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谢谢小叔了

作品:《被逐出侯府,我寒门崛起成状元

    这三匹粗麻刚好可以给爷,爹,大哥二哥做衣服。


    细麻布贵一些,大概要五百文一匹,就是苎麻,比粗麻布贵三百文。


    这三百文都能再买一匹粗麻布了,所以姜淮不考虑。


    但是奶,娘和两个嫂嫂要穿好点,毕竟她们几年到头,就没买过几件新衣服。


    现在他有收入了,可以买点布匹给她们做衣服穿,毕竟直接买成衣,更贵。


    他决定给她们买好一点的料子,于是又买了两匹绢,大概八百文。


    他想到马上秋天过后,就要入冬了。


    天气冷了,大家肯定要穿暖和点,不然冻出风寒,可是要丢掉小命的。


    之后姜淮又买了褐,就是粗毛布,大概一匹四百文,他买了两匹,这样可以给家里每个人做个夹袄。


    这些布够一家人做衣服了,还有一些边边角角,他想着,就给姜嘉宝和姜揽月做衣服吧。


    去完布店,又去了杂货铺,他买了些米面油佐料等生活用品。


    还买了一斤浊酒,浊酒还是有点贵的,大概五十文一斤,就是含有渣子的没有过滤的米酒。


    如果自己酿的话,可以用粟米,糯米发酵,加入酒曲制成浊酒。


    姜淮想了想,以后可以自己酿酒试试。


    之后他又称了三斤肥肉,两斤瘦肉,一共花了七十六文,肥肉十六文一斤,瘦肉十四文一斤。


    然后又给两个孩子买了饴糖,桂花糕,还有一些小饼,就是月饼。


    中秋节嘛,有酒有肉有糕点,都吃丰盛一点。


    他算了算,这些东西零零总总加起来花了三两多,算是近期比较大的支出,不过他负担的起。


    等姜淮回了家,就看到两个嫂嫂在院里择菜,秦氏在家里缝花样子,爹和大哥,二哥去田里了。


    姜嘉宝和姜揽月则在院里玩儿,姜揽月正拿着棍儿把一群鸡赶到鸡笼里。


    两个孩子看到姜淮拎着大包小包回来,立马放下手里的东西,高兴的跑上前。


    “小叔,你怎么提了这么多东西?”


    秦氏,两个嫂嫂听见声儿,也当即放下手边儿的活儿走过来。


    “小叔,买了什么东西?”大嫂李芷兰边说,边看着姜淮提着的那么些东西,脸上不由的浮现些心疼,这么些大包小包,得花多少钱。


    姜淮将手里的布匹放下来,随后递给李芷兰,“大嫂,这是我给你们买的做衣服的布,我见你们衣裳都破了,马上入冬,做几件衣服穿。”


    之后姜淮又道,“刚好最近我在县里接了个活儿,挣了点儿钱。”


    说完,把布匹递过去。


    李芷兰把布匹接过来摸了摸,随后睁大眼睛,叹道,“这么好的料子,得花不少钱吧?”


    “大嫂,钱多钱少不是事儿,主要是嫂子们为家里操劳辛苦了,这是我做小叔应做的,你们可以看看,可以做什么样的衣服。”


    “哎!我赶明儿看看,谢谢小叔了。”李芷兰将布匹抱过来。


    但是对姜淮在县里挣钱的事儿,心存疑问,但是她也没问。


    因为姜玉山曾经说,让她少打听读书人的事儿。


    但小叔总不会去偷去抢吧,姜淮看着也不像是那样的人。


    之后,许丹秋也走过来,李芷兰就顺嘴和她说了这事儿。


    许丹秋听完,也摸了摸这些布料,随后笑看向姜淮,“这贵的料子确实好看,小叔都会挣钱了,谢谢小叔了。”


    这时,姜正河和姜玉山,还有姜阳也下田回来。


    姜阳最近喝了些药,身体好多了,可以帮忙干些轻一点儿的活儿。


    姜淮将给他们买的粗布也递过去。


    几人听姜淮说了后,姜玉山就道,“三弟,你怎的这么客气?马上考试了,你应该把这些钱留着做路上的盘缠,给我们做衣服,实在是浪费了。”


    “没关系,大哥,我挣得还行,这些钱不算什么。”


    “不算什么?”姜玉山看了看,这么些东西,至少需要大几两,小弟竟然说不算什么。


    他当即疑惑问道,“小弟在县里找的什么活计,怎的能挣这么些钱?”


    姜淮直接道,“大哥,我是在是给县里的书肆写话本。我写了个话本子,县里的书肆收了,让我继续写下去,千字三百文呢。”


    他觉得这事儿必须说出来,而且实话实说,再说本来就是一家人,说出来又没什么。


    免得姜家人以为他在外面做什么不法勾当挣钱,心里惴惴不安。


    他只是想告诉他们他赚的都是明路钱,让他们不要担心。


    几人一听,纷纷睁大眼睛,“千字三百文?”


    还是姜阳道,“小弟,你说的是写一千字三百文?”


    “是啊!”


    几人听完,互相不相信似的多看了几眼。


    “小弟,你莫不是被别人骗了?”姜玉山有些不可置信。


    这钱来的也太快了。


    姜正河听完也道,“淮儿,那书肆靠谱么?这钱来路正不?”


    姜淮上前点点头,“爹,大哥,二哥,你们就放心吧!靠谱的很,我跟书肆他们签了契书,没什么问题。”


    这时一旁的秦氏也走上来道,“你们就别担心了,淮儿是咱们家唯一的读书人,他识的字儿最多,难道他还没你们清楚?”


    姜玉山听完,也笑道,“是是是,娘说的是,是这么个理,他不清楚还有谁清楚?


    好好好,我就说嘛,咱们这个小弟是个有出息的,不愧是读书人,给姜家争光,现在都会挣钱了。”


    姜淮却暗暗心道,大哥,你这还夸早了呢。


    姜玉山哈哈大笑着,拍了拍姜淮的肩膀。


    之后他转头对李芷兰道,“娘子,这些布咱也不能全用了,留一部分给小弟做棉衣,马上入冬了,有个棉衣温书也暖和一些。”


    “好,是嘞!到时给小叔做一件。”李芷兰笑着把布匹都拿进去。


    之后姜淮又拿出了自己在县里买的其他东西。


    秦氏连忙接过来,安排起来,“老二家的,你去把那些肉切了。”


    “老大家的,这大棒骨啊,你等会儿加些豆豉,萝卜,做个骨头萝卜汤。肥肉,你切小块炸出油,剩下的油渣你加点面糊,做几个油渣饼,嘉宝揽月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