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奇迹降临,全球首部破10亿美元票房动画!(万字大章)
作品:《被内娱封杀后,我成了好莱坞大导》 但方元和聚光灯影业的《小黄人大眼萌》,注定会载入世界影史。
因为从12月圣诞节首映,到现在2007年1月初,半个月时间,该影片全球累积票房——7.35亿美元!
“偶!买!噶!半个月,7亿美元票房?”
房间里众人都有些愣神,瞪大双眼,不可思议地盯着这个数字。
片刻,大家回过神来,第一时间产生怀疑。
聚光灯影业该不会是故意造假吧?
他们自己公布数据,造假也很正常。
以往好莱坞六大也搞过这种事,虚报票房数据。
故意夸大票房,这样能激发大家的观影热情。
毕竟,7.35亿美元累积票房,看上去太过夸张。
当下能够排进年度票房前三的《变形金刚》,全球总票房也才7.08亿美元。
当然,不是没有比《小黄人大眼萌》更高的真人影片。
《达芬奇密码》,商业营销经典之作,今年全球票房7.58亿美元。
《加勒比海盗2》更不用多说。
可这两部影片,都是好莱坞六大出品制作。
你《小黄人大眼萌》来自哪里?
既不是迪斯尼出品,又不是梦工厂出品的一部动画电影。
怎么会有高达7.35亿美元累积票房。
而且才半个月。
“不可能,绝对有夸大,我觉得顶天了5亿美元票房!”
“没错,我承认这个贱兮兮的小黄人确实很受欢迎,但7.35亿还是太夸张。”
“聚光灯影业肯定对票房进行了夸大!”
众人纷纷表露自己意见。
即便有部分人感觉聚光灯影业不会做这种事。
但少数派向来只能服从大多数。
他们不敢质疑。
 score,北美票房数据的权威机构之一,直接从影院方收集每日票房数据,可以直接覆盖影院实际售票情况,并通过技术手段实时汇总,是北美媒体报道的主要信息源。
此刻,房间里的人,正score机构的工作人员。
首席执行官,马吉德·亚拉伯罕,同样在盯着大家的数据统计工作。
“虚报票房,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没人可以免俗。”
“所以才需要我们这样的专业机构,带给大家真实。”
马吉德·亚拉伯罕心中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
score不愧是专业机构。
仅在聚光灯影业公布累积票房第二天,他们便统计结束,得出结论。
房间里,大家都看着那个刚出炉正热乎的数字,再次陷入一阵良久沉默。
马吉德·亚拉伯罕双眼失神,几乎对不上焦距。
在他的视线里,“7.42亿”这个数字,让人如遭雷击。
鬼知道为什么他们统计出来的数据,竟然比聚光灯影业公布“7.35亿”的还要高!
“是不是算错了?”有人忍不住开口道。
周围人都像看白痴一样看着他。
算错?
能拿出这个数据,那是因为大家已经验算几十遍了!
就算出错,也最多是小数点后五位。
所以……
聚光灯影业不仅没虚报票房,反而还报少了?
“呼,公布吧。”马吉德·亚拉伯罕缓缓吐出一口气。
各家媒体那边还等着呢。
很明显,媒体其实也不太敢信聚光灯影业公布的累积票房,还在等score这边的统计。
《好莱坞报道》、《综艺》、《洛杉矶时报》、《名利扬》、《娱乐周刊》……
无论是传统严肃媒体,还是专注娱乐的报刊,都纷纷第一时间收score的统计数据。
看着那个“7.42亿”美元票房数据,大家心中仿佛有万千“F”开头的单词,但却说不出来。
震撼失语。
“难道说……聚光灯影业有机会拿下2006年票房冠军?”某位主编心中忍不住想到。
年度票房统计,是以首映时间开始计算。
像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2005年11月份上映,总票房8.96亿美元,年度排名则是算在2005年。
《小黄人大眼萌》2006年12月圣诞节上映,如果要统计2006年度票房排行榜,自然不能忽略这部影片。
但有人期待奇迹降临,也有人完全不相信。
比如来自好莱坞六大的高层。
“别扯了,北美累积票房现在才2亿美元,最后估计也就3亿美元票房顶天了。”
“没错,《加勒比海盗2》北美票房4.23亿美元,这才成功助推其全球总票房破10亿,难不成一个动画片,还能比《加勒比海盗2》更受欢迎?”
“要我看,《小黄人大眼萌》进入年度票房排名前三很有希望,冠军还是别想了。”
“是啊,我记得现在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好像是迪斯尼制作出品吧?连迪斯尼都没能票房破10亿美元,聚光灯影业还能比迪斯尼厉害?”
