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衰老

作品:《一家国营企业的伟大崛起

    8月份的一天,北方的酷暑达到了顶点,太阳恶毒地将热量洒向这片土地。人们好像被关进了一个巨大的烤箱当中。电子管厂内的一片片小树林里传出聒噪的蝉鸣,噪音一阵接一阵,直叫人心烦意乱。


    原哲升急匆匆地来到张卫东的办公室。


    “疯了!都疯了啊!”


    张卫东抬头看向原哲升。


    “怎么了啊,原总,谁疯了啊?”


    “人们都疯了啊。我这刚从银行办完事回来,你出去看看去,大街上全都是抢购东西的。也不管自己需不需要,交了钱就往家搬。有个人,好家伙,我看着那至少得有两百多袋盐吧,用三轮车驮着往家搬。那些盐得够他吃个几十年的。”


    张卫东叹了口气:“你还没看到昨天抢彩电的人呢,为了一台彩电都快要打起来了。”


    1988年的那场抢购风潮源于我国的一项经济政策改革——价格闯关。


    在1988年以前,我国的商品价格同时存在两种价格,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


    计划价格是由国家制定,而市场价格则是由市场需求决定。两种价格之间差异巨大,同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可能要比计划价格高出许多倍。


    于是就有人想办法从体制内以计划价格弄到紧俏物资然后拿到市场进行高价出售。这就催生了一种职业——倒爷。


    倒爷的行为对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于是国家决定放开价格管制,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商品价格。


    消息一传出,人们纷纷猜测国家放开价格会导致物价上升,于是开始抢购物资。人们越抢购物价上涨越快,物价上涨越快人们越抢购,形成了恶性循环,通货膨胀率一路飙升……


    “你说这人们都怎么想的,抢那么多东西,他们用得了吗?”


    “现在物价一个劲的上涨,搞得人心惶惶,一个人抢,大家就都跟着抢。”


    原总叹气地摇了摇头。


    张卫东看向原总:“怎么了,原总,有事找我啊?”


    “哦,对,差点把正事忘了。就是我们处那个小孩,王洛宾。”


    “他怎么了?”


    “他从香港回来也有几个月了,我打算任命他为副总会计师,顺便把财务处处长也给他。”


    张卫东有些吃惊:“现在?原总,有点太着急了吧。”


    “不急不行啊,卫东,我明年就退了。”


    张卫东才幡然明白过来,原总明年就到退休的年龄了。


    “我走之前,我把这一块都给你安排好。这个小孩人机灵,眼光也看得远,你以后绝对用得到。现在克祥也走了,明年我一退,你身边更没个帮手了。咱厂这帮老干部吧……唉,算了,我也没资格说他们,我自己还不是一样。人老了就跟不上形势了,厂领导需要年富力强的年轻人上来。咱厂现在青黄不接,好不容易出个好苗子,我帮你把他都安排好,以后你有什么事都可以跟他商量商量。”


    听完原总这番话,张卫东心里很感动。


    “谢了,原总。”


    “谢啥啊,这不是我应该做的嘛。”


    张卫东点点头。


    原总又叹了口气,看向窗外的景色,回忆似地说道:“唉,当年孙总把总会计师的位置交到我手上,那时候厂里何等风光啊。中国电子管的半壁江山都是我们的。谁承想,我走的时候,厂里居然已经是这副样子了。这才几年啊!”


    原总说着说着就有些难过。


    张卫东安慰道:“原总,事在人为,咱厂不可能总是这样,早晚有一天能翻过身来。”


    “是啊,我也相信咱厂早晚有一天能翻过身来。可惜我是看不到了,以后就靠你们了。”原总无奈地笑了笑。


    张卫东沉默不语。


    “行了,你忙吧。”


    原总跟张卫东商量之后没几天,就在厂里公布了对王洛宾的任命。


    傻子都看得出来,王洛宾成为下一任总会计师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刚三十出头就当上了一家国营万人大厂的副总会计师兼财务处处长,王洛宾应该是春风得意的。


    但是他并没有料到,那是他痛苦生涯的开始。


    原总的话,张卫东听进去了几分。他之前也曾经了解过王洛宾这个年轻人,原总的评价丝毫没有夸大的成分,确实是位很有能力的年轻人。


    而原总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王洛宾也让这位年轻人走进了张卫东的视野。


    张卫东动了把他往副厂长培养的念头。但其实张卫东那时候心里有别的候选人,而且厂长和副厂长这两个位置由技术出身的人担任会更好一些。


    他决定试一试王洛宾。


    一天下午,他把王洛宾叫到了办公室。


    张卫东的办公室门从来不关,但王洛宾还是在厂长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厂长,您找我?”


