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技术性调整,你追我不赶

作品:《被内娱封杀后,我成了好莱坞大导

    “怎么可能……明明昨天单日票房还有2000多万,怎么突然下降了这么多?”张未平看着手中的票房报告,满眼难以置信。


    张一谋坐在旁边抽着烟,眼中并没有多少意外。


    其实早在看到那些差评的时候,他心里就已经有了预感。


    但,才上映第四天,首日票房跌破1000万,还是有点令人心惊胆战。


    “我们之前应该听韩董的建议。”张一谋闷声道,“要是能再重新剪辑一下,或许剧情上的问题会减弱许多。”


    之前在戛纳,张未平完全不给韩三石面子,坚决不重新剪辑。


    就算成片有穿帮又怎么了?


    他就不信这点小穿帮,还真有观众在意!


    结果上映后……


    嘿,你还别说。


    确实有很多人在意!


    剧情薄弱有漏洞就不说了,你这部影片这么多穿帮镜头,真当我们观众眼瞎啊?


    张未平嘴硬道:“穿帮又怎么了?谁敢保证自己的电影一个穿帮镜头都没有?观众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我们电影里那些明星演员的演技!”


    张一谋闻言有点诧异地抬头看了好朋友一眼。


    你是在教观众怎么看电影吗?


    张未平,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已经变得如此狂妄了?


    张一谋自然不知道,《英雄》的成功,让他的好朋友早就飘飘然起来。


    “不急,还不急,虽然是暑期档,但那些上班的牛马还没放假,这只是暂时的技术性调整,再过几天就好了……”张未平的心脏加速跳动,但还是冷静安慰自己。


    他相信自己的营销和决策。


    就像股市那样,电影市场同样会有波动。


    技术性调整,绝对是技术性调整。


    他不信《十面埋伏》的单日票房会一降到底。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


    《电锯惊魂》票房开始节节攀高,连续五日票房都破千万,甚至见不到丝毫下降的趋势。


    而《十面埋伏》就很直接了。


    900万……800万……700万……


    单日票房一天比一天低。


    但这已经很难得了。


    张一谋导演还是很有号召力的。


    《十面埋伏》除了剧情上的瑕疵,画面镜头其实还算绝佳。


    不过就像方元之前在戛纳说的那样。


    电影的本质是讲好故事。


    前三日票房很好,只是因为营销的缘故。


    如今口碑崩盘,已经很难再救回来。


    两部同期上映的电影,就这样在票房上“你追我不赶”。


    半个月后,《电锯惊魂》成功破亿,超越《十面埋伏》的票房。


    一个月后,《活埋》上映,首日票房2157万!


    《十面埋伏》单日票房已经跌破200万。


    虽然国内总票房勉强破亿,但伴随着《活埋》上映,后续基本指望不了了。


    “不,不,怎么会这样?5亿啊!至少要到5亿票房啊!”张未平逐渐面露绝望。


    《十面埋伏》还会陆续在海外上映。


    但因为发行渠道的缘故,注定不会有太高的票房。


    也就是说,张未平想要收回制作成本,甚至小赚的期望,彻底落空。


    《十面埋伏》的全球总票房,或许连《英雄》都无法超越。


    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巨亏啊!


    新画面影业没钱了,彻底没钱了!


    甚至得申请破产!


    “我……我……”


    张未平撑着桌子站起来,指着张一谋想要说些什么。


    但下一秒,他扑通一下,摔倒在地。


    张一谋脸色大变,赶忙拨通急救电话。


    这一次,张总估计是很难再走出医院。


    同时,方元的机会也来了。


    ……


    米国,聚光灯影业。


    方元接到张一谋打来的电话。


    距离张总住院,已经过去好几天时间。


    医生说他的心脏有大问题,可能要做手术,然后再观察一下后续情况。


    反正,没个一年半载。


    张总估计是不敢再碰电影了。


    不敢啊!


    真的不敢啊!


    一分钱都不敢再投了。


    好不容易努力攒下来的钱,现在全打水漂了。


    对此,方元只想说:你大把捞黑钱,坑张导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自己的今天?


    电话里,张一谋的声音听上去有点疲惫:“方导,新画面影业账上已经没钱了,我现在才知道未平他为了宣传,还向银行借了很多钱,抵押的是我之前几部片子的版权。”


    “啊?”方元听到这里都惊了,“不是,张导,抵押版权这种事难道不需要你签字同意吗?”


