要尽快组织专家进行复核。”林砚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才传来刘志刚略显疲惫的声音:“林砚,你是不是又在找那些‘不可能’的东西?你知道上面已经定了调子,巴扎和老巷要转型开发,不是说几句‘文化保护’就能改的。”


    “但这不是几句口号。”林砚语气加重,“我们找到了确凿的历史证据,证明这里百年来都是活态社区,不能简单一刀切地拆掉。请你相信我,这不仅仅是保护建筑,更是保护一段民族交融的记忆。”


    电话那头又是短暂的沉默,似乎在权衡什么。


    终于,刘志刚叹了口气:“好,我可以帮你联系专家组的人,让他们看看这份材料。”


    挂断电话后,林砚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阿依夏一直站在旁边没说话,此刻忽然开口:“下一步呢?”


    “艾山叔那边,也许还能找到更多线索。”古丽米热插话道。


    林砚眼神一亮,立即起身往外走:“我去一趟艾山叔家。”


    夜色下的老巷静谧如常,月光洒在斑驳的墙壁上,映出一片片柔和的影子。


    林砚穿过狭窄的小巷,脚步声回荡在石板路上。


    他敲响艾山家的门,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打开,老木匠满脸疑惑地看着他。


    林砚把手机递给他:“您看这张照片,有没有印象?”


    艾山接过手机,仔细端详,眉头逐渐皱起。


    片刻后,他点了点头:“这个路口……我记得小时候走过。我父亲以前喜欢拍照,家里应该还有相册。”


    林砚心中一动:“您能带我看看吗?”


    艾山转身进了屋,不久之后捧出一本皮质封面、边角已经破损的相册。


    他轻轻翻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展现在眼前——有老茶馆前的长街、有铜器铺子里忙碌的身影、还有孩子们在巷口追逐嬉戏的画面。


    “这是我父亲年轻时拍的。”艾山低声说道,眼神中透出一丝怀念,“那时候,这片地方还热闹得很。”


    林砚一页页翻看着,每一帧画面都像是一部无声电影,在他脑海中缓缓播放。


    他仿佛看见了爷爷当年在这条街上奔走劝说村民修缮老屋的模样,听见了母亲唱过的维吾尔民谣,嗅到了空气中飘来的烤馕香……


    “这些照片太珍贵了。”林砚轻声道,“它们不只是影像,而是这片土地的记忆。”


    艾山点头:“你想怎么做,我就配合。”


    回到茶馆已是深夜。


    众人围坐在桌边,气氛凝重而紧张。


    林砚将新发现的照片和艾山家的相册逐一扫描归档,开始整理成一份完整的申诉材料。


    “我们现在有了历史影像,有了实地比对,有了专家支持。”古丽米热一边帮忙标注照片时间地点,一边冷静分析,“只要提交给专家组,就有希望阻止拆迁。”


    阿依夏在一旁默默听着,忽然抬头看向林砚:“你会放弃吗?”


    林砚摇摇头,嘴角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不会。我爷爷说过,这片老城区是我们大家的根。我回来了,就一定要守住它。”


    窗外的风停了,夜色深沉,星光点点洒落在天山脚下。


    林砚将所有资料打包完毕,准备发送给专家组,并附上一封亲笔信:


    “每一块砖瓦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记忆。我们不能为了利益……”林砚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那封来自专家组的正式通知,纸张沉甸甸地压在他的掌心。


    他抬起头,阳光从茶馆斑驳的窗棂中斜洒进来,落在他微眯的眼角,仿佛也照进了他心里最柔软的一处。


    “成了。”他低声喃喃,声音里藏着压抑许久的激动。


    阿依夏站在一旁,双手交叉在胸前,嘴角早已翘起,却还故意绷着脸:“这才多久?我就知道你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