    “哦,小王啊,你来。”


    刚担任副总会计师的王洛宾见到张卫东还有些紧张,他局促地走到张卫东面前。


    “小王啊,当了副总会计师心里有什么感受没有啊?”


    王洛宾想了想,说道:“倒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吧。就是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嗯,那就对了。职位越高,责任越大,肩上的担子自然就越重。副总会计师不同于部门领导,是属于厂领导了。咱厂所有的厂领导里面,你是最年轻的一个。原总很看好你啊。”


    “我明白,原总对我的培养我一直很感激,是原总一直在为我争取各种学习机会,我才能学到这么多的东西。”


    “你能学到东西就不枉费原总的一番苦心。东西既然学到了,那就得想办法用它,不用它那不是白学了?”


    “是是。”


    “正好,我也想看看你到底都学了些什么。你回去,就以咱厂的改革作为题目,写一份改革计划给我看看。”


    “啊?我写吗?”王洛宾有些吃惊。


    “你写怎么了?”


    “哦……好,好,我回去就开始写。”


    “这份改革计划不着急给我,你回去准备充分,好好写,我要看到真东西。”


    王洛宾机械似地点点头:“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写。”


    “嗯,去吧。”


    王洛宾回到了财务处。


    他被叫到厂长办公室的事情被原总知道了,原总来找王洛宾问问情况。


    “小王啊。”


    “原总?”


    “我听说卫东把你叫到办公室去了?”


    “是啊,我刚回来一会。”


    “他找你干什么?”


    “说是让我写一份咱厂的改革计划给他。”


    “哦……”原总心中已经明白了。


    “行,那你就好好写,这个东西不着急给他,你写得充分一点在交给他。”


    王洛宾很奇怪,心说:两个人怎么说了一样的话。


    “行,原总,你放心,这份改革计划我一定准备充足了再动笔。”


    “嗯,那你忙吧。”


    原总走后,王洛宾便开始摩拳擦掌地准备开始。虽然他不知道张卫东要干什么,但是既然厂长让他写了,他准备尽全力地发挥,把自己关于厂里改革方面的一些建议全部系统地写进去。


    这份计划王洛宾写了三个月,每天晚上点灯熬油,近乎穷尽了他所有的想法。而这份改革计划也是日后电子管厂进行那场彻底大改革的初本。


    十一月末的时候,这份计划被放在了张卫东的办公桌上。


    张卫东看完这份改革计划的时候,心里很激动,计划有理有据,条条切中要点。应该说这份计划就是他心里所想的。


    但是张卫东心中也十分清楚,这份改革计划太彻底,彻底到厂里的老干部们几乎都不会同意。


    但凡涉及改革,先接触到的阻碍,一定来自集体内部。


    所以他决定就由王洛宾以这份改革计划为教材,对全厂所有的厂领导进行培训,试图先让厂领导们在心理层面上接受。


    一天上午,他叫来了王洛宾。


    王洛宾还是像之前一样敲了敲门。


    “厂长,您找我?”


    “小王啊,你来。”张卫东招了招手说道。


    王洛宾走到张卫东面前。


    “我想跟你说说你那份改革计划的事情。”


    一听到厂长要跟自己谈谈那份改革计划,王洛宾心中就忐忑起来:难道是哪里写的不对?


    “你这份计划写得非常好。”


    听到张卫东这么说,王洛宾心中松了一口气。


    “应该说每一条都切中要点,而且提出的解决方案也非常有可行性。看得出来,文章不是空中楼阁,看样子你确实是花了一些工夫的。”


    听到张卫东夸赞自己的文章,王洛宾很兴奋。


    “厂长,其实我觉得,咱厂目前问题的根源就是太“老”了,不是某一个方面的“老”,是整体性的“老”。设备老,厂房老,技术老,最重要的是管理模式老。”


    张卫东赞同地点点头:“是啊,你说的没错。这就是我想跟你谈谈的原因。你觉得咱厂现在改革,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王洛宾想了想:“是缺少资金。”


    张卫东摇了摇头。


    “是技术落后市场需求。”


    张卫东又摇了摇头。


    他用手用力地指了指自己面前的桌子:“是厂内。”


    “你刚才说厂里设备老,厂房老,技术老,管理模式老,这些都对。但是唯独有一个你没有说到,思想老。任何组织的老化都源于其中个体思想的落后。咱厂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们的思想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当中。”


    王洛宾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你这份改革计划写得非常好,但是想要在厂里推行,几乎不可能。你知道为什么吗?”


