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陛下连皇孙朱允炆都没这么夸的,到底是谁

作品:《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朱元璋抬眸看向詹徽,说道。


    “詹大人,你就别打扰娃儿说话了,我们是来求教策略的,你怎么反倒滔滔不绝起来了,哈哈。”


    詹徽不敢再多言,只能朝朱小宝微微使了个眼色。


    朱小宝却熟视无睹。


    他示意马三宝搬来一张长桌,并起身招呼大家聚拢。


    朱小宝镇定自若的站在长桌的前端,拿起三个杯子,将它们一一摆放在了长桌上。


    大家默不作声地围成一圈,尽管心中充满了好奇,但都没有打扰朱小宝。


    接着,他指着其中两个杯子继续说道。


    “我们暂时将这个定为寿州府的粮食散户,而那个则是寿州府的粮食大户。”


    朱元璋抿了一口茶,看着朱小宝那充满自信的模样,会心一笑,继续专注地聆听着。


    朱小宝拿来一支朱砂笔,在三个杯子周围画了一个大圈。


    “这个大圈,我们称之为经济市场。”


    朱元璋好奇询问。


    “经济市场?”


    朱小宝点头,但未作过多阐述。


    他指向寿州府的粮食散户与大户,解释道。


    “这两者,我们称之为经济杠杆,而朝廷的太仓粮,则是经济杠杆的支点。”


    当提及后世的经济学概念时,众人都听得似懂非懂的。


    但朱小宝也并不在意他们是否能完全理解,继续道。


    “眼下的现状,便是寿州府大户不愿放粮,散户则在暗地里高价销售。”


    “若朝廷的太仓粮偏向于粮食散户,各位觉得会引发何种后果?”


    朱元璋思索片刻道。


    “那岂不是寿州府的粮食价格会飙升?”


    朱小宝看了朱元璋一眼,心中暗自赞赏。


    “的确,商人逐利,一旦市场上散户的粮食供应增多,而需求又过于旺盛,那么结果就是寿州府的粮食价格飙升。”


    朱小宝对朱元璋直接说道。


    “一旦经济杠杆向寿州府的粮食散户倾斜,那囤积粮食的大户必将向散户靠拢。”


    朱元璋颔首,随即闭目沉思。


    若朝廷向寿州府投放二十万石粮食,这批粮食的价格持续上涨,散户们为了追求利益,势必会开始抛售粮食。


    粮价一旦被推至高峰,寿州府的那些大富商们想不放粮都难!


    这么大的利益诱惑,他们岂会不心动?


    朱元璋逐渐领悟,眼中也开始闪烁光芒。


    “说下去!”


    朱小宝点头。


    “老爷子,您曾言,商人令人厌恶,他们追逐利益,缺乏道德,实际上,这些都归咎于朝廷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什么意思?”


    詹徽眉头微皱。


    朱小宝解释道。


    “简而言之,就是圣上对商人的看法。”


    “既然商人已经被视为社会的最底层,那么德行、礼仪和廉耻与财富相比,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因此这次寿州的危机,实际上也是商人们在无声地对抗朝廷。”


    朱元璋眯着眼点头。


    “有胆!”


    朱小宝笑笑。


    “现在可不是发怒的时候,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先思考如何战胜他们才行!”


    朱元璋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喝道。


    “讲得好!”


    傅友文见老爷子激动成这样,忍不住一阵心惊胆战。


    不对!


    老爷子不对劲啊!


    傅友文偷瞄了朱元璋一眼,又扭头看了看朱小宝。


    这小子到底是谁啊?


    老爷子对皇孙朱允炆都未曾如此当众夸赞过。


    朱小宝笑着,继续道。


    “不仅是寿州府的粮食散户们大发国难财,那些大富贾们,手中也必定囤积有大量的粮食,可朝廷若是找他们借粮,甚至是买粮,他们也定是不会答应的。”


    “因为即便以九出十三归的利率售予朝廷,他们依旧会亏。”


    “若等寿州府百姓极度饥饿时,他们再高价卖粮,那时的利润便会远超朝廷能给的微薄利息。”


    “那现在我若将朝廷的粮食投入市场,提高价格,甚至达到天价,这些大户们会如何应对呢?”


    身为户部侍郎的傅友文自然了解情况,他急忙回应道。


    “朝廷都开始带头‘发国难财’了,其他人肯定都会跟风抛售粮食啊!”


    詹徽皱眉。


    “这样的话,寿州府的粮食供应应该就不成问题了,可如此高昂的价格,百姓们又如何承受得起?”


    朱小宝提出疑问。


    “大人问得好,那么大人觉得当粮食多到有余时,又会发生什么呢?”


    嘶!


    詹徽神色一凛,倒吸一口凉气。


    “会降价!”


    朱小宝摊了摊手。


    “没错,粮会降价,尽管仍高于市场,但届时百姓应也都能接受。”


    “再不济,等粮食大户压价时,朝廷可购粮后再二次销售或赠予灾民,视情况权衡即可。”


    朱小宝的意思很简单。


    实际上,寿州府并不缺粮。


    只是粮食都掌握在大豪绅士手中,他们不愿意拿出来罢了。


    等有机会通过卖粮获利时,他们便会出售手中的粮食。


    简而言之,他们都在待价而沽,等粮食价格飙升后,便会开始大肆榨取百姓的财富。


    那时,寿州府市场上的粮食会突然增加,紧接着便是攀比压价。


    粮食的价格,也会随着竞争的开始而下降。


    针落有声!


    众人都惊愕地注视着朱小宝,一言不发。


    尽管这个提议充满了风险,但它无疑是极其有用的!


    这小子的思维,还真是超乎寻常!


    朱小宝悠然自得地品着茶,毫无惧意。


    “但我必须提醒你们,此举颇具风险。”


    “若是朝廷前期提升粮价,肯定会导致寿州府的百姓对皇帝口出怨言,这就看你们能否说服皇帝了。”


    “其余的事,你们便自行斟酌吧!”


    朱元璋斜眼瞧了瞧朱小宝。


    难怪这小子声称此事非常冒险,还非要让咱拉上朝廷高官共同承担风险。


    的确,若朝廷真采取了这个措施,短期内寿州府的民众肯定会责骂他朱元璋缺德至极,怕是连祖坟都要冒青烟。


    可只要能让百姓活下去,咱根本就不在乎这些!


    朱元璋点了点头,会心一笑。


    这小子,原来是在担心咱呢!


    见朱元璋笑得见牙不见眼,傅友文哪还能不知道朱元璋的心思?


    他也多看了朱小宝一眼,心里除了佩服,更是多了几分好奇。


    究竟是谁让陛下如此珍视,甚至是让两位朝廷大吏亲自屈尊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