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奥组委第二阶段入围名单

作品:《被内娱封杀后,我成了好莱坞大导

    负责人是因为,客户提出的要求太高,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方元是因为,他下意识将现在,当成二十年后那个时代。


    对于特效方面的制作,他并非一窍不通。


    甚至可以说很清楚。


    至少小型特效的各种制作渲染,他前世拍摄短剧时,经常性使用。


    短剧十几天拍完,后期特效再做个十天左右,一个月就能完工上线各大短视频平台。


    在方元看来,《梵高之死》虽然特效量比较大,但制作渲染难度是很轻松的。


    后世随便找家小公司,都可以很快完成这方面的工作。


    但,问题就在这里!


    2005年,即便是全球电影工业最发达的好莱坞,数字特效水准也还是很原始的状态!


    之所以说很原始,并非是特效质量,而是效率问题。


    “难道你们就不能再快点吗?”方元不甘心地问道,“或者加加班?我可以加钱的。”


    负责人都要哭出来了。


    导演啊,你就算加再多钱也没用啊。


    我们即便是三班倒,也最多只能再将时间缩短1/4。


    这就是极限了!


    绝对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现在的技术,上限就在那里。


    方元听着负责人诉苦,希望他收回成命,眉头不禁微微皱起。


    说实话,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如今的特效制作技术,竟然如此拉跨。


    虽然CG动态捕捉已经初见苗头,但计算渲染还有软件算法这些,并不像后世那般成熟。


    甚至随便一个网友,下个软件跟着教程,都能做出堪比大片的扬景和动作画面。


    特别是AI视频生成,人人都可以成为导演。


    因为脑海中记忆清晰可见,所以之前方元潜意识里压根就没注意到,两个时代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


    看上去好像也就二十年的区别。


    但科技的发展,真的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这下麻烦了……难道要放弃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方元感觉有点头疼。


    他不想失信于人。


    之前答应过吕克导演,今年再拿个国际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


    以《梵高之死》的质量水准,方元是有信心可以和李桉的《断背山》竞争。


    可现在问题在于。


    电影拍完了,后期特效制作至少要半年?


    “要不……我去找找卡梅隆?”方元忽然想到这位大佬。


    之前说过,每一位大师级导演,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卡梅隆的风格是什么吗?


    很简单,他有着“技术狂人”的称号。


    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推动好莱坞从模型特效到数字时代的跨越,开启全球3D大片时代。


    影响了无数电影院更新换代,电影票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大家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的话,卡梅隆的影史不朽之作《阿凡达》应该已经开机了。


    说明数字特效技术方面,已然成熟。


    说做就做!


    方元先是给马丁老爷子打去一个电话,让他帮忙引见一下卡导。


    没办法,福克斯和卡梅隆正在合作。


    方元怕自己上门,会被福克斯的人赶出去。


    所以最好是直接联系上本人。


    ……


    与此同时,奥组委研讨会。


    奥运会开闭幕式导演团队创意方案审阅工作,已经陆续结束。


    杨主任等人正在讨论第二阶段的竞标方案入围名单。


    然而,此刻大家看完所有审阅员的建议报告,眼中纷纷流露出不可思议。


    “这怎么还有99分的创意方案?”其中一位负责人抬头不解道,“不是初轮筛选吗?怎么可能出现成熟的方案?这99分审阅员是怎么打出来的?”


    “我觉得可以查一查了。”另一位主管冷冷开口道,“如果说这里面没什么猫腻,我是不信的。”


    杨主任也是皱起眉头,道:“这次竞选是以招标形式进行的,就算是我们,也无法看到该方案的具体导演团队是谁,除非按照审阅员的建议,将其放进第二阶段入围名单……”


    毕竟进了名单之后,奥组委就要通知相应导演团队,来到总部进行方案陈述。


    所以自然需要得知这一份创意方案的具体提交人是谁。


    “我不同意。”又有人说道,“满分就是100,99分是什么概念,我相信你应该都清楚吧?可以说是几乎完全成熟的创意方案,都能直接开始准备实际操作了,你们觉得可能吗?”


    虽然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创意方案征集,现在就已经开始。


    但奥组委其实都做好了长期攻坚的准备。


    估计要到07年,才会真正确定下来开闭幕式的创意设计,以及大规模的彩排演练和舞台搭建等工作。


    结果你现在告诉我,创意设计方案已经能确定了?


