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乡村生活
作品:《夏天结束了》 一转眼就到了暑假,苏墨说需要社会实践活动,一定要和兰溪一起去乡村,兰溪去商场,给父母买了一套新衣服。
兰溪带着苏墨,乘坐郊区的公交车,由于路是土路,路上坑坑洼洼,比较烂,车上颠簸厉害,一路尘土飞扬,弄得车里人满脸满身都是灰,可谓风尘仆仆。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爸爸妈妈的身边。看着英俊帅气,清清爽爽的苏墨,兰溪父母脸都笑烂了,感觉带回来的不是来实践的学生,而是女婿。
兰溪拿出给爸爸妈妈买的新衣服,张嬢嬢穿了一下,这个衣服颜色是红色的,红色是她喜欢的颜色,喜庆。兰溪喊爸爸兰叔也快来试穿一下,兰溪爸爸用帕子把身上的汗擦了又擦,然后穿上新衣服:“哎呀,这个有花,不行。”兰溪爸爸说。
“这个是绣的暗花,不碍事爸爸穿起来年轻了起码10岁。”兰溪说。
“可以,可以,就这样穿,我们溪溪还会买衣服。”张嬢嬢一个劲的夸赞,并且拿出剪刀把吊牌剪了。爸爸扣上扣子,又觉得沾满泥巴的裤子配不上衣服,张嬢嬢又忙着为兰叔找那条新的裤子。“不找了,那条裤子穿了还没洗呢?”兰叔说,然后要脱下新衣服,兰溪忙喊他不忙,兰溪要用相机给穿新衣服的爸爸妈妈照几张照片,苏墨慌忙来帮忙,三口之家幸福的样子。
兰叔脱下新衣服,重新穿上刚才脱下来的确凉衬衣,旧衣服让他感觉自在舒服多啦。张嬢嬢可是穿上新衣服一直到睡觉才换下来。
兰溪家里正是养蚕比较忙的时节,蚕子正是大量吃桑叶的时候,兰溪家里请了一些人来帮忙采桑叶,丢桑叶,挽草笼,换蚕簸,苏墨一到兰溪家里,就一起参加劳动,兰溪外婆看到苏墨勤快的的身影,笑咪咪的对兰溪说:“这个小伙可以。”手脚勤快的苏墨得到了兰溪家人的认可。
乡村,隔自然很近,兰溪的家,门前有小河,屋外有树,树上有鸟,每天从鸟声中醒来。在清晨或者黄昏的时候,兰溪和苏墨走在乡间的田埂上,清晨的时候,唱着欢快的歌曲,看太阳一点一点的从天边升起,露水总将兰溪的裙子弄湿。黄昏的时候,太阳一下子变得温柔美丽起来,像一个熟透了的大果子,一点一点的向下沉,“落日一点如红豆,却把相思写满天”忽然想起不知道是哪个写过的这个唯美的句子。农家的炊烟一缕一缕随风在旷野里飘荡,要有多自在,就有多自在,要有多散漫就有多散漫,苏墨很喜欢兰溪的家乡,一个人还可以睡大觉,想睡多久就睡多久,午觉有的时候从1点睡到5点,静静的躺在床上,什么都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可以静静地听音乐,也可以什么都不听,一个人可以随意将东西乱搁,也可以随意将自己乱搁,没有人来谴责你的凌乱,也没有人来谴责你的不雅观,离开父母真的很爽,每当黄昏的时分,看远山如黛,如烟,朦胧得还真有点诗情画意。
由于没有洗衣机,家里的衣服多半是张嬢嬢提到河里手洗,因为洗衣服,张嬢嬢责怪兰叔衣服换得太勤了,难得洗,为此唠唠叨叨个不停,爸爸很爱卫生,他在镇镇府上班,下班后还要回来帮妈妈干农活,所以一天要穿两套衣服,回家干活一套,上班又要穿一套。
“妈妈,你不要又要做事,又要吵,要么高高兴兴地去做,要么痛痛快快地耍,做了事情又唠叨,没人会感激你,还会让人烦哦。”兰溪是这样劝妈妈的,并且愿意为辛苦的妈妈分担家务。
于是兰溪把洗衣服的工作高高兴兴的接过来了,洗衣服的时候多半在清晨,兰溪高高兴兴地拎一桶衣服,和苏墨一起来到小河边,兰溪总要一路想起那浣纱的西施:我也是那清清河边美丽的西施吗?
