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王的悲悯,神的后手

作品:《朕的皇叔明明在演,百官为何奉若神明?

    大旱之后,并非甘霖。


    是一场席卷天下的黑色风暴。


    起初只是天边一道细细的墨线,紧接着,那墨线迅速扩张,化作遮天蔽日的乌云。


    伴随着“嗡嗡”的、令人头皮发麻的振翅声,压向大地。


    蝗灾。


    亿万只蝗虫汇聚成的移动天灾,所过之处,绿意尽褪。


    无论是田地里最后一抹寄托着农人希望的枯黄禾苗,还是路边顽强存活的树木,连同树皮。


    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啃食殆尽,只留下光秃秃的土地和漫山遍野的绝望。


    “开仓!速速开仓赈灾!”


    一道道八百里加急的文书从各地雪片般飞入京城,又从京城十万火急地发往各州府。


    然而,当各地官员带着最后一丝希望,用颤抖的手打开那一道道沉重的官仓大门时,所有人都呆立当场。


    巨大的仓库里,空空如也。


    别说堆积如山的粮食,就连饿死的老鼠都找不到几只,只有厚厚的灰尘在洞开的门缝里透进的光线中飞舞,无声地嘲笑着他们的天真。


    王明澈为了建造那座早已化为虚无的九龙镇天宫,早已将整个大乾王朝的国库,连骨头带髓,都榨得一干二净。


    绝望,如同瘟疫,在干裂的土地上迅速蔓延。


    曾经史书上才有的冰冷词汇,开始成为街头巷尾血淋淋的现实。饿孚遍野,易子而食。


    一个窝头,能换走一个尚在襁褓的婴孩。一捧观音土,能让亲兄弟拔刀相向。


    冲天的民怨与死气,化作肉眼不可见的黑煞,几乎要将大乾王朝本就摇摇欲坠的国运,彻底焚烧殆尽。


    远在京城的王明澈,坐在重建的简陋朝堂上,听着下方官员们哭天抢地的奏报,只觉得焦头烂额。


    但他残存的理智,那份根植于骨子里的冷酷,依然让他坚信,只要能重启一个弱化版的“天宫”,重塑皇权神威,区区灾民,不过是计划重启过程中,可以被牺牲掉的数字。


    相比于外界的人间炼狱,玄城王府内,依旧是一片岁月静好。


    膳厅里,王明玄正拿着一根小银勺,有一搭没一搭地挖着一碗冰镇酸梅汤,享受着午后的惬意时光。


    在他面前,一道淡淡的光幕凭空浮现。


    这是“小咸”系统根据他的权限,从外界抓取的信息片段,并以全息投影的方式呈现出来。


    光幕上,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正在无声播放。


    骨瘦如柴的孩童,睁着一双空洞的大眼睛,麻木地啃着草根。


    面黄肌瘦的妇人,抱着早已断气的孩子,无声地流泪。


    一群衣衫褴褛的男人,为了一块发了霉的饼子,打得头破血流……


    王明玄挖着酸梅汤的勺子,慢了下来。


    他放下了银勺,英挺的眉头,难得地紧紧皱起。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这么惨?”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是一种被打扰了兴致的不悦。


    唉,这日子没法过了。


    王明玄心里烦躁地想着。


    倒不是他有多么圣母心,主要是这些画面太影响食欲了。


    本来喝着酸梅汤,吹着小凉风,心情正好,结果非要看这些。


    他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一脸的生无可恋。


    “唉,又要死人了……到处都是尸体,万一再闹个瘟疫,风一吹,把晦气吹到我这儿来怎么办?”


    他越想越觉得糟心,“影响本王的生活质量和心情,真是好麻烦啊。”


    他端起碗,将剩下的酸梅汤一饮而尽,那股烦躁感却没能被压下去。


    一旁,垂手侍立的萧小清,将王爷的每一个细微表情都尽收眼底。


    当她看到王爷放下银勺,看到他眉头紧锁的那一刻,心中“轰”的一声,仿佛有一道天雷劈开迷雾。


    她“悟”了!


    看!


    玄神他,心怀悲悯,已不忍再见苍生受此苦难!


    王爷看似在抱怨麻烦,抱怨尸体会产生晦气,影响他的心情。


    这哪里是抱怨?


    这分明是神明在看到自己的子民堕入无间炼狱时,发出的沉痛叹息!那所谓的“晦气”,不正是那冲天的怨气与死气吗?


    那所谓的“影响心情”,不正是神明那份深藏于淡漠之下的无上仁慈吗?


    王爷他……一定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切!


    他一定有后手!


    否则,他为何要囤积那足以填满星辰大海的粮食?


    为何要将玄城打造成固若金汤的人间神国?


    这一切,都是为了应对今日之劫数!


    想通了这一切,萧小清看向王明玄的目光,已经从之前的敬畏,升华为一种近乎狂热的崇拜。


    她愈发觉得,自己能侍立于此,亲眼见证神明布局,是何等的荣幸。


    就在玄城王府因王爷一句“好麻烦”而陷入一种诡异的肃穆氛围时。


    玄城之外,在绝望中挣扎的灾民们,从南来北往的商队口中,从逃难的官差口中,从各种零碎的渠道里,听到了一个传说。


    一个关于希望的传说。


    “听说了吗?在最北边,玄王的封地,那里跟仙境一样!”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我三叔的表哥从那边逃过来的,说玄城四季如春,压根就没旱灾!田里的庄稼长得比人都高!”


    “何止啊!我听说玄王爷是天神下凡,他老人家心善,城里天天都开仓放粮,白花花的大米饭管够!”


    “真的假的?世上还有这等好地方?”


    “管他真的假的!横竖都是死,往北走,兴许还有条活路!”


    玄城。


    这个名字,在短短数月间,成了天下所有灾民口中唯一的希望。


    它像是一座矗立在无边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那些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们。


    于是,一条条由饥饿与绝望组成的洪流,从大乾王朝的四面八方,开始朝着那个遥远的、传说中的北方神国,汇聚而来。


    中州,一个濒临灭绝的村落。


    一个汉子将家中最后一个糠饼塞进妻子怀里,背上骨瘦如柴却还吊着一口气的儿子。


    对着村里仅存的几十个乡亲,用沙哑的嗓子吼道:“都别等死了!往北走!去玄城!活下去!”


    说完,他带头,迈开了走向北方那未知希望的第一步。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