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回村

作品:《被逐出侯府,我寒门崛起成状元

    听到这话,只抬头看了侯爷一眼,随后嘴里囫囵磕磕巴巴道,“千...千字文已经看了一些了。”


    “千字文?”


    苏兴礼眉头一皱,表情有点难言。


    千字文是蒙学教材,这苏平已经年逾十五,只学到蒙学教材吗?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三部影响大而流行广的启蒙读物。


    曾有思想家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


    再读《百家姓》以便日用,之后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所以这三本书只能说是蒙学的开始。


    苏平意识到自己可能说的太基础,连忙找补道,“论语,尚书也都会了一些,但不多。”


    “哦,看到五经了?”苏兴礼眉头舒展了一点。


    “嗯。”


    四叔五经是参加科举基础书籍。


    如果看到四书五经,那说明还是有一定的科考基础的。


    “那你现在可有功名?”苏兴礼再次问道。


    姜平怔了一瞬,摇摇头,“无。”


    “那总归是个童生吧?”


    “不...不是。”


    “不是?”苏兴礼听完眉头皱的更紧了。


    这苏平说在科考,如今十五,却连个童生都不是。


    听说他五岁就入学了,这都十年了。


    这是念得什么书?是本身天资愚钝,朽木难雕,还是用心不足,或是完全无心科考?


    “侯...侯爷...我....我有心高中,只...只实在是有心无力啊。”苏平看到侯爷失望的神色,作出一副痛心疾首的神情。


    苏平知道,自己回侯府只是个开始,只是入了侯府的大门。


    但和侯府的人无任何感情牵扯。


    既然毫无感情,对侯府的人来说,尤其是他的姐姐弟弟们,可以说是初次相识。


    毫无任何感情基础。


    虽然目前以他嫡长子的身份,继承侯府世子之位顺理成章。


    但他目前并不是侯爷唯一的儿子,继母胡氏还有两个儿子,既然胡氏是正室,那她的两个儿子也算嫡出,也有资格争夺世子之位。


    比如他出点什么事,世子之位就轮不到他。


    加上他没有母亲,更是孤立无援。


    虽说有个姐姐,但她肯定不会插手继承之事。


    若是府中有谁看他不爽,他影响了谁的利益,他挡了谁的道。


    一扬精心策划的阴谋,他就无法继任世子之位,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所以,他得努力在侯府立足。


    至少不能让父亲太过失望。


    世家大族,声名远扬,祖上数代都是显贵。


    对世子的培养是很看重的。


    对于苏淮的原身来说,从小就被教导了很多礼仪文化知识。


    其品德修养也有所培养,在前十五年,整个侯府的资源都向原身倾斜的。


    可奈何原身苏淮一直不争气。


    此刻苏平听了侯爷的话,心里紧张起来。


    “侯爷...我自会....”


    见他神情局促,透着不安尴尬,苏兴礼当即道,“苏平,你也别叫我侯爷了,你既然是我们找回来的儿子,我们断然不会亏待你。


    你以后在这府中,只管把自己当少爷看,想吃什么想喝什么,只管告诉下人,让他们去做。有什么需要安排的,可以直接找你母亲。”


    苏平点点头,“知道了,父亲。”


    苏兴礼走后,回到自己院落的书房,背着手思考了几番。


    其实开始他对这个儿子是有所期待的。


    后面看到他的言行举止,不免有些失望。


    确实,穷苦乡村,资源匮乏,能供他读书,已经是举家族之力,又怎敢对他另有要求。


    罢了,顺其自然,改明儿,找几个仁德兼备,德高望重的夫子来教导他。


    毕竟他才十五岁,路还远,且看他后续如何。


    …………


    此刻的胡秀正坐在房间里,气的绞紧了手中的帕子。


    一旁一个丫鬟端来一杯水递给她。


    胡秀端起喝了一口,随后将茶盏猛的砸到面前丫鬟身上。


    五官恼怒扭曲,“贱婢,你想烫死我啊!”


    丫鬟额头瞬间砸出一个血包,痛的肩膀颤颤,带着哭腔小声抽泣。


    但双手还端着盏托稳稳不敢动。


    胡秀恼怒的一脚踹过去,“还待在这里干什么,还不滚出去!”


    丫鬟当即哭着端着茶托退出去了。


    走到廊下。


    一个身穿精致蓝色绸缎长袍的少年看到房内跑出来的丫鬟的模样。


    当即大步走入胡秀房间,问道,“母亲,谁又惹你生气了?”


    胡秀叹了口气,白了一眼门外,“还有谁,还不是那些个没用的贱婢!净惹我!”


    “好,母亲,来,别生气了!吃点点心。”


    说完,那少年拿了一枚盘子里的如意糕递给胡氏。


    胡氏吃了一口,放下,心里的气消了一点儿。


    这才看向那少年道,“晁儿,委屈你了,娘之前查出那个苏淮是假的,可没想到,这个真的那么快找到了,我们布局这么久,还是失败了。”


    胡氏说完,心口像堵着一口气。


    她牙痒痒的,恨得一把捏碎了手中剩下的糕点。


    “那伙山贼是母亲安排的吗?”那少年问。


    胡氏摇摇头,“不是我!”


    “那是谁?”少年诧异。


    胡氏眸色深沉,“我也不知,我开始还以为是你!”


    少年背着手,眸色一暗,“既然如此,难道真是那个假少爷安排的?毕竟,最不想要苏平回来的,就是那个苏淮了!”


    胡氏听完,眼里也闪过一抹不忿,神色不悦,“谁知道呢,不过那苏平也是福大命大,那么惊险他竟然能活着回来!”


    少年点点头,眸光闪了闪,“母亲,近日我们不要有任何动作,那个老家伙盯得紧,我怕动作太多,打草惊蛇。”


    胡氏用帕子擦了擦手,看向儿子,点点头。


    这个少年就是胡夫人的大儿子苏晁。


    ......


    马车上的苏淮这边。


    现在应该改姓姜淮了。


    马车紧赶慢赶,一路颠簸,走了半个多月,才回到竹溪村。


    毕竟是苏云婉安排的上品马车,速度已经算快了。


    竹溪村,因村内溪流而得名。


    村子地理位置优越,山水环拥。


    村口有一条清澈的溪水。


    溪水两边绿竹森森,现在溪水清澈见底,在晨雾中泛着银光。


    姜淮下了马车看着不远处纵横交错的阡陌。


    垂髫小儿拿着柳枝荷叶在田间嬉戏。


    老人赶着牦牛慢慢的走。


    天地广袤,牧童老牛怡然于田间,一派安宁和谐。


    但姜淮知道,如今西南干旱,北方大兴土木,百姓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