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假心真意

作品:《蜀汉之庄稼汉

    “消渴症?”


    “对。141biz”冯永点头,“就是消渴症。”


    嗜甜不是什么问题。


    只要有足够的锻炼就行。


    就像关姬那样。


    如果没有足够的锻炼,能管住嘴也行。


    但这个时代,肉食肥膏之物,对人们来说才是最好吃的东西。


    但身为皇帝,嗜甜又天天吃肉食肥膏之物,再加上酒色,那么三高找上门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后世的有钱人,特别是那些暴发户,因为饮食习惯,最容易得的病,三高就占了很大一部分。


    恰好,冯刺史前世曾在有钱人的圈子里混过一段时间,所以对这个病自然就了解得多一些。


    现在冯永就怀疑曹丕实际上是因为得了三高中的“高血糖”,最后引发并发症,所以才早逝的。


    而高血糖和糖尿病及它们的并发症,在这个时代被称为消渴症。


    当然,除了前面的前提条件,能让冯永怀疑曹丕有高血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曹丕自己所写的章:


    “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脆而不酢,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


    “真定御梨,大若拳,甘若蜜,脆若菱,可以解烦释渴。”


    不管是说蒲桃还是说真定御梨,曹丕都不厌其烦地说它们“除烦解渴”、“解烦释渴”。


    而消渴症有一个很明显的症状,就是烦渴喜饮,口干舌燥。


    事实上,从曹丕本身的经历来说,他的身体没有理由太弱。


    因为他从小就学会了骑马,十岁就开始跟随曹人妻南征北战。


    当了皇帝以后,还经常带领大军到处游行。


    取得的战果暂且不提,但长期锻炼下来,曹丕身体肯定是有底子在的。


    而且以他迟迟不立太子,直到临死前,才匆忙立曹叡为太子的做法。


    也可以从侧面反应出他对自己身体的自信。


    所以光是好色这一点,不足以说明曹丕的早逝。


    当然,好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死了的曹丕对现在的大汉并不重要。


    最最重要的是,高血糖这玩意是会遗传的。


    而高血糖又常常伴随着糖尿病。


    糖尿病会影响小蝌蚪的质量


    所以曹叡三子一女的早死,说不定还真与这个病有关。


    一通而百通。


    冯永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情报不是光要打探消息,还需要后期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


    同时还要求有极高的敏锐性,把看似那些毫不相关的消息,串联成足以窥探对手意图的情报。


    这个时代的谋士,或者高智商人士,很多时候干的就是这个。


    靠的是天赋。


    但冯刺史没有那么高的天赋,但他有这个时代所没有的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


    经冯永这么一提示,张星忆也想起来了。


    “曹叡的身体确实有可能一直不太好。陇右之战时,洛阳那边就曾有传言,说曹叡在长安病死。”


    “为此曹卞氏还曾欲立曹植为伪帝,这个事情传得全洛阳都是。”


    这个消息,大汉其实是一年多以后才知道的。


    因为那个时候,大汉对魏国的渗透最多也就是止于长安。


    不像现在,细作已经可以把洛阳的消息传回大汉。


    这些年来,大把大把的钱粮撒出去,再加上冯刺史刻意把南乡打造成游侠儿圣地,游侠儿已经算是一支可利用的暗探力量。


    “这个怎么说?”


    冯永一时间没想明白。


    “阿郎你想想,曹叡那时才二十三四,正值年轻力强之时,若非身体不好,那曹卞氏又怎么会轻易相信曹叡病亡?”


    冯永闻言,却是摇了摇头:


    “这只能算是猜想,重要的是,如何确认曹叡的身体是否真的如所料。”


    张星忆也皱起了眉头:


    “曹叡乃是魏贼之主,其身体状况如何,定然是绝密非常,莫说是细作,就是魏臣,只怕也难打听得到。”


    冯永自然知道此事不易。


    只见他沉吟了好一会,这才缓缓地说道:


    “打探曹叡的身体状况固然是困难,那曹家宗亲呢?总要容易一些吧?”


    若曹丕当真有消渴症,那么曹家宗亲肯定也会有一定的概率得这种病。


    想到这里,冯永继续说道,“还可以把范围扩大一些,可以打探一下曹家的母族。”


    “重点是曹丕的母族卞氏一族,若是卞氏一族有人有消渴症,那么曹丕就至少有七层可能得这种病。”


    “若是曹家宗亲也有人得这种病,那么曹丕就肯定是得了消渴症。”


    没学过生物的张小四听得有点蒙。


    冯刺史只得细细地给她讲一遍:


    “消渴症是可以由父母传给子女的,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家族病。”


    “若是曹丕真得了消渴症,那么就有可能是由曹操或者卞氏传给他的。”


    “所以我让人去打探曹家宗亲和卞氏一族,只要此二族皆有此症者,那么曹丕就肯定是得了消渴症。”


    家族里有这种病,你又一天到晚地说要“除烦解渴”,除了消渴症还能是什么?


