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指责再起
作品:《异世邪儒》 旬圣的话音落下,文圣本就布满皱纹的脸似乎又加深了几道。“道兄!你让老夫与你一同来此观摩此子,怕是另有所图吧?”
文圣的话音意有所指,他那深邃如星海的眼眸落在旬圣身上一动不动。
旬圣见状笑意更深了些,却也更显高深莫测。他轻轻拂袖,目光扫过下方文渊广场上依旧沉浸在震撼与惊疑中的人群。
“尤其是那道在圣言台上,承受了万钧之力却依旧平静如渊的玄衣少年秦无邪。”
“图谋?”旬圣缓缓摇了摇头,声音悠远且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
“道兄!你我现在已是在参悟大道,所求为何?不过天地至理,万世不易之规。”
此子身怀异数,引动沉寂三千载的圣言共鸣,此乃儒道气运再兴之兆,亦或是……天地变局之始。
他顿了顿,目光从秦无邪身上移开,仿佛穿透了层层云海,望向深空中的未知之地。那目光深邃悠远,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沉重与忧虑。
“天地如棋局,众生皆棋子。你我虽窥得一丝大道轨迹,却终究难脱局中。”文圣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洞悉世事的沧桑。
“此子身负异数,引动沉寂圣碑,究竟是破局之刃,还是乱局之源,尚未可知。”
旬圣沉默片刻,指尖无在虚空划过,留下淡淡的才气轨迹。“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
这“其一”,或许便是变数所在。是福是祸,且看其心性造化。你我皆无法干预,还是静观其变吧!”
文圣饱含深意地看了旬圣一眼,最终缓缓颔首,苍老的面容上皱褶逐渐平复。
两位屹立于儒道巅峰的苍老身影,如同是水中的倒影被石子惊扰,无声无息地淡化、消散,仿佛从未出现在那片隐匿的高空之中。
只余下原地云海翻涌,远处夕阳的余晖将天际染成一片壮丽的金红。
文渊广场上,寂静被打破后,化作一片压抑的嗡鸣和倒吸冷气之声。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仍旧看着圣言台上那道玄衣身影上。眼神中带着惊疑、震撼,乃至一丝不易察觉的畏惧。
大商国子监副主李墨阳,脸上的从容儒雅早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失意与挫败,以及一丝发自内心的叹服。
他舒缓出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对着圣言台上的秦无邪,躬身一揖。声音中蕴含着才气、清晰地传遍全场。
“秦将军大才,李墨阳…心服口服!”
有此词一出,李某之作,不过是萤火之于皓月,米粒之于珠玉。“今日之会,李某输得心服口服,甘拜下风!”
他的姿态放低,言语也颇为诚恳,已无半分试探与争锋之意,反而多了一丝敬佩之意。
随着李墨阳的认输,如同给这场惊世骇俗的文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诸多大儒,无论心中作何感想,此刻也不得不承认,秦无邪以一首《满江红》,已立于不败之地。
那词中蕴含的铁血意志、家国情怀、以及对北庭血仇的控诉,其感染力与冲击力,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诗词技艺。
主持盛会的文华公,眼中精光内敛,恢复了平日里的温润平和。他环视全场,正欲开口宣布今日盛会暂歇,明日再启。
然而,就在他嘴唇微动之际,一个尖锐而带着怨毒的声音猛地从大乾国子监方向炸响。
“且慢!文华公!陛下!臣有话说!”
只见国子监大儒王德,脸色因激动和某种扭曲的嫉恨而涨得通红。他猛地站起身,指着圣言台上的秦无邪,声音尖利刺耳。
“秦无邪,你休要在此惺惺作态。你这首诗词,看似慷慨激昂,实则包藏祸心,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全场瞬间再次安静,无数道目光惊愕地投向王德。“想不通同为大乾之人,为何一个个的都要找那秦无邪的麻烦?”
面对众人的目光,王德不管不顾、唾沫横飞地厉声道:“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好一个朝天阙!”
你秦无邪眼中,还有没有陛下?还有没有大乾朝廷?“收拾旧山河?谁去收拾?”
你秦无邪吗?
你是想做那朝天阙之人吗?
此等僭越狂悖之言,分明是图谋不轨,意图颠覆朝纲,其心可诛。
他这一顶“谋逆”的大帽子扣下来,不可谓不毒辣。瞬间将秦无邪词中的壮怀激烈,曲解为觊觎帝位的野心。
“不少不明就里或本就对秦无邪心怀芥蒂的人,眼神顿时闪烁起来。”
高台的龙椅之上,萧御天眼神骤然变得锐利如刀,冷冷地扫向王德,又转向秦无邪。
秦无邪面对这“王德”的诛心之论,非但没有愤怒,反而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至极、带着不屑的弧度。
就见他缓缓转过身,目光如同两柄淬了寒冰的利剑,直刺大儒王德。
“王德?”
秦无邪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凭你也配解读此词深意?也配在此妄谈朝纲?”
“朝天阙,乃指重整山河之后,万民归心,共仰圣天子之威仪,国朝重归鼎盛!”
此乃天下臣民对陛下、对大乾最深的期许与忠诚。怎么在你这等蝇营狗苟、只知钻营构陷的小人眼中,竟成了谋逆?
“就你也配入朝堂国子监?也配称大儒?”
秦无邪踏前一步,气势陡升,身上的玄衣无风自动。“我秦家世代镇守边关,满门忠烈,血染黄沙!”
我祖父秦淮,追随先帝立下不世之功!
我父秦云澈,为大乾盛世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尸骨无存!
我大伯秦云海亦是战死在南境!
我秦无邪,于怀远城头、雁门关外,斩将夺旗,收复失地。“我秦家所求,不过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而你!”
秦无邪单手指向王德,声如雷霆。“身为国子监大儒,不思教化育人,报效朝廷。”
只会在这太平盛世的繁华京都,躲在锦绣堆里,以最恶毒的心思揣度忠良,构陷功臣!
“北庭屠戮我大乾子民时,你在何处?边关将士浴血奋战时,你又做了什么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