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贞节牌坊01
作品:《咸鱼十福晋懂得有点多》 董鄂氏:“可不是嘛,累死累活这么多年,终是有了结果。”
两个儿子皆有了着落,孙子也要有了,不枉她争了这么多年。
苏策丽从族里回到圆明园牡丹亭,路过前院几人办公的书房,抬脚走了进来。
下人行礼的声音惊动了里面做事的三人,胤?抬头见是她,嘴角咧开,起身将她迎进书房,安置在他刚才坐的椅子上。
胤?拿了个扇子给她轻轻的摇着降温:“你怎么自己回来了,不是说好等我去接你嘛?这会回来,外面热着呢,你遭老罪了。”
苏策丽经常回族里,胤?有差事,没法一直待在安达拉氏。
但是苏策丽来往他是会接送的。
苏策丽:“在马车里置了冰,路上不热,想着你每天忙着,老让你来接费时间,就自己回来了。”
胤?的嘴咧得更开,露出两排整洁的白牙:“接自己的福晋,哪有费时间的事。”
苏策丽按了按他凑过来的头:“得了吧,你好好办差,我坐着看你们做事。”
来宝端上一碗冰饮子,胤?殷勤的接了过来递到苏策丽手里:“你先用着,我将手头上的几个折子处理完就跟你回去。”
苏策丽用完冰饮子,见着几人皆在干活,无事可做的她随手翻看着桌子上的折子。
前面几本皆是各地的常事,苏策丽翻翻就过去了。
正觉得折子无趣时,手中折子上的‘节妇’两个字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一通看下来,发现是徽州上的折子,主要是为去年当地的节妇申请贞节牌坊。
区区一个徽州,一年登记的节妇人员竟然超过了千位。
苏策丽对外面女子的三从四德有个大概的了解,到底生长的环境不一样,对一些细节的事情不怎么清楚。
以前南巡时有看过当地的贞节牌坊,她以为是当地的风俗,没怎么在意。
如今折子都上到胤?这里了,可见不是某一地的风俗,而是大清的制度。
秉着不懂就问的原则,苏策丽问道:“下面立贞洁牌坊为什么要得到朝廷的允许呀?”
胤?与胤禟两人对视一眼,没吭声,实在是外面奉行的贞节与安达拉氏没有半点关系。
胤祥见两位兄长没回话,解释道:“皇阿玛有令,有贞节牌坊的人家可以免赋税。”
苏策丽眉头皱了皱:“皇阿玛怎会下这样的旨意,不等于是断了节妇再嫁的路吗?”
一点点免赋税的甜头对于百姓家庭来说,足以让一个女子搭上一生。
年纪大的节妇倒没关系,要是节妇是二十岁左右的人,贞节牌坊对于她们来说就是害人的玩意。
一个省下面的一个州,一年就有上千人申请贞节牌坊,一省则更多。
按这样算,整个大清一年最少有几万新增的节妇被贞节牌坊压着。
胤祥:“皇阿玛早些年出巡到地方,听闻当地一寡妇年轻时失去丈夫,没有改嫁,用心培育膝下五子。”
“几十年后,五子皆有了大出息,或是状元或是将军富商,带动乡亲邻里过上好日子,皇阿玛感叹那位寡妇的不容易,特赐贞节牌坊以示鼓励。”
“下面的人理解错了皇阿玛的意思,以为皇阿玛鼓励女子守寡,致使越来越多地方申请贞节牌坊。”
“皇阿玛体谅寡妇失去顶梁柱,生活不易,帮扶一下,便赐批了贞节牌坊为免税标杆。”
苏策丽将折子放到胤?面前:“真正的节妇需要帮助,怕就怕在有人为了免赋税,故意拦着节妇再嫁。”
“区区一个州,便有上千人如此,整个大清,有多少节妇是心甘情愿被贞节牌坊压着的?”
胤?成为太子几年,但接手大清土著内部的事情是这两年慢慢过渡下来的。
他前面没来得及翻看这本折子,就被苏策丽先看了,完全不知下面的歪风已经重到这种地步了。
胤祥:“十嫂从小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没觉得寡妇再嫁,有什么问题。实则到了外面,寡妇很难嫁得出去,不如由朝廷给予些支持,让其的生活好过一些。”
苏策丽:“寡妇嫁不嫁得出去,是寡妇的事,而不是由朝廷直接剥夺寡妇再嫁的自由。”
“免除有贞节牌坊之家的赋税,有这种好处在,婆家会千万百计阻止寡妇再嫁,寡妇便是想嫁也嫁不出去。”
胤祥:“寡妇再嫁,若是她膝下有子女,再嫁时,婆家是不会允许寡妇将孩子带走的,将来孩子的养育又是一大问题。”
男子娶妻生子,为的就是传宗接代。
寡妇再嫁,不可能让她带走与亡夫生下的孩子。
随着寡妇的离开,没有亲生父母照应的孩子留在婆家,大部分孩子会进入朝不保夕的处境。
贞节牌坊压住的不但是寡妇的一生,同时也是让孩子有个照应。
说到这里,苏策丽没什么好说的了,寡妇的一生重要,孩子的一生同样重要,世间很难有双全之事。
苏策丽多嘴问了一句:“确定了下面报上来的节妇皆是膝下有子女之人吗?”
胤祥没说话,默默转开头。
先前不觉得,现在想想,皇阿玛设的那些领取贞节牌坊的标准太不合理了。
他还好些,能躲开,十哥与十嫂是夫妻,躲不开。
十哥太难了。
胤?的脸色不怎么好看:“贞节牌坊发放有问题,需要改改。真正的寡妇需要给予帮扶,别有用心之人便罢了。”
皇阿玛发下的第一块贞节牌坊,是有帮扶寡妇之意。
然而,在推行程朱理学后,下面的人便顺理成章将贞节牌坊当成了赤裸裸压迫女子的行迹。
苏策丽:“现在的贞节牌坊领取标准是怎么样的?”
一直未说话的胤禟叹了口气,道:“民间妇女守寡二十年以上者为‘节妇’;在丈夫去后,妇女一同跟随者为‘烈妇’;”
“已定婚未成家者,在定婚男子去后跟着去的女子为‘烈女’;三者中凡有其一者可申请贞节牌坊,享受免赋税政策。”
苏策丽的眼睛睁大了些,实在是太震惊了。
这都是什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