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都在准备着

作品:《我的1957,从深山老村开始致富

    “安平,干啥去呢?”


    王安平抬眼望去,只见王兴业扛着把磨得锃亮的铁锹迎面走来,裤脚还沾着新鲜的泥点子。“去大棚那头转了一圈,”王安平停下脚步,抹了把额头的细汗,“里头的蔬菜也都开花了,正让婶子她们忙活着给瓜果人工授粉呢。”


    “人工授粉?”王兴业浓眉一挑,脸上堆满了实实在在的困惑。这词儿对现下绝大多数的乡下人,乃至城里人来说,恐怕都是个新鲜玩意儿,听着就透着股子“讲究”。


    王安平见状,耐心地解释了几句。


    王兴业这才恍然大悟,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带着几分自嘲:“嗨!你整这文绉绉的词儿,可把我唬住了!种个地还恁麻烦?早先在地里随便撒种,不也照样开花结果,没见操这份心呐?”


    “那不一样,叔。”王安平摆摆手,“露天有风,有蜜蜂,花粉自个儿就能传开。大棚里头太憋闷,就算把两头门都敞开,那风也透不进来多少,花粉落得不匀实,不人工帮一把,坐果率就上不去,结不了几个好果子。”


    王兴业‘哦哦’连声应着,心里头暗暗咂摸:‘看来这新门道里头的讲究还真不少,干啥都不容易!要不是安平这小子脑子活络,咱们这些老把式哪懂这些弯弯绕?好家伙,棚子里种菜还得‘人工授粉’,不然不结果!这世道变的,种地也讲究起来了。’他粗粝的手掌摩挲着锹把,感慨万千。


    “那行,叔您先忙着,我回家吃饭去。”王安平说着就要走。


    “哎,等等!”王兴业想起件要紧事,赶紧叫住他,“那稻田养鱼的事儿,啥时候能张罗起来?大伙儿可都盼着呢。”


    王安平一听,哭笑不得:“叔,这急不得。得等秧苗插稳当了,缓过苗来再说。这会儿就放鱼苗?田里水深泥浑,人来人往犁田插秧的,动静忒大,鱼苗胆小,还不得给惊死吓跑喽?”


    “哦!又是这些讲究!”王兴业一拍脑门,“得,听你的!那……还有种葡萄那茬呢?你看种哪片山头合适?反正附近这些光秃秃的坡地,随便划拉一块?”


    “葡萄倒没啥特别挑地儿的,”王安平随口应着,“主要就是搭架子费点功夫,得多砍些竹子……”


    话说到一半,他的目光无意间顺着蜿蜒的村道望向远方。心头猛地划过一道亮光——这路!


    眼前这条连接着王家村与外面世界的黄土路,像一条安静的黄龙盘卧在群山脚下。


    两边山坡光秃秃的,在大炼钢的年代早被剃了个干净,如今刚种上些果苗,显得稀稀拉拉。


    一个绝妙的主意在他脑中成型:何不就在这出村道路的两旁,密密地栽上葡萄藤?搭起连绵数里的竹架廊道!


    待到盛夏时节,浓密的葡萄叶蔓交织成天然的绿色穹顶,为过往行人撑起一片清凉。


    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斑驳光影,一串串或紫或绿的葡萄沉甸甸地垂挂下来,既装点了这略显荒凉的山道,美化了村容,又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成!


    这条主路出村虽有两公里,但胜在规整,不占良田。而村民们日常走的多是田间小路,影响不大。


    想想看,两三公里长的葡萄廊,那得结多少葡萄?光是这景象,就足以成为王家村的一道风景了!


    “……架子搭好了,葡萄插条下去,没个三五年功夫,怕是也难成气候……”他收回飘远的思绪,把话说完。


    “葡萄的话,还是等等,还有一些日子呢,其他果树呢?”


    葡萄苗的话,不等到三月尾,四月,还是插不的。


    “订了订了,好几千株呢!黄桃、杏子都有,紧着先把咱村周围这些山头种满,这事儿您放心,我盯着呢。”王兴业回过神来,笑着应道。


    “嗯!等等再说吧!我先回去吃早饭了!肚子都饿死了。”


    “成!那你忙你的!”王兴业扛起铁锹,转身朝自家田地走去。


    王安平哼着小调,脚步轻快地回到家。刚进院门,厨房里就探出草儿那张温润的脸庞,带着点娇嗔:“当家的,可算回来了!早就让你吃了早饭再去,偏不听,饿着肚子转悠,这都啥时辰了?饭在锅里温着呢!”


    “急啥?这不回来了么。”王安平笑着钻进厨房,一股暖融融的饭香扑面而来,“妈和大娘她们吃过了?”


    “早吃过了,就等你一个呢!”草儿麻利地转身,打开碗橱,端出特意留的小半碗油汪汪的炒鸡蛋和一碟脆生生的腌咸菜,摆在桌上。


    又快步走到灶台边,揭开木锅盖,蒸腾的热气里,她利落地盛了一大碗稠糯的白米粥和米饼,一起端到王安平面前,“快趁热吃吧!”


    王安平接过碗筷,刚扒拉两口,就瞧见草儿拖了张小板凳坐在他对面,双手托着腮,水汪汪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他,嘴角噙着浅浅的笑。


    “咋了?这么瞅着我,脸上长花了?”王安平打趣道。


    “没呢……”草儿的声音软软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寂寥,“就是觉得……三妹和我家小草不在,这院子静得让人心慌,连树上的雀儿都懒得叫了似的。”


    她环顾着显得格外空旷安静的院落,往日里三妹那清脆的笑闹声和小草叽叽喳喳的童言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王安平心里也泛起一丝想念,那个一刻也闲不住、笑声能传出老远的三妹,可不就是家里的“开心果”?有她在,连空气都是闹腾的、鲜活的。


    隔着几里地,都能够听到她的叫喊,草儿这不说还好,这一说的话,还真是有点不习惯。


    草儿微微嘟起嘴,秀气的眉头轻轻蹙起:“也不知道她们俩在镇上咋样了?住得惯不?吃得惯不?小草第一次离家这么久……我这心里头,总跟揣了只兔子似的,七上八下。”


    “有啥不习惯的?”王安平安慰道,“有二妮儿在那边照应着,她心细,还能委屈了她们?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吧。”


    “话是这么说……”草儿叹了口气,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可我就是忍不住担心。我听说咱村老孙家的小子,也在镇上念初中呢,万一……万一碰上了,认出小草来可咋办?”


    “想多了!”王安平放下碗,语气笃定,“镇上的初中生又不都住一块儿。再说了,小草儿这两年个头蹿得快,模样也长开了不少,跟去年在家时大不一样。只要她自己机灵点,没那么容易被人认出来。你就别瞎琢磨了,自己吓自己。”


    “哦……”草儿应了一声,似乎被说服了些,但眼底的忧色并未完全散去。她看着王安平快吃完的样子,换了个话题:“当家的,一会儿你干啥去?”


    王安平把最后一口米饼塞进嘴里,嚼了几下咽下去:“去把前些天邮局送过来的那些翻译资料整理一下,然后开始翻译,要不然还能够干什么呢?下地干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