    张一谋沉默良久,道:“之前未平是找我签字来着,我当时在片场剧组很忙,就没多在意……”


    “张导,你这……”方元都无语了。


    难怪张未平这老小子这么喜欢搞小动作。


    张导是真老实啊。


    这也太好骗了。


    “行吧张导,我也不多说了,你的《千里走单骑》还剩多少缺口,我都补了。”方元现在真不缺钱,十分大气。


    当然,那也要看是对谁。


    张一谋值得他这样付出和信任。


    毕竟张未平都这么对他了,他现在还守在医院看着自己的老朋友。


    别的不说,就冲这份情谊,方元必须投资。


    很多人都不知道,《千里走单骑》的剧本,其实有两个。


    一个是之前张未平看的那个,讲述的是《三国演义》中关羽的经典故事。


    张未平想要将其拍成历史大片,当然还是让张一谋来执导。


    而张一谋想拍的《千里走单骑》,则是一部文艺片。


    没错,张导想要回归文艺片领域。


    这部片子主要讲述日本父亲高田为了弥合与病重儿子的隔阂,独自前往东方寻找傩戏演员,试图完成儿子未竟心愿的故事。


    前世因为张一谋的坚持,这部文艺片最终投拍。


    但张未平并未投资太多资金,大部分都是找的香江公司。


    预算大概要6000万RMB。


    现在张未平入院,新画面影业即将破产。


    《千里走单骑》几乎要无疾而终。


    张一谋听见方元愿意投资,很是感激。


    但他还是提醒道:“方导,这部片子很可能……会有亏损。”


    “没事。”方元笑着说道,“我投资的不是这个项目,我投资的是你。”


    投资的精髓,就在于投人。


    这个道理方元自然明白。


    《千里走单骑》前世票房只有3000万RMB出头。


    算起来,自然是大亏特亏。


    但这部片子,豆瓣评分7.4,远比《十面埋伏》高。


    票房受限是因为文艺片类型和档期竞争。


    但在艺术成就上,这部影片是张一谋的里程碑。


    细腻的情感刻画和独特的叙事手法,为他之后那部《山楂树之恋》奠定基础。


    所以,方元不会阻止张导寻求进步的心。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电影艺术上的事,挂断电话。


    医院里,张一谋看了看手机,又看了看躺在病床上插着呼吸管的张未平。


    虽然张未平看上去样子很可怜,但张一谋还是不禁在心中感叹一句,人和人真的不一样。


    当时张未平听他说想拍一部文艺片,还叫什么《千里走单骑》,转头就让公司编剧写了一个历史大片剧本出来。


    张一谋当时就无语了。


    你懂艺术吗?啊?


    你懂什么叫艺术吗?


    还好,方导是真的懂他。


    刚才他和方元就聊了很多剧本创作上的事,让他感觉受益匪浅。


    《千里走单骑》的剧本,现在看来,似乎剧情还有点散乱,可以改一改。


    就像方元说的那样,即便是文艺片,也要重视剧情才行。


    ……


    “剧情!剧情很重要!”


    方元站在一群编剧面前,再三进行强调。


    聚光灯影业现在员工数量已经超过五十人,并分为不同部门。


    有的部门专门负责宣发、有的部门负责剧本创作分工、有的则是影视幕后人员……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只要将架子搭起来,剩下的只需要花钱就能解决。


    比如这群好莱坞编剧,有的擅长台词,有的擅长写文戏,有的擅长动作戏。


    这就是好莱坞电影工业化的缩影之一。


    任何一家制片厂,想要有所发展,都必须建立起一套合格的班子。


    方元的聚光灯影业如今就在做这件事。


    公司现在也不缺钱了。


    《电锯惊魂》和《活埋》的收益,全部加起来都差点破2亿美元。


    对一家刚成立没多久的影视公司来说,堪称奇迹。


    好莱坞大大小小的制片厂羡慕得都要流口水。


    好莱坞业界更是都快疯了。


    方元连续三部小成本制作,票房全部过亿,甚至有一部突破即将破3亿。


    足足几百倍收益!


    这尼玛是怎么做到的?


    哦,他一部拿了奥斯卡最佳编剧,一部拿了戛纳金棕榈。


    那没事了……


    可为什么其中《电锯惊魂》票房最高?


    这不合理啊!


    现在许多娱乐记者都想要采访他,时代周刊甚至想给他拍张封面照。


    但方元都懒得搭理。


    毕竟这些媒体又不会多给他一分钱。


    还是专注工作最重要。


    “基金会电影宇宙虽然是重设定轻故事的类型,但你们也不能完全不管剧情啊。”


    “我话就放在这里,谁能把《寂静岭》的剧本搞好,谁就能拿到10万美元奖金!”


    方元宣布散会,一众编剧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开。


    10万美元奖金,都够他们买辆车了。


    必须得努力奋斗啊!


    他们就不信了,再把方导的三部作品看个十几遍,还不能把握住其中的精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