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犯蠢的胤?

作品:《咸鱼十福晋懂得有点多

    不知道自己遭了康熙嫌弃的胤?正在府里悠哉悠哉的剥着瓜子。


    吃的人当然是苏策丽。


    胤?吐槽道:“过个年,皇阿玛一天没休息,他这皇帝做得还不如我们舒服。”


    康熙除夕的上午在乾清宫奋笔疾书的批奏折,从乾清宫出来先是陪大臣们用年夜饭,再是家宴,一直熬到亥时结束。


    大年初一又埋进乾清宫里奋笔疾书,初二恢复早朝。


    有江山要打理的人拼起来不分年节,康熙是大清建国到目前为止最勤奋的帝王。


    苏策丽:“皇阿玛努力些,大清江山国泰民安,我们才能过舒舒服服的日子。”


    胤?会意道:“皇阿玛是该好好努力了,我们可都指着他呢。说起国泰民安,宁古塔那边的老毛子一直不死心的在蠢蠢欲动。”


    “宋立雄胡道远两人想去那边建功立业,请我跟皇阿玛提提,你说我该不该说呢?”


    苏策丽:“皇阿玛要是问起他们,你随口提上一嘴,他要是不问,就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胤?要是有心大位,替自己争取多些筹码是应该的。


    他没这个念头,武将的事情最好少沾。


    胤?:“我也是这样想的,武将收了对我们没什么用。”


    他是想收多点人为他办事,不用每次来个差事,就将九哥拉扒出来干活。


    不过武将敏感,又不在京城,他想用也用不上,收在手里易生是非。


    外边传来来宝的声音:“爷,福晋,魏公公来了。”


    胤?惨叫一声:“啊,怎么又来了,快,跟他说爷不在,爷出远门了,十天半月不回来。”


    魏珠每来一次,他就要忙上一阵子,胤?一点都不想见到他。


    魏珠无语,他人都在门口了,让他去撒谎骗万岁爷,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呀。


    而且谁不知十贝勒是什么人,十福晋在府里,想让他出远门,他怕是会直接用拳头回敬人家。


    找借口也不找个好点的。


    魏珠:“贝勒爷,奴才听到了。”


    胤?:“魏珠,大过年的,皇阿玛不消停些,又让你来干嘛?”


    魏珠:“自然是请贝勒爷进宫,贝勒爷,请吧。”


    胤?的屁股粘在椅子上不想动,外面还在红红火火的过着年,皇阿玛自己要拼就算了,怎么还拉着他拼起来。


    魏珠求助似的看向苏策丽。


    苏策丽:“去吧,魏公公来了,你还能逃得掉不成;这会都半下午了,早去早回,再拖下去,得天黑了才能回得来了。”


    胤?嘟嘟囔囔的起身:“皇阿玛没人情味,过年还将人招来招去……”


    魏珠佯装没听到,老老实实站在一边等着。


    胤?来到乾清宫时,仍有些闷闷不乐。


    康熙问道:“怎么这副表情?”


    胤?抱怨道:“皇阿玛,过年就这几天,你就不能让儿臣好好过个年吗?”


    康熙轻飘飘道:“朕这个皇帝都忙起来了,你还想偷懒不成?”


    胤?:“您是一国之君,坐着皇位,要为大清负责。儿臣就一小小贝勒,又不用继承皇位,偷会懒怎么了?”


    康熙:“你是嫌弃朕给你的爵位小了?”


    胤?耿直道:“是有些小了,儿臣是皇阿玛的儿子,外祖生母是太祖的女儿,就儿臣这出身,怎么着也得拿个郡王的爵位。”


    “您先前可是应了儿臣将木兰围场的事办了,就让儿臣做郡王的,您这圣旨何时下呀?”


    康熙气乐了,蠢儿子竟然还敢提木兰围场的事情,将差事办成那样,最后还丢了个大炮给他,他没跟他计较,已经是他的宽容大量了。


    竟然还想着郡王的爵位,简直是异想天开。


    康熙:“朕让你干个活,还得给你爵位你才肯动;朕想让你天天干活,是不是要将朕的皇位让给你,你才肯干呀?”


    胤?急忙摇手:“别别别,皇位这种东西您还是自己留着吧。”


    康熙原先是话赶话赶到这里,话已说出口,皇帝多疑的本能就冒了出来,忍不住要试探几句。


    康熙:“怎么,让你坐皇位,你还不乐意了?”


    胤?:“当然不乐意了,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喜欢的东西得藏着掖着;”


    “这个不能喜欢,那个不能喜欢,想在哪里松裤腰带还得考虑一下前朝的情形,让儿臣做皇帝,儿臣宁可一辈子做贝勒。”


    康熙:“在你的心中,朕是不如鸡不如狗不如牛了?”


    梁九功魏珠两人的腰不由的弯了几个度,大冷的天,额头上硬是冒出了冷汗,心里直呼这位爷的胆子太大了,什么话都敢说,比太子和直郡王还敢想。


    胤?神经大条的没察觉出康熙的不悦,托着下巴想了一下,眼里的愚蠢一目了然。


    胤?点点头赞同道:“让皇阿玛这么总结一下,好像是这个意思呀,皇位果然不是人坐的。”


    面对经常作死的蠢儿子,康熙是气了又气,气了又气,然后,气着气着,气就消了。


    因为他发现跟蠢货生气太掉价了。


    将自己安慰好的康熙凉凉道:“朕身为一国之君,忙成这样,你这个儿子怎好闲着。”


    “去年免了安微陕西的地丁税;山东受灾,百姓流离失所,别说税了,朝廷还要拨钱下去赈灾。”


    “处处收不上钱,处处要钱,朕愁得不行;户部借了很多钱给大臣,至今仍没收回来。百善孝为先,你去替朕将债收回来吧,限期半年。”


    朝中大臣大部分皆有向户部借钱,反正不用利息,借出去做点事情多好,毕竟谁会嫌钱多呢。


    本着这种想法,大臣们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从户部借钱。


    借钱容易还钱难,户部缺钱,去找大臣们还钱,一个个的哭穷,钱是一文要不回来。


    大清的事情虽多,但康熙前面几十年励精图治,勤奋爱民,发行了一堆政策,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国库虽不丰盈,却没有康熙说的困难。


    他就是见不得蠢儿子过得比他自在,比他清闲。


    从别人口袋里掏钱,犹如杀人父母,蠢儿子接了这个差事,别想有个安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