甩掉鞋子,让清清凉凉的河水没过美丽的脚裸,脚踩着细细柔柔的河沙,身边流淌着清清凉凉的河水,弯下腰,让清澈的河水给自己今晨的美丽照个影,河岸青青的小草和不知名的野花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当阳光一点一点从树叶间漏下来,河水便被镀了一层金,波光粼粼。
夏天的风热乎乎的,被太阳烤熟了,兰叔是镇里的蚕桑员。他对工作可认真负责了,即使大热天,只要逢赶集天,他就要到街上作养蚕知识的宣传。头天,兰叔就带上眼镜加班写宣传稿子,写好之后,边大声读给兰溪听,看有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兰溪强撑着坐在凳子上听,后来又从凳子上起来坐在沙发上听,再后来,实在是太困了,索性躺在沙发上,听着听着,眼眼睛睁不开了,可爸爸还是兴趣不减,大声地读他的宣传稿。为了表达仍然在听,兰溪偶尔也强打精神插上一两句,诸如:“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像摆农门阵。”“少用长句,多用短句。”“把给蚕降温补湿放在前面......”兰溪到后面便听得有些迷迷糊糊,眼皮一直打架,说话也是有气无力,实在是太困太困了。等爸爸把稿子修改完,兰溪忙说:“时间不早了。该睡啦,爸爸早点休息。”兰叔还担了一挑水才去睡。张嬢早已经是鼾声四起,兰溪早就动弹不得。
第二天,兰叔很早就来到镇政府,和广播员一起,把他的养蚕宣传稿录成广播问答,这样听的人才抓得住重点。赶集天,兰叔搬出大音响,先播放一些红色经典歌曲,吸引群众过来,人多的时候,就播放养蚕知识问答,如何防病治病。同时也耐心解答各位群众的有关养蚕的一些困惑,顺便也卖一些蚕药。
家里是养蚕大户,规模还比教的大,每当养蚕季节比较忙的时,通常要请人来帮忙,苏墨正好也派上用场。兰溪家里正是养蚕比较忙的时节,蚕子正是大量吃桑叶的时候,兰溪家里请了一些人来帮忙采桑叶,丢桑叶,挽草笼,换蚕簸,兰溪一到兰溪家里,就一起参加劳动,兰溪外婆看到苏墨勤快的的身影,笑咪咪的对兰溪说:“这个小伙可以。”手脚勤快的兰溪得到了兰溪家人的认可。农村什么都好,就是蚊子太多,这也是苏墨苦恼的地方,尤其是晚上的时候,尤其是上厕所的时候,大小蚊子齐上阵,他的一身通常是被蚊子叮成大包小包。
兰溪在家里的工作,除了洗衣便是煮饭,由于是柴火煮饭,兰溪生火的时候就有点犯难,太多的烟呛得她眼泪直冒,可火还是没有发燃,急得兰溪爆粗口,苏墨也看见了她不淑女的一面。苏墨看见兰溪便笑起来了,原来兰溪脸上有两块锅烟墨,兰溪成了小花猫了,为了煮出美味的饭菜,兰溪还专门买了一本川菜秘笈,煮饭的时候放在灶台,边看边做,开始做的时候比较教条,严格遵循每一个步骤,每一种配料的比例,后来做的次数多了,熟能生巧,还有创新。每天安排伙食,他们四人伙食团,每天就一样菜,由于离街道农村一般是那样菜出来,就吃那样菜,兰叔惊叹兰溪炒丝瓜技术比较好,比馆子还好吃,兰溪也乐得喜滋滋的,忙向二位传经送宝,唯恐他们记不住,说了一遍再巩固一遍。张嬢嬢称兰溪做的饭为幸福饭,吃着这简简单单的幸福饭,他们全家都非常的开心,只有苏墨觉得生活太简单,感觉天天吃素,喉咙都要长出爪子了,不过苏墨也比较喜欢乡村生活,因为有兰溪在啊!
回到家里的兰溪也有不快乐的时候,爸爸妈妈有时会为鸡毛蒜皮的事吵架,比如,那次,蚕病死了一些,张嬢嬢一个劲的说是兰叔用新石灰消毒把蚕弄死的,骂兰叔是疯子,不关心她,不心疼他,张嬢嬢反反复复唠唠叨叨说个不停,兰叔很生气,觉得张孃孃完全是满口雌黄,鬼念鬼念他听不惯,他心里烦透了,张孃孃说着说着就哭了,她说不赢,她哭都一定要哭赢。兰溪安慰妈妈劝妈妈:“一个女人,不需要求别人来爱自己,最重要的是要自己爱自己!有不满,愤怒也很正常,但是不要愤怒的表达自己的愤怒的情绪啊。”看着两个斗嘴的老人,苏墨觉得有趣!他的父亲和母亲一般有不同意见,一般是冷战,相互不超,也不沟通。
兰叔其实也有遗憾,他的初恋是他高小的同学李嬢嬢,父母都是老师,因为兰叔家庭成分不好,是地主的子女,加之贫富的悬殊,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李嬢嬢父母强烈的反对,后来李嬢嬢嫁到了城里,成为了一名教师,兰叔娶了队长的女儿张嬢嬢,结婚一年,兰叔就想离婚,因为孩子,所以一辈子都没有离婚,后来兰叔,他们开同学会,李嬢嬢参加了,李嬢嬢的丈夫去世多年了,张嬢嬢不放心,作为家属她也参加,尽管兰叔觉得别扭,但还是依着张嬢嬢,同意她一起去同学会,兰叔和李嬢嬢彼此再见也是朋友,张嬢嬢也没有看出来兰叔和李嬢嬢之间有什么不妥,彼此坦坦荡荡,也没有玩什么暧昧,张嬢嬢和李嬢嬢还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兰叔因为工作能力突出,多次被评为县里和市里的先进个人,优秀**员。通过村民的选举,他当上了桃花村的村长,他深知,要想富,先修路,于是动员全村社员修路致富,由于资金有缺口,他带头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十万余元用于修路,并且四处集资,动员老板捐款,动员亲戚子女捐款,当时的兰溪很不理解他的行为:自己省吃俭用,平时就一碟咸菜下稀饭,修路捐钱却如此大方慷慨。经过千辛万苦,总算把桃花村的乡村公路修好了,公路通车那天,村民们个个都喜气洋洋的,连声称赞兰叔为村民办了一件大好事。连市里电视台也来采访他,县里电视台还专门给他做了一个专题报告。
不仅如此,兰叔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在三八妇女节,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元旦节等节日,还组织村民开展唱红歌比赛,兰叔还亲自上台指挥,组织村民开展趣味运动会,游园活动。深受广大村民的喜爱。兰叔还专门自己花钱请人拍成视频,刻成光板,送给参加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