    “当然,也有可能是曹丕自己染上了此症。若是真是这样的话,那就只能从曹丕的子孙里打探消息。”


    “我们现在是先易后难,毕竟打探曹氏一族和卞氏一族的情况,要比只打探曹丕子孙的身体状况容易得多。”


    不过冯永对曹人妻和卞氏有消渴症存怀疑态度。


    毕竟曹操好像活到六十多,卞氏则活得更久,前两年才死。


    张星忆这才明白过来。


    不过她又突然笑了起来:


    “真要打探曹家宗亲的身体情况,阿郎可比探子们容易多了。”


    “嗯?什么意思?”冯永一愣,然后马上明白过来,“曹子建?!”


    张星忆一合掌:


    “正是!那曹三不是说,曹子建今年开春时身体有恙吗?阿郎何不去信一封,以询问身体的名义,问一问情况如何?”


    “妙啊!”冯永哈哈一笑,“真是天助我也!”


    历史上,司马老贼通过旁敲侧击,探知了诸葛老妖的身体情况。


    现在有吾冯鬼王光明正大地询问曹家人的身体状况,嗯,吾至少要比司马老贼高一层。


    “四娘快快帮我拟一封信,看看如何询问才好。”


    冯刺史迫不及待地说道。


    没想到张小四却是白了他一眼:


    “两月前你才让阿姊帮你代笔,现在又让我代笔,这信真要是到了曹植手里,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呃,一时高兴,竟是忘了这茬。


    细君的字迹铁画银勾,刚柔并济。


    而小四的字迹却是柔媚风流,蕴藉婉转。


    “那就再先让人去打探,这信过些日子再写。”


    细君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等出了月子再说。


    反正种事情,急也急不来。


    冯永不急,但曹三却是心急如焚。


    “陈王殿下,你怎么样了?”


    欢天喜地从蜀国回来,却得到了陈王病重的消息,让曹三如遭雷噬。


    “暂时还死不了。”


    披着一件外袍半躺在榻上的曹植,脸色有些腊黄,眼中带着些许红血丝,他眯起眼看向曹三,自嘲道:


    “我这双眼近来看东西看向吃力,你且靠近些。”


    曹三连忙挪到榻前。


    “凉州那边怎么样了?”


    “冯郎君”


    “我说的是凉州。”


    “凉州”


    曹三没想到曹植第一个问题居然是这个,当下没有什么准备,嗫嚅了一下,这才说道:


    “凉州凉州,还,还好吧。”


    “凉州素来是叛乱之地,蜀人入凉州,又遇天灾,难道就没有人作乱吗?”


    “没有,不但没有,而且在冯冯郎君”


    “是冯贼。”


    旁边有一个朝廷派过来的学防辅官接口道。


    曹三不敢再言,看了曹植一眼。


    曹植点头:


    “冯和屡犯我大魏,乃是极恶之徒,确是冯贼。”


    “是,是冯贼,冯贼善收人心,凉州不拘汉胡,皆愿听其令,故虽遇白灾,却无人作乱。”


    “不可能!”学防辅官再次开口道,“凉州苦寒之地,民风剽悍,特别是那些胡人,平常无事也要闹三分。”


    “去年那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一点动静没有?”


    曹三又向曹植看去。


    “你且把自己此行的所见所闻全部道来就是。”


    曹植淡然说道。


    “是。”


    曹三得了吩咐,不但把凉州的见闻说了,甚至还把汉中所看到的事情都说了一遍。


    学防辅官听完,又不甘心地细问了一些问题。


    曹植却是不耐烦了:


    “问够了没有?若是不够,能不能先让我问完了你再问?”


    学防辅官显然没想到曹植突然会这么说,他愣了一下,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起来。


    曹植却是浑然不怕,冷笑道:


    “这里是陈王府,不是宫中,更不是听充观即魏国审大狱之所,若是不服,尽可去上秘奏,让陛下降罪于我。”


    学防辅官乃是朝廷派到王府监察的人员,哪个宗亲敢对他们不敬?


    如今被曹植直接落了面子,对方的脸色变得更难看了。


    当下哼了一声,一甩袍袖,直接走了。


    “陈王”


    曹三有些担忧地看向曹植。


    “无妨。”曹植面色虽是不佳,但语气却是轻松,“吾初封王时,仅有士卒百五十人,且皆为老弱。”


    “至陛下登基后,仅剩下行将朽木者五六十人,如今更是惟尚有小儿七八岁已上、十六岁已下者三十余人可用。”


    “今年年初入朝见陛下时,陛下还欲要从这些人当中征调,如今吾虽贵为王侯,但却是欲为布衣而不可得也。”


    说到这里,曹植惨然一笑,“府内如此,尚何惧有所失耶?”


