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风口浪尖

作品:《亮剑:我有红警基地,鬼子懵了

    要知道,年少得志之人,都自有一身傲气,轻易听不见别人的建议。


    苏师长看上去年纪不大,又已官至少将师长,竟然愿意听他说话,心中一喜。


    “师座,如果是我来指挥全局,我会调集部队固守太原,挟大胜之威,先克阳泉,再图石家庄。


    阳泉退可做为太原城的桥头堡,进可谋划石家庄周边,寻机收复阱陉、平山。


    井陉也是产煤大区,攻克井陉也可以阻止鬼子掠夺煤炭。


    同时也可以将太原以南我方控制区域连成一片。”


    苏阳看着地图,微微点头道:


    “那大同呢?据我所知,大同的煤炭产量相当高,小鬼子每年从大同抢走的煤炭可也不少。”


    “师座明鉴。大同产煤确实多,但鬼子驻军也比较多。


    再加上从太原和吕梁溃败过去的鬼子,至少有2-3万驻军,且地势易守难攻,不利于大兵团展开,并不容易攻克。


    而且大同守军与日军驻蒙军遥相呼应,是块难啃的骨头。


    相比之下,阳泉就好打的多,以优势兵力将之拿下,积小胜为大胜,徐徐图之,胜算更大。


    石家庄有鬼子的炼油厂,军事意义重大。


    没了石家庄的炼油厂,打掉鬼子的一部分燃油供给,让鬼子的汽车、坦克干瞪眼却动不了。


    相比之下,打石家庄要划算的多。”


    苏阳点点头,国军士兵的战斗力普遍不及鬼子,又缺乏重武器,同等人数的攻城战,几乎没有可能拿下。


    从太原到大同,一路山地,大兵团也不好展开,楚云飞没有办法也可以理解。


    倒是阳泉守军不多,可以捏一捏软柿子。


    阳泉一克,进可攻打石家庄,退可固守太原坚城,也不错。


    如此一来,自己的行动路线就可以确定了。


    国军打不赢的仗,苏家军来打。


    国军啃不下的骨头,苏家军来啃。


    鬼子每年从山西掠夺无数煤炭,用来支撑侵略战争。


    迅速收复煤炭矿区,断鬼子的经济,很有必要。


    吕梁地区的鬼子留给八路军,阳泉地区的鬼子留给晋绥军。


    而苏家军去打最硬最难打的大同。


    之后就可以延平绥线至张家口,收复龙烟铁矿。


    再下一步,就可以沿着铁路,继续攻打北平、天津。


    民国时期,交通网络并不发达,大量的物资依靠铁路运输,鬼子也不例外。


    整个中国的铁路系统是三纵三横。


    其中最北面的横向铁路平绥线,西起包头,经呼和浩特、大同、张家口至北平和天津。


    鬼子从东北掠夺来的物资,沿北宁线、津蒲线,一路南下运送至南方前线。


    而这其中,北平和天津的位置十分关键。


    占领平绥线,打下平津,等于是把整个鬼子的占领区一分为二,掐住了鬼子的物资命脉,让鬼子首尾不能相顾。


    到时候,鬼子从东北掠夺的各种资源将只能通过海路运送。


    海路不光运力有限,还要浪费大量燃油,运输效率大打折扣之下,还要加重损耗。


    一来一往,积少成多,加快拖垮鬼子的经济。


    平津一旦攻克,等于是掐住了南部诸省鬼子的命脉。


    只靠就地抢粮,维持不了鬼子的高强度大兵团作战。


    只要攻克了平津,就算不再向南推进,南部诸省的鬼子也坚持不了太久,就会不战自溃。


    到时候,苏家军只要坐镇平津就好,等着源源不断地鬼子送上门。


    这条进攻路线非常好用,但缺点也十分明显。


    鬼子必然会发起疯狂反扑。


    鬼子的驻蒙军和华北各地的鬼子,肯定会想方设法夺回平绥线。


    自己的部队虽然巴不得跟鬼子进行大决战,可后续跟进的驻守部队却有可能扛不住鬼子的疯狂反扑。


    自己能控制的只有一个点,说白了,还是兵力太少了。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攻其必救的一点,足以撼动鬼子在整个战扬的布局。


    这时,李云龙从外面匆匆赶来。


    “苏阳老弟,看我找到什么了?


    筱冢义男的指挥刀,弟兄们从鬼子司令部的废墟里翻出来的。


    瞧瞧,你还别说,这玩意儿有点意思。”


    李云龙将指挥刀送上。


    指挥刀整体看上去还算精致,茶红色绣着金丝纹饰的刀绪,黄金绢丝的流苏。


    将刀拔出来,整个刀身雪亮照人,一看就是装饰品,刃倒是开了,但肯定没杀过人。


    苏阳接过来,把玩片刻,收了起来。


    ……


    山城重庆。


    大街上报童们奔跑着,卖力地叫喊:


    “看报,看报,国军山西大捷,连克三城,消灭日军上万人。”


    “看报,看报,360独立装甲师攻克太原城。”


    “看报,看报,日本第一军筱冢义男中将被击毙,太原光复。”


    街上匆匆往来的行人听到这消息,都是精神一振。


    鬼子发动战争以来,国军节节败退,丢了大半个中国。


    到处都在死人,到处都在打败仗。


    国府的报道虽然会有意淡化己方损失,夸大战果,可事实是,鬼子长驱直入,打下的地方越来越多,报社就是想报喜不报忧,也很难。


    而“连克三城”“击毙鬼子中将”这样的消息,在当时来说,简直就是八级大地震。


    听到喊声的人们迅速把报童围起来。


    “卖报的,给我来一份。”


    “我也来一份。”


    前来买报的人络绎不绝,报童怀里的报纸,不一会儿就卖完了。


    报童笑容真诚,合不拢嘴。


    盼望着前线的部队多打胜仗,自己的日子也好过一些。


    太原大捷的消息也通告了全军。


    各路将领褒贬不一。


    有的将领盛赞二战区取得巨大战果。


    有的将领则不屑地认为,太原地处华北腹地,乃是鬼子的后花园,即便打了胜仗,面对的也只是日军的乙种部队,甚至是丙种部队。


    没什么好炫耀的。


    而痛定思痛的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杉山元也重新制定了作战方案。


    除了集结炮群进行下面打击外,还可以实施毒气战,搞搞刺杀。


    土肥原机关与特高课同时接到暗杀任务,派出特务星夜赶往太原。


    在这风口浪尖之上的苏阳却毫无所觉,让鸿雁楼的老掌柜再整一桌。


    吃完了这顿好的,下一顿还不知道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