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经闻声从屋里走出,见妹妹被妻子扶持,赶忙上前询问:“妹妹为何独自前来?身子不便,怎不安心在家休息?为何不让陈远陪同?”


    林林听罢,笑着答道:“哥,今日陈远去上班了,我无事可做,便想来串门。~x+i_a.o^s¢h¢u^o/c,m-s?.*n.e¢t′


    听他说您打算经营一家食堂,正好我有积蓄,可以借给您应急,先购置所需物件,等日后再说其他。”


    “我这儿还有二十块,你先拿着用,把食堂的东西买了,把食堂开起来。


    咱们以后再慢慢挣钱,眼下买食堂的东西是最重要的,不开食堂,咱们的日子更难熬。”


    于莉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二十块钱递向哥哥。


    但林经婉拒了妹妹的好意,说道:“这怎么行?你留着钱,将来生孩子要用,奶粉、尿布希么的,哪样不要钱?我们不能花你的钱,你自己收好吧。


    你嫂子已经出去借钱了,不知借到没有。”


    听林经这么讲,于莉从兜里拿出钱放在林经面前,语气带着几分倔强:“这不是借到了吗?爸妈把他们的积蓄都给了我们,让我们先用来开食堂。”


    林林瞧见嫂子手里攥着的五十块钱,知道这是她回娘家借来的。


    岳父岳母虽然富裕,但也省吃俭用多年才攒下这笔钱,如今全给了女儿一家。


    于莉和林经终于凑足了开食堂的钱,两人感到由衷的喜悦。


    于莉也为哥哥和嫂子感到欣慰,尽管开食堂充满风险,何时能盈利也不确定,但至少迈出了第一步。


    林林听出妹妹的意思,便说:“既然借到钱了,那我就留下用作备用,等你需要时告诉我,我会立刻拿给你。”林林笑着回应:“妹妹的好意我明白,但你现在就要当妈妈了,每分钱都得精打细算,等我们真缺钱了,一定找你帮忙。”


    林林的母亲刚把钱收起,门外的几人还在闲聊,屋内的林父听到女儿来访,忙迎了出来。


    林父让林母安心前去,屋里还有自己照看两个孩子。


    见到女儿,林母满心欢喜,许久未见,女儿已显怀有身孕。


    “死丫头,怎么才来?”林母嗔怪道,抱过女儿。


    林林笑着解释:“妈,不是来看您了嘛!这么大肚子,走路都费劲。


    今天陈远上班去了,我这才偷溜出来,不然他肯定又不让。咸鱼墈书 埂芯最筷”


    于莉母亲深知陈远对林林的担忧,怀着身孕独自外出确实让人牵挂。


    当初林林母亲反对两人结合时,陈远虽穷却踏实肯干,婚后将收入悉数交予妻子管理。


    林林亦勤俭持家,积攒下不少积蓄,如今日子渐宽裕。


    林经母亲催促两人进屋歇息,看着林林笨拙的模样笑道:“看你这肚子,站这儿也不舒服吧。”于莉忙搀扶着林林往屋里走去。


    于莉一边搀扶一边叮嘱:“林林,以后一个人别到处乱跑,我们都替你操心。


    你现在可是两个生命的妈妈,不能再这么莽撞了。”林林低头答应。


    听嫂子这么说,林林意识到自己的确不该独自外出。


    他家与林经家距离不近,中间隔着一大段路。


    今后无论陈远在不在家,他都要好好待在自己家里。


    林林点头承诺:“嫂子放心,这次出来已经是意外,以后我会安心在家带孩子,哪儿都不去了。


    只是今天实在着急才出来的。”


    “林林,你要是再这样冒失,万一路上出了事,陈远怎么办?有需要尽管跟我们说,不用特意跑来送东西。


    记住了吗?”于莉语重心长地提醒。


    林林默默点头,他知道这是大家对他的关心。


    现在怀胎十月确实不便行动,更何况外面车多人杂,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想到陈远平时对自己和孩子的重视,林林感到无比幸福。


    老秦也非常喜爱这个即将出生的小生命,相信等孩子降生后,陈远会更忙碌在他们身边。


    林林由母亲和于莉陪着进屋休息。


    林经思索片刻说道:“妈难得来一趟,我得给她准备些滋补的菜。”他转向于莉吩咐:“快去市场挑些新鲜的大骨回来,给妹妹炖汤喝。”


    于莉了解林经对妹妹的重视,他视她为珍宝,因为这是他唯一的妹妹,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林经作为兄长十分称职。


    于莉答应要为妹妹去买排骨,却被林林阻止。


    林林劝道:“嫂子别急着买排骨了,家里


    开销大,还有很多必须品要置办,这些都很花钱,咱们还是省着点用吧。′e~z+小?说-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


    我什么都吃得好,家里骨头常有,您不用操心。”


    林经平时总给妻子买美食,她什么都不缺,但于莉执意要去:“难得来一趟,别这么见外。


    买点排骨花不了多少钱,你和哥哥都能承担得起。


    你就待着,我去就好。”