    王洛宾摇摇头。


    “厂领导里面至少会有一半人跳出来反对你。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最大的问题在厂内。一个集体不能统一思想,就是一盘散沙。而想要进行改革,就需要让他们每个人都看清楚现在的形势。”


    “可是……怎么才能让每个人都看清楚现在的形势呢?”


    王洛宾不禁想到他之前在财务处提倡学习英语,原总都不同意,想要让这帮老干部都跟上形势岂不是难上加难。


    “这就是我叫你来的原因。我准备让你给全厂所有的厂领导做几场培训,让他们了解一下现在世界的情况。让他们看看世界先进企业都是怎么经营的。我们不能还活在过去的思想当中,国家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我们必须要迎头赶上。”


    “我给厂领导们做培训吗?”王洛宾很吃惊,慌乱地说道。


    “你慌什么?你现在也是厂领导。”


    刚从部门领导当上厂领导不久,王洛宾还有些不习惯。


    “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你自己准备准备材料,就以你的这份改革方案为基础,看看什么东西有必要给他们讲一讲。”


    “但是我怕……”


    “你怕什么?!你们年轻人怎么跟那帮老头一样前怕狼后怕虎的。不用怕,我给你撑腰!”


    王洛宾一脸为难地眨眨眼。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你准备好了告诉我,我给你安排。”


    王洛宾点点头:“好。”


    “去忙吧。”


    王洛宾回到了财务处。他心中左右纠结,既紧张,又有些激动。


    能在所有厂领导面前做培训,他心中当然是兴奋的,但是一想到面对着那么多的领导,他心中还是不免得有些紧张。


    王洛宾思忖片刻,把心一横,不管了,不就是给厂领导们培训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随即开始准备。


    一个星期后,王洛宾对厂领导们的培训在厂里的报告厅举行。


    培训通知是两天前就已经发给各个厂领导了。


    张卫东那天因为有事,没有到场出席。结果有的厂领导一听说厂长不在,扭头就走了。


    真正到场的领导们只有一半。


    王洛宾坐在台下反复地看自己整理的材料,紧张又激动。


    其实接受张卫东的这个任务,王洛宾是有一点虚荣心在作祟的。一想到自己可以把关于企业经营更先进的知识讲给比自己官职还大的领导听,他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骄傲感。


    时间一到,主持人上台简短开场。


    “下面有请财务处处长王洛宾,为各位领导进行培训演讲,大家掌声欢迎。”


    下面稀稀拉拉地响起一阵掌声。


    王洛宾长舒一口气,走上了讲台。


    刚刚开始的时候,王洛宾还慷慨激昂声情并茂,但是很快他就有些失望。


    他刚刚讲了十分钟,台下面就传出了阵阵呼噜声。


    他扫视了一下台下,有不少厂领导已经趴在桌子上开始睡觉。


    有厂领导在台下打了个哈欠,毫不避讳地说道:“厂里现在都这个样子了,不让我们出去给厂里联系点订单,来这听一个小孩子讲课,真是……”


    培训结束后,王洛宾心中非常地沮丧。


    他这才深切体会到张卫东所说的最大的问题在厂内。


    这群平均年龄五十岁的老干部对于王洛宾讲的东西既没有兴趣,也不会赞同。


    他们大多数人在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家工厂之后,现在反而成了这家工厂转型的最大阻碍。


    王洛宾觉得,774厂就像一艘巨大的船,她的沉没已经无法避免,一个想法开始在他的心中萌生。


    张卫东在知道了培训的情况之后,心中震怒。在下一次的全体厂领导会议上,他严厉地批评了这种态度。


    但是发火仍然于事无补,在其他几次培训上,厂领导依然我行我素,丝毫不把王洛宾的培训当回事。


    最终,对厂领导培训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1988年结束的时候,厂里其实还是有好消息的。


    电子管厂终于扭亏为盈,实现了14.3万的盈利。


    但是这个盈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年通货膨胀造成的价格上涨导致的,电子管厂的问题还是一个都没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