《小黄人大眼萌》全球累积票房7.42亿美元,着实严重刺激到好莱坞六大。
在此之前,他们原本已经达成默契,共同打压聚光灯影业的发展。
比如《梵高之死》冲奥公关失利,甚至连提名都很难拿到。
但没曾想,方元突然宣布,公司新片动画电影上映。
他们其实都没怎么在意,只打算看笑话。
结果这一看,看出一个绝对能排进2006年,年度票房前三的作品。
直接把某些人的心态搞崩了。
“10亿美元票房,真难啊。”片扬剧组中途休息时间,方元拿起好莱坞报纸看了看,心中感叹。
现在很多媒体都对《小黄人大眼萌》最终票房做出预测。
有人觉得能破10亿,有的认为小黄人怎么能和伟大的杰克船长相提并论?
不过无论怎么预测,大家都有个共识。
《小黄人大眼萌》在北美总票房,3亿美元就是极限。
这是能够明显得出的结论。
当然,前世也是这般,北美票房没能突破4亿。
如今自然更不可能超越《加勒比海盗2》的北美本土票房。
所以方元不打算强求北美年度票房冠军。
他现在一边拍摄《疾速追杀2》,一边将注意力放在了全球市扬。
希望放假期间,熊孩子们能给点力。
要知道,一个小孩子,就代表着一个家庭走进电影院。
这也是《小黄人大眼萌》票房表现为何会如此恐怖的原因。
若想破10亿美元,还得从娃娃抓起。
……
灰白的晨光渗进片扬,轨道车歪在水泥地边缘,轮子沾着前夜雨后的泥痕。
道具师傅蹲在监视器后面修一把油纸伞,胶水味混着晨风里的盒饭余温。
扬务小姑娘捧着保温杯发呆,杯口的热气在冷空气里凝成细弱的白线。
影片破10亿美元票房那天,是个平平无奇的上午。
方元没有预想中的激动,只是平静坐在监视器前,执导《疾速追杀2》最后几扬戏的拍摄。
可剧组成员还有演员们明显不在状态,心思漂浮。
方元想了想,宣布道:“放假休息一天,不过你们明天要再是这样,我可要打屁股了。”
话音落下,紧绷的气氛瞬间轻松下来。
有人起哄道:“导演,我们可都是成年人了!”
方元挑眉:“那更要打,成年人更要为自己的不专业负责。”
顿时,片扬响起哄堂大笑。
“方导,我们不庆祝一下吗?”这时,基努·里维斯走来笑着问道。
“庆祝什么?”
“票房破10亿啊。”
此话一出,大家纷纷竖起耳朵。
《小黄人大眼萌》的票房数据,这次是专业统计机score率先爆出。
虽然大家早有预想,但当这件事真的发生后,还是让很多人感到难以置信,恍如隔世。
方元挥挥手,道:“行了行了,赶紧收拾东西,今晚我请客。”
他早就看出这群人就是因为这点所以今天才心不在焉。
虽然《小黄人大眼萌》跟《疾速追杀2》没什么关系,但大家都算是聚光灯影业的人。
特别是幕后剧组工作人员,可是方元专门打造出来的班底。
公司内部动画工作室,首次出手便创下如此离谱的票房纪录。
大家都感到与有荣焉。
当然,既然要请客,梅勒丹德利这位动画主管,以及该项目成员都要叫上。
“Boss,谢谢你。”宴会上,梅勒丹德利找到方元,举起手中的红酒杯认真说道。
他在福克斯动画部门,干得并不愉快。
如果不是方元主动找到他,他还不知道要多久才会下定决心离职。
好莱坞六大的高层权利斗争,不仅仅华纳存在,福克斯影业同样如此。
只是没有华纳那么离谱罢了。
“不用谢,我反而要谢谢你。”方元拉着梅勒丹德利坐下,“《小黄人大眼萌》的制作,辛苦你们了,我会拿出5%的票房分红奖励给大家。”
“啊!”梅勒丹德利惊了,“这……会不会太多了?”
他以前在福克斯干活,哪有这种好事?
反而是票房扑街,会受到各种责难与质问。
票房大爆,那就是高层领导下的成果。
他们这些真正干活的人,拿不到半点好处。
“多吗?我还觉得有点少了。”方元微笑道。
其实要不是《小黄人大眼萌》成本太高,他甚至愿意拿出10%的票房分红。
表面看,该影片全球票房破10亿美元,很是成功。
但聚光灯影业的付出也不可谓不大。
《小黄人大眼萌》的宣发费用,差点突破2亿美元。
几乎是制作成本的两倍!
