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安静的生活

作品:《以为是末世,你给我干四合院来啦

    1968年的春天来得比往年早些。


    三月初,院角的老槐树就冒出了嫩红的芽尖,风一吹,细碎的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带着淡淡的清香。


    95号院里的生活,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平静又安稳,没有了往年的鸡飞狗跳,多了几分烟火气的温馨。


    清晨五点半,天刚蒙蒙亮,何雨柱就背着工具箱出了门。他现在是轧钢厂食堂的主任,比以前忙了不少,每天都得提前去食堂安排当天的伙食。


    刘影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件薄外套,轻声叮嘱。


    “今天风大,把外套带上。”


    何雨柱接过外套,塞进工具箱侧袋,笑着说。


    “知道了,你跟慧芳在家别太累,下午要是没事,就去胡同口的供销社看看,听说新到了一批花布,给慧芳做件新衣裳。”


    刘影点点头,看着何雨柱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口,才转身回屋。慧芳已经醒了,正坐在炕沿上穿袜子,小脸上还带着没睡醒的迷糊。


    “妈,我爸又去上班啦?”


    “嗯,你爸得去给厂里的工友们准备早饭。”


    刘影走过去,帮慧芳把袜子拉好。


    “快起来洗漱,一会儿曾建国该来叫你上学了。”


    话音刚落,院门口就传来曾建国的声音。


    “慧芳。上学去啦。”


    慧芳一听,立刻从炕上跳下来,背上书包就往外跑。曾建国背着一个军绿色的书包,手里还拿着两个烤红薯,递给慧芳一个。


    “我妈早上烤的,还热乎着呢,路上吃。”


    两个孩子手拉手,蹦蹦跳跳地出了院。刘影站在门口看着,嘴角忍不住往上扬,自从复婚以后,何雨柱的脾气好了不少,对她和慧芳更是体贴,家里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这样的生活,她以前想都不敢想。


    同一时间,贾家的屋里也热闹起来。贾张氏正坐在炕沿上,给刚满周岁的棒槌换尿布。


    棒槌是秦淮如和贾东旭去年生的小子,长得虎头虎脑的,一笑就露出两颗小牙,特别招人喜欢。秦淮如在灶台边忙活,锅里煮着玉米粥,香味飘满了整个屋子。


    “妈,您小心点,别把棒槌的尿布包太紧了。”


    秦淮如一边搅着锅里的粥,一边叮嘱。


    贾张氏头也不抬,手里的动作却放轻了些。


    “知道知道,我带大了东旭,又带棒梗,小当,槐花,还能不会包尿布?你放心煮你的粥,别把粥煮糊了。”


    秦淮如笑着摇摇头,没再说话。这几年,贾张氏的脾气收敛了不少,尤其是棒槌出生以后,更是把这小孙子当成了宝贝疙瘩,对秦淮如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甩脸子,挑毛病了。


    贾东旭穿着一身蓝色的工装,从外面洗漱回来,手里还拿着一张报纸。


    他现在是轧钢厂的四级钳工,多亏了易中海的悉心教导,再加上曾毅写的那几本钳工书,技术进步得飞快,上个月还被厂里评为了“先进工作者”。


    “爸,您今天不去厂里上班啊?”


    棒梗背着书包,从里屋走出来,看着贾东旭问道。


    贾东旭放下报纸,摸了摸棒梗的头。


    “今天机器检修,放一天假,我在家陪你们。”


    棒梗高兴得跳了起来。


    “太好了。爸,我放学以后您今天能陪我去胡同口的空地上踢毽子吗?”


    “行啊,等你放了学,我就陪你去。”


    贾东旭笑着答应。


    秦淮如把玉米粥盛出来,又端上一盘咸菜和两个白面馒头,说道。


    “快吃吧,粥都快凉了。小当,槐花,别光顾着玩棒槌,赶紧过来吃饭。”


    小当和槐花连忙跑过来,坐在炕沿上,拿起馒头就啃。贾张氏抱着棒槌,也凑过来,秦淮如给她盛了一碗粥,又夹了一筷子咸菜,一家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起了早饭。


    这样温馨的场景,在以前的贾家,是很少见的。


    易中海家的屋里,也传来了动静。他已经退休了,不用再去厂里上班,每天的生活就是看看报纸,养养鸟,偶尔还会去贾东旭家,看看他的钳工技术有没有进步。


    今天早上,他刚喂完鸟,就听见院门口传来脚步声,抬头一看,是何雨水。


    何雨水提着一个布包,走进院里,笑着说。


    “易大爷,您在家呢?”


