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0. 暗格与柔光

作品:《书签落处,你在页间

    健身房深夜的灯光一如既往,白得冷静,亮得干净。


    舒凯穿着无袖背心,正靠在跑步机边喝水,一边朝祁祺挑了挑眉:“你这么晚找我,是打算跑到天亮还是练出情绪来?”


    祁祺拉伸完手腕,淡淡地说:“不练情绪。”


    “行,那练回忆。”舒凯把水瓶扔到一边,笑得像刚从角色里走出来,“从你一发微信我就知道你今晚心里有事,不然你不会约我出来,还选健身这模式。”


    祁祺没接话,只是打开器械,开始有节奏地推举。


    空气里只有哑铃起落的呼吸声。


    舒凯也没逼他,只是坐在旁边慢悠悠地拉伸,一副“我等你说”的姿态。


    过了一会儿,祁祺才停下来,低声道:“我把一个人弄丢了。”


    舒凯挑了挑眉,没急着说话。


    祁祺把毛巾搭在脖子上,靠在器械上,眼神落在前方空白的墙面上,像是在看一段不愿重播的记忆。


    “我以为她会联系我。她没联系。”


    “我以为我记下了她的邮箱,结果没发,也没留。”


    “我以为……我们至少还会见一面。”


    舒凯听着,没笑,也没插嘴。


    等祁祺说完,他才一边绑好护腕,一边轻声道:“你平时表演都没这么多层次。”


    祁祺无奈地看了他一眼:“你要是再打岔我走了。”


    “行行行,”舒凯站起来,拍拍他肩膀,“不说了,那就练。你压一组,我给你计数。”


    祁祺靠上训练板,深吸一口气。


    舒凯站在他一侧,看着他推举时咬紧的下颌,忽然收起调侃,认真问了句:“那你打算怎么办?”


    祁祺没停,手臂缓慢有力地推起负重。


    “找。”


    “我得找到她。”


    这句话落下后,空气里安静了几秒。


    舒凯看着祁祺平稳落下的手臂,忽然开口:“所以你想做什么?”


    祁祺没有马上回答。


    他靠着训练椅坐了起来,拿起水喝了一口,喉结滚动的线条在灯光下清晰又沉静。


    “我想来想去……”他说着,声音低下来,像在自我确认,“唯一的办法,可能就是回去找那部手机。”


    舒凯挑眉:“你是说……在罗马丢的那部?”


    祁祺点头:“对。手机卡补了,但手机本体不在——那里面,才是我记下她邮箱的地方。”


    “你知道几率有多低吗?”舒凯语气难得严肃,“就算你记得大概位置,过了这么久也早被人处理了,找不到的。”


    “我知道。”祁祺点点头,没有否认。


    “但我没别的办法。”“我只知道,我是承诺过她要发照片的。她也是真的等过。”“如果我什么都不做,这件事就真的……到这了。”


    舒凯望着他,目光终于变得有些复杂。


    祁祺眼神却异常坚定。


    “我不怕她生气,怕的是她不再信我。”


    “但只要我兑现了承诺,哪怕她不回我、不原谅我……她也会知道,我没有忘。”


    他握着水瓶,指尖微微收紧。


    “她会出现的。我相信。”


    舒凯没有立刻说话。


    他只是站在原地,盯着祁祺看了几秒,像是在认真思考什么。


    他太了解这个朋友了。


    祁祺慢热,话不多,也不轻易把情绪摊在别人面前。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个人一旦认定一件事,就不会轻易放下。


    祁祺一直是圈子里最干净、最自律的那类演员。生活极有节奏,喜欢读书、健身,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也不喜欢应酬,更从不主动靠近热度。


    感情方面更是低调得近乎沉默。圈里知道的也不过是大学时有过一个短暂的女朋友,之后这些年,他几乎把全部的热情和情绪都压进了角色里。


    舒凯不是没想过——要能让祁祺念念不忘到这个程度的人,一定不简单。


    于是他终于开口了。


    “我记得你……马上要进组了吧?”


    祁祺点头:“定妆之后就正式封闭拍摄。”


    “那这样,”舒凯一边走向置物架拿毛巾,一边随口说着,语气却认真了许多,“你安心进组,我过两周要去欧洲出差,顺道拐一下罗马。”


    他顿了顿,看了祁祺一眼:“你把手机丢的位置大概跟我说清楚,我去一趟警局问问,看有没有人捡到交过去。”


    祁祺猛地抬头,眼中一瞬露出难得的情绪波动。


    舒凯却故作随意地耸耸肩:“我又不是专门去找人,正好顺路。要真找不到,你也安心,该做的都做过。”


    他拍了拍祁祺的肩,低声道:“你只管把戏演好,剩下的,我试试看。”


    祁祺低头擦汗,嘴角轻轻扬起一点弧度。


    他没说“谢谢”——他们之间向来不需要说这个词。


    但他心里很清楚:在这个喧嚣而拥挤的行业里,能拥有一个舒凯这样的朋友,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