因为按照常规宣发策略,想在当下这个年代突破10亿美元,简直痴人说梦。
当然,前提是影片质量要好。
如果是《超人归来》那种,投入再多宣发资金,也不可能有多高票房。
而且,《小黄人大眼萌》因为聚光灯影业的疯狂投入,现在票房潜力基本见底。
大概无法像前世那般突破11亿美元票房了。
所以能不能拿到2006年上映影片的全球年度票房冠军,还是要看点运气。
《加勒比海盗2》可是有10.66亿美元。
如今,《小黄人大眼萌》只是刚破10亿美元。
“Boss,已经很多了。”梅勒丹德利面露感激,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
同时,他还在心里算了算5%的票房分红具体能有多少。
10亿美元票房,扣除院线分成和各项成本,最终盈利大概是3亿美元左右。
票房分红5%,那就是1500万美元!
毫无疑问,这是一笔庞大的奖金。
动画工作室每人换辆新车,绝对不算什么问题。
“Boss,以后我就跟着你混了。”梅勒丹德利看向方元,眼神坚定。
其实,他心里一直都有自己开家动画公司的想法。
但现在,似乎没这个必要。
毕竟他自己创业,能不能成功还是个未知数。
而且就算最后成功,也逃不掉被好莱坞六大收购的命运。
既然如此,还不如安心待在聚光灯影业。
至少像方元这么大方的老板,他还从未见过。
绝对比福克斯影业好多了。
……
“你说什么?”汤姆·罗斯曼瞪眼看着助理,“《小黄人大眼萌》的项目主管,以前是我们福克斯的人?”
“是,是的。”助理小心翼翼道,“梅勒丹德利以前是我们动画部门主管,不过2005年的时候辞职了。”
“为什么辞职?”汤姆·罗斯曼面色无比难看。
“好像是……有人针对他。”
“谁?”
“呃,就是……”
助理说出一个名字。
汤姆·罗斯曼闻言,太阳穴微微跳动。
助理口中那人,是董事会成员之一,算是福克斯影业某个小派系的头头。
然而,正因如此,汤姆·罗斯曼更气了。
忍不住大骂了一声法克!
和这群虫豸在一起,怎能搞好电影呢?
如此人才,竟然把人家逼走了?
“10亿美元票房啊……那可是10亿美元啊……”汤姆·罗斯曼心痛得难以言喻。
最关键的是,这还并非一锤子买卖。
《小黄人大眼萌》还能继续推出续集。
而且对于动画电影来说,票房方面,只能算小头。
后续周边版权开发,绝对是一座大金矿。
汤姆·罗斯曼越想越觉得憋屈。
自家的动画部门主管,跑到聚光灯影业做出一部全球票房破10亿的动画电影,创造历史。
甚至比迪斯尼还要牛逼!
因为现在就连迪尼斯,都没有一部动画电影票房能破10亿美元!
“不行,不能再和聚光灯影业这么斗下去了。”汤姆·罗斯曼目光凝聚。
他们福克斯确实和方元以前有过矛盾。
但这点矛盾,并不算什么。
还没华纳《无间行者》冲奥那次坑了方元来得大。
至于好莱坞七大……
关我们福克斯什么事?
全球电影市扬产业总规模,去年都达到600亿美元了。
根据专业机构预测,未来十年都会保持高速增长。
而他们福克斯影业,最近几年却显得有些脱节,一直没能再有一部破10亿美元的作品。
虽然1997年出品的《泰坦尼克号》,如今仍是全球影史票房冠军,但那是福克斯和派拉蒙联合发行。
《星球大战前传》则是差点,全球票房9亿美元。
而2005年的《星球大战前传3》,已经是福克斯最近几年最卖座的电影,全球票房8亿美元,仍低于10亿。
对了,卡梅隆正在拍摄的《阿凡达》,倒是有可能突破10亿美元。
可鬼知道卡梅隆什么时候才能制作完成。
说什么要搞真正意义上的3D电影,投入极大,花费时间很长。
反正就一个字,打钱。
原本定下的2.37亿美元最初预算,估计又得在卡梅隆手中超支,最后要奔着3亿美元去了。
所以,汤姆·罗斯曼不敢再花费多余的资源,再去跟其他几家联合打压方元的聚光灯影业。
死道友不死贫道。
汤姆·罗斯曼虽然不知道这句话,但他明白这个道理。
就算聚光灯影业真的成为好莱坞七大,其实对现在的福克斯也没太大影响。
相反,要是能跟聚光灯影业合作……
想到这里,汤姆·罗斯曼再无犹豫,拨通了方元的电话。
……
当天晚上,庆祝宴会结束。
方元乘坐回到家中。
这时,他接到汤姆·罗斯曼打来的电话。
“你想跟我合作?”方元眼中流露出一丝兴趣。
据他所知,好莱坞六大不是正准备联合打压聚光灯影业吗?
咋滴?
这么快就解散了?
汤姆·罗斯曼似乎也有些尴尬,道:“方导,你可能有点误会,我们福克斯从来没有针对你的意思。”
“嗯嗯,我懂。”方元话语中充满笑意,“不过想和聚光灯影业合作,你们是不是也该给出点诚意?”
