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广府乡绅之灾06

作品:《咸鱼十福晋懂得有点多

    何文时:“本官问你们两人是同意还是不同意,你们看杨大人做什么?难道你们同意不同意,得要他做主?”


    杨从简怒目相对:“本官与他们无亲无故,他们只要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何须本官做主。”


    “何大人纵使是京城来的,也不可能随意污蔑人,否则别怪本官给万岁爷上折子告你。”


    何文时随口道:“杨大人不必心急,本官当然相信你的为官之道,否则也不会当着你的面问出这些事情。”


    杨从简心里暗恨,面上却不得不顾忌几分,故作恼怒道:“希望何大人真是这样想的。”


    何文时没理他,继续问着许王两人:“本官在问你们话,你们再不说,神仙来了,也救不了你们。”


    许王两人眼露绝望,有苦说不出。


    杨从简落井下石道:“本官早就说过他们是刁民,违逆圣上,你非不听,如今见了人,总该相信了吧。”


    “他们不知好歹,何大人何必为他们费心。来人,将他们押入大牢,等候发落。”


    关键时刻,韩英从外面急匆匆进来:“且慢。”


    杨从简眉头耸立:“你是谁?”


    何文时:“他是本官的随从韩英,亦是太子殿下所赐的两个侍卫之一。在来找杨大人前,本官派他去调查一些事情,如今看来是有眉目了,我们听听吧。”


    何文时当初留了韩英在那里应对官差,自己过来巡抚衙门,有留人等韩英,让他事后去调查下王显章及许大有的家人。


    胤?传信,有告诉他,乡绅应该是受人威胁了。


    最常用的手段无疑是把柄及亲人。


    原先他是想便衣出行拿把柄,哪知一开口就漏馅了,没法再便衣出行,只能碰碰运气看能否查到他们亲人的情况。


    杨从简直觉要出事,却无法阻止韩英即将说出口的话。


    韩英:“大人,卑职调查到许大有的儿子及孙子被人抓走了;王显章一个儿子受重伤,在家里抢救,生死未知,另有一个儿子两个孙子失踪。”


    跪在地上的许王两人激动的看向何文时,眼中透露出点点希望。


    何文时沉声问道:“杨大人,他们的儿孙可是在大牢里,如果在,请你将他们一起带上来。”


    杨从简:“本官只抓了他们两个,没有抓他们的家人,谁知是不是他们将人藏起来了。”


    何文时:“许大有,王有章,是你们将儿孙藏起来了,还是有人抓了他们?若是你们藏起来只为了忤逆圣意,九族抄家流放都是轻的。”


    “若是有人抓了你们的家人,便是杨大人治下混乱,当押回京城受审。如果是前者,只要你们现在改正,本官可以既往不究。”


    “你们现在是要九族,还是要包庇威胁你们的人,全在你们一念之间。”


    王显章早就想说实话了,到了这会,终是趴到了地上。


    王显章:“何大人,我们的儿孙是被人抓走的,他们不准我们同意新税法,否则就杀掉我们的儿孙。草民的儿子就是在拦住那伙人时,被他们重伤的。”


    “据我们所查,过来威逼我们的是乡绅沙长机的手下,他与杨大人狼狈为奸,我们的儿孙皆在他们手上,求何大人为我们做主。”


    杨从简暴跳起身:“一派胡言,本官乃朝廷命官,怎会做这种违法乱纪之事,明明是你们忤逆圣意。”


    “何大人,他们这是诬陷,不可采信,本官没做过就是没做过。”


    许大有:“何大人,王显章说的句句属实,不但我们受到了威胁,还有部分广府的乡绅同样受到了威胁。”


    “正因如此 ,我们才不得不屈服在他们的威逼下,不敢同意新税法。求何大人救救我们的家人。”


    他说话期间,杨从简拿起桌子上的惊堂木狠狠的砸在许大有头上,将他的额头砸出了一个窟窿,他依然坚持将话说完。


    何文时怒视杨从简:“杨大人,本官在问话,你不准他们说,是为何意?”


    杨从简伸手指向许王两人,大声喝道:“他们的胡言乱语有什么好听的。”


    何文时:“是真是假,本官自有判断,来人,传沙长机。”


    京城


    胤?清点着一个个折子,眉头皱了皱:“十州那边路途遥远,通通有了回复,说是几项新政策皆落实了下去,包括新税法。”


    “大清这边倒是有几个省没回复,都是一帮蛀虫害的,不知广府那边可有进展。”


    苏策丽:“新政是肯定能执行下去的,就是有些地方的执行时间可能会晚些。”


    “如同广府那里,若是乡绅撑不到何文时过去,待杨从简将他们敲诈完,新政自然就能执行了。”


    用大白文将公告贴遍了整个大清,有了大利益在前,官员要是还敢逼百姓交钱,必定会生乱子。


    御史月月在那里来回,随便找个百姓问问,事情自然就清楚了。


    所以官员不敢动数不尽的普通百姓,只能动几个乡绅了。


    乡绅人少,好控制。


    就算将乡绅逼死,只要没有被御史抓住,就不会有事。


    如同在广府只手遮天的杨从简,必定能在御史过去前将尾巴收好。


    胤?:“按时间算,他应该差不到了。”


    苏策丽:“让承慢飞鸽传信去问问。”


    商院有钱,给各个分支都设了飞鸽传信。


    从京城到广府飞鸽传信,大概需要三四天时间。


    胤?:“说起杨从简,我查了下他的事迹,在四十九年时,杨从简上奏,广府乡绅捐纳银五十万两,用二十一万两弥补‘历年因公动用银积欠之库银’。”


    “二十万银子用于修路,余下的九万两用于修炮台。请求皇阿玛批准。”


    所谓的乡绅捐纳,换成明白话便是‘规礼’。


    苏策丽:“前面积欠的库银是因何欠下来的?”


    胤?:“明面上是百姓欠的税银,实际原由五花八门。”


    大清土著很多官员贪婪成性,就算有御史一年不停歇的到处督察,也挡不住他们伸向百姓的罪恶之手。


    在江南时的进城费便可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