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钱不够就融资,变着法送钱

作品:《鹰酱:我就吹个牛,你的航母咋真飞起来了?

    林远点点头,懂了。


    言外之意就是除非有涉及切身利益的情况,不然一般情况下哪怕是核能领域的会议,其他国家再怎么重视都无所谓,到了华国这些这里,一律按自己的规矩来。


    秘书说完就后退一步,继续面带微笑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原本我是想好了的,但现在看来我得临时改变主意了。”


    “西南你们就别去了,去西北吧。”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也方便你们施展才华。”


    “西南丛山峻岭虽然风景好,从生物多样性和样本选育上的确适合你们搞生物研究,而且那里还有个备份基因库,本来我们规划挺好。”


    “但你们这份核能研究规划彻底打乱了我们内阁的规划和部署。”


    “去西北吧,长河落日圆的恢弘气势更适合你们在核能领域一展拳脚。”


    显然,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元老做出了最终选择。


    核能的优先级最终还是在生物领域之上。


    “那元老,未来我们需要在生物领域进行研究的时候,还能在全国其他地方选基地吗?”


    林远小心翼翼的试探,毕竟这种规划已经远超一般的用地政策。


    元老哈哈一笑:“怎么不可以,随便选。”


    “不过,你们的金乌的确需要加快了。”


    话题一转,元老也变得严肃起来:


    “发展四代机,我们从1984年立项到2004年首飞,用了20年。”


    “五代机从立项到首飞却只用了3年多,就是因为技术储备足够。”


    “但现在国际形势很差,南海风波不断,我们需要更多更先进的战机。”


    “1年半,你们只有1年半的时间。”


    “这1年半里,国家全力支持你们,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技术给技术。”


    “总之一句话,你缺什么国家给什么,但你们必须让金乌在明年上天。”


    “我们预计等到16年南海仲裁出来时,会有一场很大的博弈,我们手里必须有足够的底牌。”


    林远信心十足的点头:“元老请放心,金乌年底就能上天。”


    “现在我们金乌和发动机已经在同步研发,发动机的试生产马上结束,很快就进入地面测车阶段。”


    “为了赶工我们已经在同步准备生产线了。”


    “除了我们自己的一条,还有华航工业集团援助的2条,一共3条生产线明年开始全力以赴的生产。”


    “预计一年的时间,我们能够生产一个满编飞行团45架出来。”


    “不够,再加。”


    元老摆摆头,说话很果断:


    “你去找华航工业,就说不够继续加,我要你们年底前准备好5条脉动生产线。”


    “这是国家对你们的强制要求,16年年中之前,必须有2个飞行团的数量。”


    林远点头:“好的,明天我们就去找华航沟通。”


    一条飞机生产线分为很多部分,包括脉动主体、物流供给、可视化操作与管理以及信息化技术支持。


    如果一定要算钱,那总投资不会少于80亿,甚至接近百亿都有可能。


    目前华航支援的2条生产线,星海未来集团的综合采购成本已经接近70亿,这还没加后期改造升级的钱。


    现在突然要加2条,虽然有些费钱,但林远还是很果断的答应了。


    毕竟别说元老要求新加的2天,连之前援助的2条星海未来集团都还没给人结账呢。


    这就是内部合作的好处。


    在国家级重大项目面前,根本没有账期这一说。


    有钱就给点,没钱就等等。


    林远曾经试着提了一嘴,华航的意思是上级说了不着急,让他们等星海未来集团战机订单下来拿到钱再结。


    而且华航有意学习和采购这种全新无人机的生产线升级技术模式,所以干脆等谈完一起结。


    至于星海未来集团,也不是真没钱。


    恰恰相反,他们其实很有钱。


    星海服务器系统的采购收益、苍龙无人机的订单还有民用第三代磷酸铁锂电池的收益,加上国家和各大部委各种由头的研发补贴,现在账上趴着的现金就超过百亿。


    但对于研发一款新型五代机来说,还远远不够。


    上级知道,华航也知道,所以对于钱的事大家都没提。


    “不要觉得我的要求高,实在是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元老微微叹了口气,眉目间少见的露出一丝忧虑又转瞬即逝:“你们钱够吗?”


    “够,我们现在生意还行,电池销量不错,系统卖出去的收益很好,高端数控机床今年也开始发力了。”


    “华唯那边马上要给一笔系统的授权费,再算账我们账面上的钱,应该能有130亿左右。”


    林远很乐观,至少解决当前的问题足够了。


    元老摇头:“不行,太少了。”


    “你不能只考虑无人机的问题,还有芯片研发和发动机的后续迭代也不能停下。”


    “一个芯片生产园区投资也是百亿级别,你这100多亿真拿去搞芯片也就只能算起步。”


    “发动机研发和优化又得砸进去几十亿,再算上你们各个实验室的研发投资和西北研究院的建设成本...”


    “准备融资吧。”


    林远一口答应了下来:“没问题,这次是哪个单位投呢?”


    对于估值问题林远直接忽视,现在上头是要直接送钱了,肯定不会是民间资本介入。


    而且星海未来集团现阶段需要的钱至少都是数百亿。


    说不缺钱也是真不缺钱,他们一年的营收能有数百亿。


    但说缺钱也是真缺钱。


    因为他们要做的项目没一个是省钱的,每一个都是深不见底的无底洞。


    元老想了想后问了林远一个问题:“未来你们子公司有海外上市计划吗?”


    林远摇头:“国内我都不准备上市,海外就不能可能了。”


    “不,你们还是要有海外上市计划的,未来最好能推一家出去上市。”


    “最好是那种看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哪怕在国外上市也不会影响集团的。”


    元老提出了一个想法。


    林远眼前一亮:“那就航空航天,未来我们一定会自己搞火箭发射。”


    “这个好,看起来厉害,但实际很一般。”


    “因为真正重要的后端技术全在集团和其他单位,航空航天公司只要负责火箭总装和发射就行,完全可以做成壳公司。”


    元老心里暗暗点头,这个年轻人在某些方面太聪明了。


    简直一点就透。


    “行,既然有海外上市计划,那就让华安来投吧。”


    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