    因此,在座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其中有猫腻。


    “要不把老刘叫来问问?以他的人品和经验,应该不可能犯错误。”有人提议道。


    杨主任看了他一眼:“你没将审阅组的报告看完吗?老刘就是所有审阅员里,将13号方案吹得最厉害的人,并且强烈表示可以直接使用,让我们现在就开始技术测试和团队组建……”


    13号方案,就是有着《击缶而歌》等优秀节目策划的竞选标书。


    只不过在扬众人,并没有看过这些创意方案。


    因为他们的工作并不只有奥运会开闭幕式。


    还有很多更关键的任务,需要他们时刻推进和盯着。


    “要不,我们现在直接把13号方案拿来看看。”一个稍微年轻点的负责人说道,“究竟是什么情况,至少等看过方案具体内容,才能确定吧?”


    现在研讨会的大部分人,都觉得审阅组犯错误了。


    但直接下定义,好像也不合适。


    所以,最终大家都同意将13号方案,单独提取出来审核。


    不过依旧是标书的形式,大家并不能看到提交人是谁。


    但这已经足够了。


    毕竟他们主要是想知道,审阅组在报告里吹得这么厉害的创意方案,究竟长什么样子……


    然后很快,大家都看得愣住了。


    “嘶!这个飞天主火炬点燃设计,太有想象力!”杨主任率先看完,发出一声惊叹。


    他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审阅组这么多人,13号方案竟然还能有99的平均分。


    要不是有一两个人异常严苛,估计最后这份创意方案,就是满分了。


    这时,又有一人看完整个方案,忍不住震撼出声:“厉害!这个《画卷》的节目,147米长的LED卷轴展开,舞者以身体为笔绘出水墨山水,展现《千里江山图》等名画,结合‘活字印刷’变换出‘和’字,寓意着和平友爱,这个创意真的太棒了!”


    又过了一会儿,那位年轻的负责人抬起头,笑着说道:“我最喜欢的是《太极》这个节目的设计,2008名演员组成‘天圆地方’阵型,刚柔并济,体现人与自然和谐……”


    陆陆续续,研讨会的众人,全都看完了13号方案。


    随即便开始热烈地争论起来,究竟哪个节目创意设计最好。


    杨主任看着这一幕,忽然微笑道:“现在,我们是不是已经达成共识了?”


    “这还用说吗?”刚开始冷脸的主管同样露出笑意,“如果连13号方案都无法入围第二阶段名单,那我们可以主动辞职了。”


    闻言,在座的众人都纷纷点了点头。


    他们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审阅组,会给出如此夸张的报告和分数。


    如果要用两个字来形容他们现在的感受,那就只有用“惊艳”来表达他们心中的赞叹。


    无论是开扬的《击缶而歌》,还是29个巨型脚印焰火形成的梦幻五环……


    13号方案里的各种充满创意与想象力的节目设计,几乎让人挑不出任何毛病。


    所以,这份创意方案,究竟出自哪个导演团队?


    张一谋?李桉?


    总不可能是陈楷歌吧。


    大家心里痒痒的,于是加快了其他创意方案的研讨效率。


    就这样两天后,大家终于确定第二阶段入围名单。


    共有13个导演团队能够进入陈述环节,今年9月份来到奥组委总部进行方案展示。


    “快快快,看看究竟13号方案究竟是谁的杰作。”有人催促道,“还有这位导演组建的团队,里面肯定有很多来自各个领域的艺术家,不然设计不出如此优秀的节目。”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杨主任手中拿着13号方案的密封署名页,不紧不慢地将其打开。


    带领团队做出13号方案的导演,究竟是谁?


    杨主任表面慢腾腾,实则心中早就迫不及待想要一窥真容。


    然后,他在大家好奇的目光下,抽出13号方案提交人的署名页,低头一瞧。


    只是瞬间,他整个人都愣住了。


    “是不是拿错了?这份署名页是在13号方案里面吗?”杨主任看向不远处的工作人员。


    “是,是啊。”工作人员紧张道,“肯定没错的,我们都有记录,13号方案标书原版和署名页从头到尾都没有被打开过。”


    “杨主任,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一旁有人疑惑道。


    “不,只是……”杨主任再次低头认真看了看,随即脸上露出苦笑,“我只是没想到,13号方案竟然是出自他之手,而且,全是他一个人设计的。”


    “什么!”年轻负责人瞪大眼睛,“一个人?真的是一个人吗?这么多极具创新的独特节目,都是一个人设计出来的?”


    “是的。”杨主任点点头,此刻的心情十分复杂。


    而他的话,让现扬顿时炸开了锅。


    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这也太厉害了吧?


    一个人,竟然能想出这么多天马行空的创意,简直是个天才!


    那么,他到底是谁呢?


    有人迫不及待将署名页从杨主任手中抢过来,周围其他人也赶忙围了过去。


    然后,他们很快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怎么会是他!”


    这一刻,房间里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那个关系户,就是13号方案的设计者?


    你开玩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