    舒凯的背景并不普通。


    他出身于一家历史悠久的实业家族,家底丰厚、资源充沛,从小就被安排好每一步未来的路。


    按理说,他本可以沿着那条铺好的轨道一路走下去,成为资本市场上的新一代掌舵人,过着衣食无忧、按部就班的人生。


    可他偏偏不愿走那条路。


    他喜欢表演——不是玩票,而是真心热爱。


    从大学开始,他就偷偷跑去剧场蹭课、看排练,一有机会,就找关系进剧组客串配角,甚至做过幕后助理。


    可家里并不支持。表演对他们来说,只能是“爱好”,不能是“职业”。


    所以舒凯至今也只能偶尔出现在家族投资的影视项目里,有时客串,有时挂个制作人头衔,更多时候,只是在圈外观望、打转。


    他知道自己无法真正踏进去,所以当他看到祁祺——这个几乎拿命在演戏的人时,才会那样动容、羡慕,也格外珍惜。


    他们在一次合拍戏中结识。一个初露锋芒却依旧沉默寡言,一个外热内敛却看人极准。没多久,两人就成了彼此身边最默契的存在。


    祁祺慢热,话少,日子过得像一杯没放糖的茶。可他真心认定的人,从不会轻易辜负。


    而舒凯恰恰是那个,不需他解释太多就能看懂他的人。


    这份友情,没有过多言语,也不声张,却在每一个他最需要支持的时刻,静静站在身边。


    此刻,祁祺坐在器械边,听着对面那人继续自顾自调侃,忽然觉得心里那点懊恼与遗憾,也慢慢落了地。


    另一头的刘奕羲,其实也并没有那么淡定。


    回到北京后的第一个周末,她就约了王瑛子吃饭。


    不是因为有什么特别的事,她只是忽然觉得,自己需要一个人,说说话,也许不是倾诉,只是简单地,把情绪梳理一下。


    王瑛子很快就答应了,两人约在市中心一家她们常去的小馆子。


    那天刘奕羲比约定时间早到了半小时。她坐在靠窗的位置,点了杯热茶,一边看着窗外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一边下意识地频繁点亮手机屏幕。


    手机通讯录里,“Roma那个他”的名字仍然安静地躺在最上方。


    那串数字,她并没有删。


    自从送出那本书之后,她确实等过——等他发来那张承诺过的照片,等那个画面被完整地兑现。她甚至也想过要不要主动拨通那串号码。


    不是没犹豫过。


    她无数次在深夜将指尖停留在那个名字上,屏幕发出细微的光,照在她脸上,也照亮了她心底那一点点藏不住的期待。


    可她每次都停了下来。


    也许是怕打扰,也许是怕太主动;也许是怕,祁祺早就已经回归了他的日常,那个约定——早已在他心里被新的事务替代。


    她不怪他。


    她知道,生活就是这样。很多看似特别的事,对某些人来说,只是旅途中的一个片段。


    可她是真的……记住了。


    特别是那一晚。


    剧院里惊慌混乱,灯光摇曳,尖叫与推搡之间,是他,第一个护住她的人。


    她的确被他紧紧护在胸前,她能清楚地感受到他颤动的呼吸,还有手臂下那种毫不犹豫的力度。


    在慌乱的人群中,他像一道结界,把她安安稳稳护在最中心。


    他什么都没说,也没有英雄的姿态,却在最危险的时刻,本能地挡在她前面。


    哪怕到现在,刘奕羲闭上眼,脑海里仍会浮现那一幕——


    她靠在他怀里,耳边是他低声说“别怕”的嗓音,那一刻,世界在嘈杂中短暂地安静了。


    怎么可能忘呢?


    她不止忘不掉一个人,更是忘不掉那个时刻。


    就在她陷入回忆时,熟悉的声音响起:


    “你在想什么呢那么入神,叫你好几声了都不理我呢。”


    刘奕羲回过神来,抬头看见王瑛子提着包快步走来,语气一如既往地热络,带着属于熟人间的自在。


    她笑了笑,起身迎了几步:“早来会儿,顺便想点东西。”


    两人坐下没多久,菜就陆续上桌。气氛轻松,她们像往常一样边吃边聊,王瑛子聊到项目进度,又提起最近热播的几部剧,


    忽然刘奕羲放下筷子,语气柔柔地开口道:


    “我最近……有个新灵感。”


    “哦?”王瑛子一边剥虾一边顺口问:“什么方向?”


    “想写一部情感剧。”刘奕羲说得很轻,却没有退缩。


    王瑛子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她抬眼看她:“你说什么?”


    “情感剧。”刘奕羲笑了一下,补充道,“不是爱情脑那种,是有现实感的……两个人在特殊情境中产生了连接,然后再……各自回到生活。”


    王瑛子盯着她看了两秒,然后缓缓放下筷子,


    眯着眼审视道:“你是不是……真的动了心啊?”


    “怎么说?”刘奕羲语气自然。


    “你平时什么不写就不写情感剧,” “你一动笔就社会结构、人性困境、群像博弈,谁有那个荣幸能让你写感情线?”


    她凑近了点,压低声音:“说吧,罗马是不是出事了?”


    刘奕羲没回答,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目光透过茶香,落在窗外那片初春的微光中。


    她还是没说出口,但心里早已经有了那个故事的第一句。


    王瑛子看着她不言不语的模样,没再追问。


    只是端起茶杯,感叹了一句:“行吧,作家开始动笔了,我就不打扰灵感了。你写出来我第一个看。”


    刘奕羲轻轻一笑,没否认。


    窗外,天光正在转暖,街道的树枝上新叶初绽,人来人往,一切如常。


    可她知道,有些事情,已经不再是原样了。


    哪怕那个人没有出现,哪怕那封邮件最终也没能抵达,可他曾护住她的那一刻,已经在她心里,留下了一个再难抹去的刻痕。


    而她,也终于愿意,用文字替自己问一问——如果重逢,那个人,还会不会,走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