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盛宴后的狼藉与新的猎物

作品:《昭昭商途

    加勒比海的落日熔金般沉入海平线,将雪白的别墅外墙染上一层转瞬即逝的血色。巨大的落地窗内,水晶吊灯的光芒柔和地亮起,驱散了暮色,却驱不散这片临海堡垒里弥漫的、冰冷的算计气息。


    黎昭没有坐在面向无敌海景的沙发上。她坐在书房厚重的实木书桌后,像一位女王审视着新征服的版图。桌面上摊开的不是闲适的度假杂志,而是几份打印出来的、带着油墨味的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纲要深度解读及民间资本参与路径》


    《全球抗衰老药物市场格局与突破性技术展望(2025-2035)》


    《中医药材稀缺性资源价格波动与资本运作模式案例分析》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临床应用伦理困境与监管真空地带》


    灯光下,她的指尖划过一行行冰冷的文字和数据:“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负担沉重”、“高端医疗需求爆发式增长”、“健康焦虑成为新消费驱动力”、“中医药振兴政策红利”、“生物技术监管滞后”……这些词语在她眼中,不再是社会现象或行业术语,而是一个个闪烁着诱人金光的狩猎坐标。空气里仿佛弥漫着消毒水、草药和巨额利润混合的、比金钱更复杂也更危险的气息。


    金融的游戏?那只是开胃菜。收割纸币的焦虑,远不如收割生命与健康的焦虑来得暴利,来得…深刻。黎昭的眼底,那被短暂阳光压制的、属于掠食者的幽绿光芒,再次炽热地燃烧起来。


    就在这时,书房厚重木门上的智能锁,发出极轻微的电子音。不是警报,而是预设的、最高权限的通过提示。


    黎昭的目光瞬间从报告上抬起,锐利如鹰隼,投向门口。


    门无声地向内滑开。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口逆光的位置,穿着不起眼的卡其色风衣,风尘仆仆,手里拎着一个轻便的黑色公文包。他摘下压低的鸭舌帽,露出那张黎昭熟悉的、过于冷静的脸——陈默。


    书房内明亮的灯光清晰地映照着他。比起“金玉贷”崩塌前的模样,他似乎瘦了些,眼下的阴影更深,但镜片后的目光依旧锐利、沉静,像一泓不起波澜的深潭。他身上没有逃亡的狼狈,只有一种长途跋涉后的、被刻意收敛的疲惫。


    “昭总。”陈默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异常平稳。他反手关上门,高级门锁发出沉闷的“咔哒”声,将加勒比海的风声彻底隔绝在外。


    黎昭没有起身,身体微微向后靠在宽大的椅背上,指尖在光滑的桌面上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如同倒计时的轻响。她的目光像手术刀,在陈默身上反复刮过,审视着每一寸细节,试图找出任何一丝背叛、慌乱或不忠的痕迹。


    “迪拜的沙子,暖和吗?”黎昭开口,声音平淡无波,听不出喜怒。


    “干燥,且昂贵。”陈默的回答同样简洁。他走到书桌前,没有坐下,保持着一种恭敬却疏离的姿态。他将手中的黑色公文包放在桌面上,动作沉稳。“一路还算顺利。甩掉了几个尾巴,绕了点路。”


    “尾巴?”黎昭的指尖顿住。


    “陆知远的人。或者说,他协调的国际力量。”陈默打开公文包,没有拿出任何文件,而是从内袋里取出一个薄薄的、没有任何标识的银色金属U盘,轻轻推到黎昭面前。“他锁定了我在迪拜的落脚点,晚了一步。这是代价。”他指了指自己风衣下摆一道不起眼的、被利器划破的口子。


    黎昭的目光扫过那道裂口,又落回那个冰冷的U盘上。“里面是什么?”


    “您需要的东西。”陈默的声音依旧平稳,却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分量,“‘金玉贷’国内核心数据备份的最终清理日志(证明痕迹已不可逆清除)、我们所有离岸架构的终极加密密钥备份(包括瑞士、列支敦士登、新加坡金库)、以及…”他顿了顿,镜片后的目光似乎更幽深了些,“…国内医药市场的最新‘矿脉’分布图,以及一份关于‘灵犀草’的详尽评估报告。”


    “灵犀草?”黎昭的指尖重新开始敲击桌面,节奏快了一分。这个名字,在她刚才浏览的报告里,只被模糊提及过几次。


    “一种生长在云贵川交界处、海拔两千米以上绝壁的珍稀兰科植物。”陈默语速平稳,如同最专业的分析师,“当地少数民族古籍中记载其有‘醒脑开窍、延年益寿’之效,但现代药理学研究几乎空白。三年前,一篇发表在国外低影响力期刊上的论文(作者已失联)声称从中提取出一种名为‘NeuroRegen-X’的化合物,在体外实验中表现出‘显著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延缓神经元衰老’的活性。论文本身漏洞百出,但被国内某些‘养生大师’和地下资本盯上,开始秘密炒作。”


    陈默在平板电脑上调出几张图片,展示给黎昭:


