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卖话本

作品:《被逐出侯府,我寒门崛起成状元

    啧啧啧,说的那叫一个天花乱坠,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那叫一个夸张,啊,可是我不喜欢!”


    “为啥不喜欢?”


    “没感觉,我爹还说,人家上赶着要和我家说亲,也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在哪里见过我,一眼对我钟情,或者听说了我英俊潇洒风流倜傥英勇事迹,非得嫁我。”


    “啧啧啧。”


    “你啧什么,程岩!”


    “你有什么英勇事迹?你说的不会的是逛青楼吧?”


    “哈哈哈哈哈!”


    “你……你们……”


    柳士远一甩扇子,气的不再搭理他们。


    这时刚好夫子摇铃了,该去课舍了。


    之后几人去了课舍。


    姜淮箱笼的最上面,就是自己写的话本开头。


    他将前几张话本拿出来放桌案上,才开始拿下面的书。


    此时的柳士远注意到了他的桌子上有几张纸。


    “咦,景行兄,这是什么,好像不是课业啊?”


    柳士远说完,伸手就要去拿那几张纸。


    姜淮连忙将纸收进去,“确实不是,是我的稿纸。”


    他还不打算将自己写话本的事告诉几个同窗。


    毕竟同窗知道,会让他感觉很社死。


    所以先瞒着他们,等到了合适的时机再告诉他们好了。


    之后夫子照样点名复习功课。


    “《中庸》天命.这章,谁来背一背?”


    柳士远当即笑看向姜淮。


    李夫子顺着柳士远的目光看过去,也点道,“景行起来背一遍。”


    之后姜淮起身朗声道,“《中庸》天命。.....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姜淮一口气流畅的背完。


    “噫吁!”柳士远越听越震惊,敢情大家都背熟了,就他还不是那么熟练。


    这姜淮可才来没一个月啊,看他平常念书也不是很刻苦,怎的比他还厉害?


    啧啧,不愧是侯府出来的,学习能力就是比他强。


    柳士远当即端正坐好,看向夫子。


    听姜淮全部背下来,且熟练流畅,李夫子欣慰的点点头。


    “不错,这章熟了,那你来谈谈如果试题是这题,你作何解?”


    姜淮思索了一会儿,这题他初见夫子答过,但是随着时间增长,他有了新的体验。


    他当即道,“性,由心和生组成,意思是人萌生于心的本能,如食,色,欲望。


    而天所赋予的东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遵道。道是不能离开的,得在正途。遵循道,修养自身就是教。


    教由孝和女字组成,孝为上行下效,讲明道理,让别人信服,教和“校”同声,表示校正人的不端思想。


    对教学来说,发掘人内在天性,达到对外部世界的体认。


    又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达到人内在本性的发扬。因此,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


    细微处也会昭著一个人的品性,因此君子在独处时也要慎重……


    李夫子听完,很是赞同的点点头,“好,你们都要像景行一样,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不熟的部分课后多加温习,明年二月的县试,老夫要看到你们的成效,不要让老夫失望!”


    李夫子说完,敲了敲戒尺,随后离开了课室,留下他们继续温书。


    柳士远听完姜淮的回答和夫子的提醒,此刻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以前那个姜平,可以说是胸无点墨,连他都不如。


    这次回来了个姜淮,学问可以说是将他按在地上摩擦。


    还以为两人可以在文翰学堂再呆几年,照姜淮这样的光景,怕是明年二月中个县案首都有可能。


    柳士远暗暗压下心中的震惊,但谁叫人家读书是真厉害。


    再说他们本就是同窗,姜淮节节高升,以后姜淮若是在朝为官,求他办事,看在曾经同窗的面子上,也会给几分薄面。


    想到这里,柳士远由衷的赞叹道,“景行兄,可以啊,没想到你才来不到一个月,都这么牛了。”


    “哎,彼此彼此。”


    姜淮笑着对他一拱手。


    ...……


    日子一天天过去,马上中秋节。


    姜淮的话本写的差不多了,他打算先给书肆看看。


    看看有没有书肆收,有的话,就可以赚银了。


    这天,他趁休假去了县里的书肆。


    刚走进去,就见那家书肆的书架上摆满了古籍善本,壁上挂着一幅幅水墨画,一旁八仙桌的香炉里,染着幽幽檀香。


    姜淮走过去,就看见一个娘子靠在柜台前拨算盘,像是在记账。


    女人扫了他一眼,又快速低下头,没再看姜淮,继续拨着手中的算盘,“有事吗?”


    “这位娘子,我想问问你们这里收话本吗?”


    姜淮来之前打听过,这个书肆是收话本的,而且是县里第一书肆,也是县里人流量最大的书肆。


    如果它这里能收,以后众人相传,看他话本的人更多,火爆的几率更高。


    没想到那女人只轻飘飘的扫了姜淮一眼,“不收。”


    “可是你们这里...."姜淮还想说,又住了嘴。


    他曾经打听过这里是收的,为什么这女人又说不收了,这个女人的态度很是不善。


    明摆着故意不想搭理。


    可他也没得罪过她啊。


    既然这样,他也不自讨没趣了。


    “既然如此,那告辞。”


    之后,姜淮捏着手稿离开了。


    既然这家不收,就看看下家吧。


    总有一家收的吧。


    姜淮走后,刚刚那个书肆的书柜后就走出来一个人,正是之前姜淮打听话本的那个掌柜。


    “刚刚是谁进来了?”那掌柜的问向自家娘子。


    “还有谁呢?穷酸书生罢了,写了些烂俗的本子,就想从我这白拿钱,哼,哪有那么好的事啊?”女人很是不屑。


    “你看了?”


    “我哪儿会看啊?一个书生而已,估计又是拿些公子小姐的话本儿来骗钱的。”


    她说完,那掌柜的朝外一看,就看到姜淮的背影。


    这个书生他好像见过,是之前来问话本子的。


    掌柜又瞅了几眼,走去了里间。


    ....……


    既然第一家不收,姜淮只好去第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