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余家事05

作品:《咸鱼十福晋懂得有点多

    万一皇上拿您没办法,将气撒到我们身上怎么办?奴才的命也是命呀。


    康熙暂时没有废了胤?的打算,也没迁怒的想法,他就是不高兴,听蠢儿子这么一说,合着他生来就该是累死累活的牛马。


    康熙:“你要是再废话,就给朕滚出去。”


    胤?没心没肺的咂巴下了嘴:“儿臣就是感叹下,您怎么还生气了呢。好了,您不爱听,儿臣就不说这些了。”


    “皇阿玛有空时,记得考虑一下儿臣的提议,二哥四哥都不错,他们比儿臣更适合做皇帝。”


    “您让儿臣做下任皇帝,是不负责任的做法,等儿臣将大清败完了,看您到时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


    康熙不服气道:“大清是你败掉的,该无颜见列祖列宗的是你,怎么扯到朕身上了?”


    他做的多好,大清在他的管理下翻了一两倍地盘,人口暴涨,各地百姓丰衣足食,不管走到哪里,都没人能指责得了他。


    胤?理直气壮道:“怎么扯不到,儿臣是您选出来的。”


    “想想您百年后,列祖列宗指着您的鼻子骂‘看看你选的什么继承人’‘好好的大清硬是让你们父子俩败了’,您高兴吗?”


    康熙的脸色黑得不能再黑:“既然你这么有觉悟,以后就跟朕在乾清宫做事吧。多跟朕学着点,就不会败掉大清了。”


    胤?惊得慌忙站起来:”皇阿玛,儿臣是请您换个太子,您怎么非要可着儿臣祸祸?”


    康熙在心里暗骂其他儿子不争气,否则他哪会用面前这个混不吝的继承人。


    康熙沉着脸道:“换太子的事你别想了,要是对自己没信心,就过来乾清官学习,别的废话少说。”


    为了不听更多让自己心肌梗塞的废话,康熙当机立断转了个话题:“你准备如何处理余家?”


    胤?眨了下眼,一脸无辜道:“儿臣将人送进大理寺了,接下来的事情当然要由皇阿玛来处理?”


    康熙:“事是你揽到身上的,别想丢给朕,你自己处理。顺便想个办法避免同样的事情发生。”


    一个可有可无的鸿胪卿,不值得他费心。


    蠢儿子休想将事情丢给他,自己躲清闲。


    胤?想了下,道:“您让儿臣处理,儿臣会下重手的,您不会心疼吧?”


    康熙:“大清何时缺个跑腿的人了?”


    意思是他早已将余由温从官员的队伍中踢出来了。


    余曹氏自从余由温带着余朱氏出去,就一直在等着结果。


    等了老久,仍没等到人回来,忍不住催促道:“老潘,你去看看老爷在哪里,事情办得顺不顺利。”


    潘管家刚走到门口,就见到来势汹汹的官差将他们的大门包围了。


    几个官差粗暴的将拦路的家丁推到一边。


    潘管家意识到来者不善,连滚带爬的进到里屋,嘴里慌慌张张喊道:“老夫人,不好了,官差来了。”


    余曹氏急忙起身:“他们有没有说来做什么?”


    潘管家不知道,也没有回答的机会,官差已经进来了:“哪位是余由温的母亲?”


    下人们皆看向余曹氏。


    官差们齐齐扑上去将她抓了起来。


    余曹氏死命挣扎:“放开我,放开我,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鸿胪寺卿余由温余大人的母亲,你们敢抓我,等我儿子回来,他饶不了你们。”


    一个官差一巴掌呼到她脸上,将余曹氏打懵了。


    自从余由温成了童生,不管她走到哪里,皆是别人恭维的对象,这是她几十年来的第一次挨打。


    余曹氏愣了一下,随后疯了似的咆哮道:“你们敢打我,我要让你们死……”


    话没说完,迎接她的又是几个大嘴巴子,直到将余曹氏打是嘴角流血,官差才停了下来。


    余曹氏终于怕了,眼露恐惧的盯着几位官差。


    一位官差嬉皮笑脸的向她解释道:“老太婆,你别想你儿子回来给你做主了,你儿子正在大理寺的牢房里待着呢。”


    “皇上有旨,不得残害缠足女子,你们倒好,将人打得遍体鳞伤。抗旨不遵,可是诛九族的大罪,想想你们家有多少人头砍吧。”


    余由温是农家子弟出身,爬了二十多年,靠着送了两个女儿给上面的官员做妾,才爬到一个跑腿的四品官位置,这样的人出事了,没人会捞他。


    官差们清楚其间的道道,对余曹氏是半点没客气。


    余曹氏吓傻了,她只是打打儿媳妇,怎么就是抗旨不遵了?


    在乡下,哪家的媳妇不挨打,谁不是这样过来的,怎么到了皇家,就要砍头了?


    余曹氏一把年纪,吓得眼泪鼻涕都出来了,她死命的挣扎。


    余曹氏:“我打的是我的儿媳,儿媳不孝顺婆婆,我怎么不能打,你们不可以抓我,也不能抓我儿子。”


    顺理成章的多挨了几巴掌,打得她牙齿飞出来几颗,余曹氏不得不老实下来。


    胤?回到府里,胤禟问道:“皇阿玛怎么说?”


    胤?哼哼唧唧道:“皇阿玛不在意余由温,让我们自行处理,还让我们想个办法避免这些问题。”


    康熙让他想,胤?转头就偷换了概念,反正不管是谁想出来的,只要有办法,能用,就万事大吉,不必纠结小事情。


    苏策丽思索了下,道:“读书人不是最忌讳下地干活嘛,觉得下地会侮辱他们的圣贤书。”


    “不如在各科考核上增加农科。大清以农为本,不能正视农业的人,如何办好差事。”


    胤祥:“就算增加了农科,也不意味着能筛选掉余由温这种人吧?”


    苏策丽:“光看考试,不可能将人品不好的人全部剔除掉,我们能做的是尽量让将来的官员摆正心态。”


    “一个考生能熟练的在地里做事,最起码能将他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念头转换一点。”


    读书,原本是为了学习先人的做法及经验,拓展自己的见识及涵养,促进个人的成长。


    到了现在,读书成了唯一的正途,其他的行业皆是低贱的。


    读书人以下地干活为耻,以做家务活为耻,一心只有圣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