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一举两得

作品:《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半晌,岩井弘一长长叹了口气,略带歉意的说道:“陈桑,让你看笑话了。”


    “帝国内部的事情也不像你想的这般简单,老师出任外务省常务次长的职位也要承担很多压力。”


    “前不久,老师给我来信,帝国跟美国的《美日通商协议》即将到期。”


    “但是对方迟迟不肯表态,继续签署协议,老师也十分着急,希望我能在沪市助他一臂之力。”


    “可我实在爱莫能助,美国方面根本就没打算继续跟帝国合作。”


    美日通商协定可以说是日本人扩张最大的底气来源。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瘠的国家,在没有获得华夏本土的铁矿供给以前,他们最大的八幡制铁厂每年炼制的钢铁不足一百万吨。


    几乎是要靠美国人售卖給他们的废钢铁跟石油才能供得起在华的消耗。


    所以,日本对华的政策一向都是速战速决。


    而此时,蓝军也已经察觉到了日本人的窘境,部队开始从硬拼转变为诱敌深入。


    这一次的徐州会战就是最好的证明,日军第五师团跟第十师团几次想攻占台儿庄,但都被打了回来。


    战场失利不说,日本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极为恶劣,作为日本资源最大的供给渠道,美国人最初的目的是要缓解1929经济大萧条带来的恶劣影响。


    可一旦战争机器开动,美国人才发现,日本已经脱离了他们的控制。


    这个时候,他们只能选择改变贸易政策,但这一表现也瞬间引起日本方面的不满。


    陈阳朝岩井弘一说道:“岩井师兄,我有个想法不知道该不该说?”


    岩井弘一微笑道:“没事,这里没有外人,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陈阳认真道:“岩井师兄,我觉得这一次复兴社策划的爆炸行动对于我们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岩井弘一愣了一愣,诧异道:“你想说什么?”


    陈阳和声道:“我在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一件事情向公董局施压。”


    “让领事馆跟宪兵司令部合作,派兵驻守公共租界的码头,防止复兴社特工从公共租界码头离开。”


    嚯,这一招可是日本人的老传统了,当年他们也是这么侵占东北的


    岩井弘一眼前一亮:“陈桑,你的意思是要我们控制他们的码头,利用进出的货运商船向租界公董局施压。”


    陈阳点了点头:“岩井师兄,我就是这个意思。”


    “这么做一来可以彰显帝国的强大,二来,也可以把美国人重新逼回谈判桌上。”


    岩井弘一没有说话,而是开始考虑起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陈阳也不催促,而是拿起咖啡自顾自的喝了一口。


    他敢打赌,岩井弘一一定会听从他的建议,


    这就跟日本人想通过偷袭珍珠港逼迫美国人坐上谈判桌一个道理。


    日本人的狂妄跟自大令他们不会以为美国人敢在亚洲跟他们动手。


    而且,沪市已经是日本人的天下,这些领事馆除了会抗议,会用国际法则来说事,他们还有什么办法。


    岩井弘一如果真的听从他的建议,联合宪兵司令部朝公共租界码头下手,那必然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如此大胆的侵犯美国人的利益,也会加剧双方之间的矛盾。


    这一招表面上是在为日本人争取利益,其实,背后是不断挑起美国人跟日本人之间的摩擦。


    对于陈阳来说,这种提议既能帮助他获得日本人的信任,又可以借日本人的手控制全沪市的码头货运。


    简直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即便后期美国人真跟日本人翻脸,那也是他们的事情。


    足足考虑了十几分钟,岩井弘一依旧没有表态。


    陈阳起身道:“岩井师兄,看来你还需要时间好好考虑。”


    “我就先不打扰你了。”


    “等一等,”就在这个时候,岩井弘一顿突然开口道:“陈桑,你的这个提议实在太过大胆,我想就凭我一时半会儿的确无法做决定。”


    “但以我的立场,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必须使用强硬的手腕,逼迫美国人重新回到谈判桌上,跟我们重新谈判。”


    “梁先生一行人后天就要启程前往金陵,你就不要跟着去了。”


    “明天一早你就去市政厅报道,”


    “园田君已经让人安排经济司的办公室,这个单位要衔接浙苏闽三省物资收集转运工作。”


    “沪市交通便利,比金陵更适合。”


    “而且,你接手之后要尽快做好物资清点跟协调供应的工作。”


    “本土已经制定了《关于对华夏战场指导意见书》。”


    “金陵新政府成立之后的第一要务就是完成辖区内的肃反清剿任务。”


    “齐司令手下的军队对付蓝军或许有些吃力,不过,对付一些四处流窜的游击队,应该还是可以的。”


    陈阳朝岩井弘一微微鞠躬道:“岩井师兄,我记住了。”


    岩井弘一起身拍了拍陈阳的肩膀:“好好干,不要辜负了我跟老师的期望。”


    沪市,福开森路林公馆。


    陈阳刚刚回到家里就看见了在客厅里来回踱步的林学义。


    林学义看到陈阳进来慌忙迎上前。


    陈阳有些奇怪道:“二哥,这个时候你不在码头呆着,跑回家来干嘛?”


    林学义看了看左右,拉起陈阳道:“这里人多,我们去书房说话。”


    陈阳也没拒绝,两人疾步上了二楼书房,林学义关上书房大门朝陈阳道:“我过来是有点事要问问你的意见。”


    “马上要交数了,你看我们这边是交还是不交。”


    “交数?交什么数?”陈阳有些迷糊。


    林学义赶紧解释道:“我们这个十六行码头原先是杜老板的地盘,按照规矩,我们每个月要給法租界公董局交一笔钱,給杜老板交一笔钱。”


    “我师傅曹老板那里也要象征性的给一点,扣除所有,剩下的才是我们的。”


    “我简单说吧,就是码头收益法租界公董局要占三成,杜老板占三成,我师傅拿走一成,剩下的三成才是我们兄弟的钱。”


    “要不是这个码头油水足够多,这么多钱分出去,我们也没多少利润,反而夜市收入比起这些还多。”


    陈阳思忖片刻,缓缓说道:“既然这样,杜老板那边的钱就不交了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