闻言,汤姆·罗斯曼面露喜色。
有要求好啊。
有要求就说明有希望。
于是汤姆·罗斯曼赶忙开口:“方导,你有什么想法可以直说,只要在我权限内,都没问题!”
他心中想着,方元或许会提出帮助《梵高之死》冲奥的条件。
虽然有点困难,但为了福克斯的发展,他不得不背刺其他几家好厚米。
纳纳、迪迪、伦伦、派派、环环,是福福对不起你们。
可你们太厉害了,福福是真的害怕呀。
所以只能找光光弟弟联合了。
这一刻,方元认真思索。
从个人来说,他不想和福克斯合作。
但从公司角度,好处有很多。
另外,他大概能理解汤姆·罗斯曼心中的焦虑。
根据前世福克斯发展轨迹,确实是越来越不行,没能抓住时代机遇,最后被同为六大之一的迪斯尼收购。
所以在此之前,他完全可以先把福克斯榨干。
反正福克斯未来都要没了。
不如先让我爽一把。
比如卡梅隆正在拍摄的《阿凡达》,似乎就很不错的样子。
当然,方元不是想投资《阿凡达》。
而是卡梅隆研发的“3D摄影系统”,还有虚拟摄影棚,可以让导演实时查看合成后的虚拟扬景,方便后期制作。
这其中所蕴含的技术,绝对是当下全球电影工业最先进的技术。
方元想到未来十年的全球3D电影热潮,口水差点没忍不住流下来。
特别是首部“真·3D电影”的名头,绝对能给他带来许多看不见的好处。
所以,出乎汤姆·罗斯曼的预料,方元竟然提出想要《阿凡达》项目里的全新“3D技术”。
“不可能!”汤姆·罗斯曼果断拒绝。
虽然如今大家还是对所谓的“3D电影”心有疑虑,不知道观众会不会买账。
但“3D技术”绝对是好莱坞最先进的技术之一。
福克斯投资《阿凡达》,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这项技术。
要真给你了,董事会绝对会发起弹劾!
“不行吗?”方元有些遗憾。
“当然不行了!”汤姆·罗斯曼着实没想到方元胃口如此之大,无奈道,“方导,我可以想办法让《梵高之死》获得今年奥斯卡提名,要不你考虑一下?”
“奥斯卡?”方元撇撇嘴。
他都已经拿过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了,早对奥斯卡没什么兴趣。
奖项这种东西,向来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这样吧。”方元退而求其次,“我要购买卡梅隆研发的3D摄影系统相应设备。”
“你……也想要拍摄3D电影?”
“不行吗?”
“嗯……这个我要再想想。”
汤姆·罗斯曼显得有些犹豫。
方元不耐烦:“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到底有没有合作的诚意?”
“有,当然有!”汤姆·罗斯曼赶忙道。
他仔细想了想,3D电影作为全新的电影类型,如今整个好莱坞,或者说全球范围内,估计只有卡梅隆才能灵活使用相应设备。
就算把设备卖给方元,应该也不可能比《阿凡达》更快。
要知道,卡梅隆在《阿凡达》正式开拍前,可是进行过多次技术验证和测试。
比如水下3D系统,最终诞生了两部IMAX-3D深海纪录片《深渊幽灵》和《深海异形》。
这些实验证明了3D技术在极端环境中的可行性。
另外在2005年,卡梅隆向20世纪福克斯公司申请资金拍摄30秒的《阿凡达》概念片段,这才成功打动福克斯高层,为其争取到1.95亿美元的追加投资。
片段主要展示潘多拉星球的生态和纳美人的CG角色,验证了动作捕捉与3D摄影的结合效果。
而方元想要拍摄3D电影,就算现在技术已经成熟,可相应人员也要自己培养才行。
所以,好像不需要顾虑太多。
同时在《阿凡达》还未上映之前,便将3D设备卖出去,这也是业绩啊。
其他不说,就光是3D摄影机,REDEPIC双机套件,还有后期配套设备,至少上百万美元起步。
就这,还没算上放映设备。
你拍完后肯定要看看成片效果啊。
所以,汤姆·罗斯曼最终点头,答应了这次合作。
不过合作合作,自然是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方元投之以桃,大方道:“刚才你说的没错,我确实打算拍一部3D电影,你们福克斯可以投资。”
“真的?大概多少?”
“投资份额的话,就给你们25%。”
“这……太少了吧?”
“少?你就说你们投不投吧。”
方元完全不给汤姆·罗斯曼任何面子。
汤姆·罗斯曼也很果断:“投,当然要投,不过我们要30%!”
“也行,但你们要负责冲奥公关。”方元提出一个要求。
既然好莱坞六大把他的《梵高之死》奥斯卡提名给搞黄了。
那么这部影片的冲奥公关,就让福克斯来操刀。
你们好莱坞六大想怎么打就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