    “是雨水啊,快进来坐。”


    易中海连忙招呼她进屋,“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你爱人没跟你一起?”


    何雨水坐在椅子上,把布包放在桌上,说道。


    “他今天值班,我就自己过来了。这是我给您和大妈买的点心,您尝尝。”


    易中海的老伴从里屋走出来,笑着接过布包。


    “雨水啊,你这孩子,老是这么客气,来就来呗,还带什么东西。”


    “应该的,您和大爷平时那么照顾我。”


    何雨水说着,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


    “对了,易大爷,这是我儿子的照片,刚满百天,给您看看。”


    照片上的婴儿胖乎乎的,闭着眼睛,睡得正香。易中海接过照片,仔细看着,脸上露出笑容。


    “真好,长得真精神。”


    何雨水笑了笑,说道。


    “您要是有空,改天去我家看看,我爱人也想跟您聊聊。”


    “行啊,等过两天我没事,就去看看。” 易中海答应下来。


    何雨水又跟易中海老两口聊了会儿天,说了说自己家里的情况,才起身告辞。她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安稳,爱人是个小片警,为人正直,对她也很好,儿子的出生更是让这个小家庭充满了欢乐。


    院门口,许大茂正推着自行车往外走,车上坐着他的媳妇娄小娥,后座上还绑着一个小竹篮,里面装着给孩子买的奶粉。娄小娥这几年也没去香港,而是跟许大茂好好过起了日子,去年还给他生了个女儿,取名许丽丽。


    “你慢着点骑,别摔着我和丽丽。”


    娄小娥抱着女儿,叮嘱道。


    许大茂回头笑了笑。


    “放心吧,我骑车的技术你还不放心?咱们去我妈家,让她帮着带会儿丽丽,晚上咱们去全聚德吃烤鸭。”


    娄小娥笑着点点头,没再说话。虽然许大茂还是像以前那样爱耍小聪明,但这几年也踏实了不少,一门心思放在家里和工作上,对她和女儿也很上心,娄小娥也就没再提过离婚的事。


    曾毅家的屋里,曾毅正坐在书桌前,看着刚送来的样书,《手艺大练兵:六级钳工从入门到精通》的校样。


    赵春燕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来,放在桌上。


    “别老坐着看书,起来活动活动,一会儿咱们去胡同口的菜市场买点菜,中午给建国做他爱吃的炖肉。”


    曾毅放下样书,伸了个懒腰,说道。


    “行啊,正好我也想出去走走。对了,昨天何雨柱跟我说,厂里想让我再写一本关于机床维修的书,你觉得怎么样?”


    赵春燕坐在他身边,说道。


    “你要是想写就写呗,不过别太累了,注意身体。你写的书能帮到厂里的工友,是好事。”


    曾毅点点头,心里也有了打算。


    中午的时候,院里的街坊邻居都陆续回来了。何雨柱从食堂带回来几个肉包子,分给了曾毅家和贾家,秦淮如煮了一锅玉米粥,也给易中海老两口端了一碗;许大茂从他妈家回来,还带了一些水果,给院里的孩子们分了分。


    孩子们在院角的空地上玩耍,大人们则坐在院里聊天,说说笑笑,热闹非凡。


    曾建国和慧芳正在踢毽子,棒梗带着小当,槐花和许丽丽在一旁加油,贾东旭和何雨柱坐在石凳上,聊着厂里的事。


    易中海则和闫埠贵坐在一旁,下着象棋;刘影和秦淮如,娄小娥坐在屋檐下,一边择菜一边聊天,偶尔还会传来阵阵笑声。


    这样平静又温馨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很久。南锣鼓巷 95 号院里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安稳。


    傍晚的时候,太阳渐渐落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院里,给老槐树,石凳,屋檐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泽。大人们开始忙着做晚饭,孩子们也都回到了自己家,准备吃饭。


    曾毅站在院里,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平静。


    自己也已经不年轻了,很多事情也该加速了,为了国内的安定,请异族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