    林林明白劝不住,也知道嫂子一直对她很好,心里很感激有这样一个疼她的哥哥和嫂子。


    随后,林林和母亲聊了起来。


    林经思索片刻,决定去市场采购食堂用品,比如桌椅、餐具等。


    他意识到一个人搬太多不便,便打算请商家送货上门。


    他跟妹妹说道:“妹妹,你先坐会儿,哥哥出去办点事,买些厨房用品。


    食堂想早点开业,我得赶紧把这些准备好,这样才能早日赚钱。”


    妹妹理解哥哥的压力,家中刚添了双胞胎,开销很大。


    她笑道:“哥哥放心去吧,我和妈妈聊聊天就行。”


    林经走出四合院,迎面碰上了傻柱。


    出院后,傻柱一直待在家里休养,身体已恢复大半,整日无所事事。


    林经邀请他一起去市场转转,顺便买些东西。


    傻柱略作思考便答应了,他已经很久没出门了,家里实在太闷。


    两人边走边聊,林经心里想着傻柱和秦淮如最近的情况。


    自从傻柱住院时秦淮如细心照料后,两人关系似乎发生了变化。


    这些天没见秦淮如,林经好奇她在忙些什么。


    ”傻柱,最近没见到秦淮如来你这儿,她是不是很忙?”林经随口问道。


    提到秦淮如,傻柱有些尴尬。


    两人的关系确实出了点状况,但他不知如何开口。


    林经看出他的异样,温和地鼓励他解决问题。


    ”到底怎么回事?有误会就赶紧解开,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别让小事影响感情。”


    傻柱低头沉默片刻,最终鼓起勇气向林经倾诉了内心的困扰。


    秦淮如自医院归来后,性情似乎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傻柱的态度不再如从前般温和体贴,反而总是挑剔指责。


    傻柱感到困惑,不知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最终鼓起勇气将自己的苦恼倾诉给林经。


    傻柱说道:“林经,你听我说,秦淮如最近完全变了个人似的,对我的态度冷淡了许多。


    我觉得我们之间恐怕难以维系下去了。


    她现在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根本顾不上我,这样的情况让我很失望。”


    “而且她家里那么多孩子,我要是真和她结了婚,岂不是成了替别人养孩子的角色?一个人娶妻还要同时负担几个孩子和她的婆婆,想想就觉得憋闷。


    更别提她根本不可能为我生育自己的后代,只会给我增添麻烦。


    这种日子我实在无法承受,所以决定和她分开。”


    林经没想到傻柱竟考虑得如此周全。


    他不明白为什么傻柱不愿意与秦淮如共同面对家庭的责任。


    然而,傻柱孤身一人多年,确实也该有个归宿。


    林经深知单身生活的孤独与无助,尤其是自己亲身经历过那段时光——未婚时形单影只,结婚后却拥有了美满的家庭和一对可爱的双胞胎。


    他庆幸如今拥有于莉的陪伴以及孩子们的欢笑,家庭完整而温馨。


    但傻柱的情况截然不同,多年来一直独自生活,虽有父母但也远在他乡。


    林经知道,傻柱与秦淮如之间的矛盾终究要由他们自行解决,旁人再多劝解也无济于事。


    无论如何,这段关系若不能妥善处理,迟早会走向尽头。


    林经不愿看到这样的结局,于是打算再次开导傻柱。


    傻柱,别意气用事。


    我觉得秦淮如是个不错的女人,独自养三个孩子和一位老人,这可不是容易的事。


    我们男人养这么多人也够累的。


    她一个弱女子,每天早出晚归在牙膏厂干活,回家还要照顾孩子。


    看着她这么辛苦,我们虽是旁观者,又非她家人,实在不便多加干涉。


    若过分帮忙,难免招致闲话,这点你我也都明白。


    傻柱对秦淮如的情况并非不知,过去他也尽力帮助过


    她。


    只是邻里间的闲言碎语实在难听,但傻柱都能忍。


    如今他担心的是,若日后孩子们上学,老太太年迈需要开销,仅靠他一人的收入能否支撑?


    当初两人曾谈婚论嫁,如今却没了下文。


    傻柱反复思量,觉得若真与秦淮如成婚却不育子,他无法接受。


    他不是糊涂人,已彻底看清。


    既然二人缘分已尽,不如尽早了断,免得将来再生枝节。


    林经听后明白,傻柱和秦淮如这段关系已无可挽回。


    傻柱也不想委屈自己做“二爷”。


    劝也没用,秦淮如家负担重,那几个孩子加之刁钻的老太太,常人难以承受,她若再婚,老太太必随行。


    秦淮如深知亡夫临终托付的重要,必须悉心照料婆婆。


    然而,那位老太太性情挑剔,常让人难以忍受。


    此外,抚养几个孩子的开销也让秦淮如倍感压力。


    林经与傻柱交谈时,无意间已来到市场。


    他打算购置一批厨房用品及桌椅。


    因须求数量庞大,他向市场老板咨询是否备齐。


    若无现货,老板承诺安排送货。


    当林经与傻柱抵达一家家具店时,老板热情接待。


    店内陈列着各式桌椅,样式繁多,令林经颇感意外。


    他计画为新开的食堂采购耐用款式,虽预算有限,但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林经试探性询问价格,并希望获得折扣。


    得知他是食堂负责人后,老板十分欣喜,表示可适当优惠,但需确定订单量。


    若需紧急增产,亦可联系厂家加快生产。


    林经没想到这位老板如此热情,既然来了,他打算买些桌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