    *  一张模糊的、生长在云雾缭绕绝壁上的绿色植物照片。


    *  一份晦涩难懂的英文论文摘要截图。


    *  几份在隐秘渠道流通的“内部评估报告”,将“灵犀草”吹嘘为“下一个冬虫夏草”、“逆转阿尔兹海默症的曙光”,并附上了极其夸张的“未来市场价值预测”。


    *  几张偷拍的照片:简陋的乡村“收购点”外,排着长队的山民;几个眼神闪烁、开着豪车在山区转悠的“药材商”;某个高端会所里,穿着白大褂的“专家”在向富商们展示装在精致水晶瓶里的几根干草。


    “目前还处于早期炒作阶段,信息极不透明,价格混乱。”陈默总结道,“但‘健康焦虑’、‘长生渴望’、‘稀缺性’、‘神秘感’…所有引爆点都具备。监管?中医药材溯源和功效认证本身就是巨大的灰色地带。最关键的是…”他点开最后一张图,是卫星地图上一个被红圈标注的、地形极其险峻的山区区域,“…根据我的初步分析和买通的线报,现存可采的成熟‘灵犀草’,其真实分布和储量,可能不到市面上流传的十分之一。信息差,大得惊人。”


    黎昭静静听着,目光在那张卫星地图的红圈上停留了很久。她的指尖停止了敲击,缓缓收拢,握成了拳。一种久违的、如同鲨鱼嗅到浓烈血腥味的颤栗感,顺着脊椎悄然爬升。比演唱会门票更狂热,比金融庞氏更隐蔽,收割的是人类最原始、最无法抗拒的恐惧与**——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对健康与长生的**!


    “人为制造的稀缺…”黎昭低声自语,眼中精光爆射,“操控信息源头…垄断流通渠道…包装‘神效’概念…精准收割高端人群的‘续命税’…”一个比“金玉贷”更隐蔽、更暴利、也更冷酷的模型在她脑中迅速成型。


    她抬起头,目光如炬,直视着陈默:“这份报告,来源?”


    “一个在西南药材黑市混迹多年、因赌债被逼上绝路的‘地头蛇’。他想要一笔足够远走高飞的钱。我给了他无法拒绝的价格,并确保他拿到钱后,会彻底闭嘴。”陈默的语气平淡得像在谈论天气。


    “可信度?”


    “七成。关键数据我交叉验证过,逻辑成立。剩下三成风险,在于‘NeuroRegen-X’是否真如那篇垃圾论文所言有潜在价值。但这不重要。”陈默推了推眼镜,“重要的是,市场‘相信’它有,或者,我们能让他们‘相信’。”


    沉默。书房里只剩下两人轻微的呼吸声和海浪隐约的叹息。


    黎昭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那个冰冷的银色U盘,仿佛在掂量其蕴含的、通往新战场的钥匙的重量。陈默的回归,带来的不仅是安全,更是一份价值连城的投名状和指向新猎场的精准地图。他的能力、他的冷酷、他的…深不可测的忠诚?


    黎昭的目光再次落在陈默脸上,带着一丝终极的审视。陈默坦然回视,眼神平静无波。


    “你做得很好,陈默。”黎昭终于开口,声音里听不出情绪,“非常…专业。”


    “分内之事,昭总。”陈默微微颔首。


    黎昭站起身,绕过书桌,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窗外,夜色彻底笼罩了海面,只有别墅的灯光在漆黑的海面上投下一条破碎摇曳的光带。更远处,是无边无际的、未知的黑暗。


    她背对着陈默,声音清晰地传来,带着一种宣告般的冷酷与决绝:


    “金融的游戏,告一段落。”


    “下一站,”她微微侧过头,灯光勾勒出她冷硬如刀削的侧脸轮廓,目光仿佛穿透了厚重的玻璃和遥远的海洋,精准地锁定了那片被红圈标注的、云雾缭绕的西南群山,“我们要收割的,是生命与健康的焦虑。”


    她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品味这句话里蕴含的、比金钱更沉重的血腥味,然后清晰地吐出那个名字:


    “灵犀草。”


    第二卷终。


    终章蒙太奇:


    书房阴影处:陈默站在原地,看着黎昭映在玻璃上的背影。他缓缓抬起手,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反光下,他的嘴角似乎几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了一下,那弧度冰冷、精准,如同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落子。他另一只垂在身侧的手,悄然伸进风衣口袋,指尖触碰到一张被撕碎的、印有陆知远加密联系方式的纸条碎片。


    加密通讯频道(瞬间启动并销毁):一条只有经纬度和时间坐标的加密信息,如同幽灵般穿过层层防火墙,消失在网络海洋深处。接收地:某国金融监管机构加密服务器中转站。


    黎昭的指尖(特写):在冰凉的玻璃上,优雅而缓慢地划出一个符号——一个抽象的、扭曲的、如同神经突触或植物根须般的图案。那是她为新帝国构思的、尚未命名的LOGO雏形。窗外,深沉的夜色与无垠的大海融为一体,仿佛一片等待着被征服、被收割的、更广阔的黑暗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