    这番大不敬的话,要是在曹丕时代,曹植自然是不敢说。


    但现在自己怎么也算是当今陛下的皇叔,而且还是亲皇叔。


    自己那位皇帝兄长都没有杀自己,难道现在这位侄子陛下还能把自己杀了不成?


    曹三闻言,却是大哭起来:


    “殿下,冯君所送大礼,红糖、毛料、蜜酒等物,皆被彼所扣,岂曰无所失?”


    “冯君心意,吾已知矣!礼到不到,又有何区别哉?”曹植长叹了一口气,“只盼冯君不会怪吾派你前往,乃是存了不纯之心。”


    曹三抹了一把眼泪,小心地从怀拿出一封信,双手捧到曹植面前:


    “陈王,这是冯君亲手给你写的信。”


    “这倒是难得,居然没有被扣下。”


    曹植虽是自嘲地说着,眼中却是闪着喜悦的光,同时略有急促地伸出手拿过信。


    “已经被人看过了”


    “无妨,乃是意料之中的事耳。”


    曹植浑不在意地说道。


    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信看了起来。


    信上的内容不过是一些问候之语,同时还道出了对曹植采风流的仰慕之意。


    没有一字不应该提的话。


    让人感觉很是舒服,同时也让人感觉很悲哀。


    舒服的是因为冯君知道分寸,悲哀的是就连蜀人都知道自己的处境。


    小心而又仔细地看完最后一个字,曹植这才发现,曹三不知何时,双手又捧了一幅字卷,送到他面前。


    让曹植不禁有些惊讶:“这是什么?”


    “冯君得知小人是殿下所派,大喜之下,写了一首诗,专赠与殿下。”


    “哦,速给我瞧瞧!”


    曹植迫不及待地把字卷展开。


    “好字!”


    抛开双方的立场不说,仅仅以字观人,冯郎君不愧是征战沙场的人物,字里行间,透出一股凌厉之气。


    “将进酒?”


    仅仅是看到第一句,曹植便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好磅礴的气势!


    不过这确实也是正好符合曹植对冯永的认知。


    毕竟那一首蜀道难,正是这种风格。


    “冯郎君之作,已是自成一家之风啊!”


    曹植不禁感叹道。


    待看到“天生吾徒有俊才”时,曹植的面色已经开始有些潮红,呼吸变得粗重起来。


    再看到“子建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时,曹植终于放声大笑起来。


    他猛地翻身下榻,呼叫道:


    “冯君所赠吾之美酒在何处?”


    “殿下?”


    曹三心头一突,感觉有些不妙。


    曹植却不管不顾,取下自己床头的长剑,赤脚快步走到门口,大呼道:


    “学防辅官何在?”


    “殿下?”


    曹三想要把曹植拉回来,曹植却是猛地一甩开他的手,径自闯到学防辅官平日所在之处。


    果见到了一堆尚未开解开的酒坛和箱子,不用说,那定然就是冯郎君送给自己的礼物。


    正在清点物品的学防辅官看到曹植赤脚披发地闯进来,不禁又惊又怒:


    “殿下意欲何为?”


    曹植哈哈大笑:


    “自是来取冯君送吾之礼。”


    “此乃贼人之物,殿下莫不成当真想要与贼人相通耶?”


    “我呸!吾与冯君,乃是君子之交,汝等狗贼,莫要辱人太甚!”


    曹植“锵”地拔剑出鞘,指着学防辅官,喝道:


    “客居他人府上,欺辱主人,即便百姓亦知此乃恶客,况乎汝身为官吏乎?更别说劫人之物,汝欲作盗贼乎?”


    学防辅官看着剑尖已经已经指到自己的鼻子上,再看到曹植的眼睛已经红了,知道他正是激愤之时,当下不敢再刺激他。


    只得强自笑道:


    “殿下说笑了,小人只是替殿下清点一下物品罢了。”


    “吾之东西,何须用你来清点,滚,快滚出去!”


    学防辅官的脸又青又白,却不敢再说,只得抱头而出。


    曹植出了一口恶气,哈哈一笑,把剑一扔,然后抱起一坛酒,拍开封泥。


    浓郁的酒香立刻在屋子里弥漫开来。


    “好香的酒!”


    是日,陈王府学防辅官连夜给朝廷写了奏章:


    “陈王得冯贼之信,突发狂症,赤脚散发,举剑欲刺臣,狂悖无礼之极,大失亲王脸面,后又彻夜饮酒不止,云唯有饮者留其名”


    原本学防辅官计划是想把那幅字卷勒索过来,一起送到洛阳。


    可是现在看曹植这模样,他真要是敢提这事,怕曹植会真一剑刺了自己。


    当下只是暂时作罢,然后又连夜派人把自己的奏章送了出去。


    哪知第二日大清早,学防辅官还没睡醒,陈王府就突然传出带着哭声的叫声:


    “不好啦!殿下吐血晕倒了!”


    /bk/0/862/7295020.html


    。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