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被当世大儒收徒

作品:《被逐出侯府,我寒门崛起成状元

    次日一大早,他们就醒了。


    就算没醒,也会被门外其他号舍的学子们走动,洗漱的窸窸窣窣声吵醒。


    “今日是不是有课?”周良平问向姜淮。


    姜淮点点头,“要去明伦堂听学生准则。”


    就是类似现在学生手册之类的东西,告知学生府学各项规范。


    “赶紧起来吧。”周良平催促他们,率先起床。


    一会儿姜淮也起来了,杭永望也跟着起身。


    之后三人去伙房吃过早饭,便一起去明伦堂听训诫。


    他们来的不算早,也不算晚。


    等进入明伦堂,就发现那里面已经坐的差不多了。


    他们找了后排的几个位置坐下去。


    上次学政大概讲了一些勉励新晋生员的话。


    这次是正式的学生守则,听说山长也会来,大家都期待着凌霄书院的山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


    此刻崔家。


    崔芦雪的闺房内。


    她正拿着针线绣着手里的绣绷,只见绣绷上一只鸳鸯栩栩如生。


    随后一个保养得当的妇人走了进来。


    她看着崔芦雪道,“儿啊,如今你已经十六了,也该相看了,我已经给那孙夫人下了拜帖,明日我们两家见一面,你觉得怎么样?”


    崔芦雪一听,当即睁大眼眸,看着崔夫人道,“娘,我还不想嫁!”


    “不嫁?”崔夫人一听当即柳眉微皱,看向崔芦雪,“你这傻孩子,哪儿有女娃不成亲的?”


    转念一想,她又舒缓了神色,笑道,“可是有看中的男子?”


    崔芦雪一听,当即脸红的辩驳道,“娘,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哪儿有什么男子?”


    突然她脑海中浮现姜淮的脸,清光霁月,那人好像叫杭永望?


    不过怎么找到这人呢?虽说是考试的学子,但冒然去问她爹也很突兀吧。


    主要是她连对方具体什么家世,身高多高,家中有几口人,双亲都是干什么的,都不清楚。


    就这么让她娘去找,贸然的拜访,也太突然了。


    崔夫人见她好像在想什么,当即道,“怎么?有喜欢的人?”


    崔芦雪摇了摇头。


    她还不愿意对崔夫人说这些,毕竟她连那位学子是否娶妻,家中是否还有小妾,都还不清楚。


    而且他们基本没说过几句话,万一一打听,有内室了,那她不就是一个笑话吗?


    崔芦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只能打算先暗暗寻到那位学子,打听清楚再说。


    …………


    这边凌霄书院。


    姜淮几人坐在明伦堂底下听着训诫。


    这时,就见一个面容清癯,头戴乌纱,眉目舒朗,双眸炯炯有神的老者走了过来。


    “这.....这就是凌霄书院的山长吧?”姜淮听到身后有人问。


    杭永望靠坐在一旁,也看着面前儒雅温和的年近六旬的老者。


    姜淮见了就道,“对了,杭兄,曹山长为人如何,你之前不是在他手底下进学,你感觉怎么样?”姜淮问向杭永望。


    杭永望一怔,“谁说我在他手底下进学了?”


    “难道不是?我看他们都这么说?”


    之前姜淮在杨同甫小院那边,那个时候,姜淮刚和杭永望比完诗,有一个学子过来跟姜淮说,说杭永望眼高于顶,那么轻狂的原因就是因为是曹山长的学生。


    姜淮讲完这段经历,杭永望就道,“哎,你们都搞错了!我并不是曹山长的学生。我要是曹山长的学生,那我必定学富五车,博古通今!


    可你们看我有那个资格让曹山长收我吗?我可不是曹山长的门下弟子。我要是他的学生,还能考院试最后一名?”


    姜淮想了想也是,曹山长是当世大儒,德高望重,学问深厚,他的学生那都有八斗之才。”


    “所以……”


    “所以那都是外面传言的,你们都搞错了。”


    “原来是搞错了。”姜淮顿了顿,这么说曹山长并没有收杭永望,既然如此,不知道他还收不收学生。


    听说曹山长曾是太子的老师,当朝太傅,致仕后,才来凌霄书院做山长了,这种类似文坛领袖般的人物,令当今学子趋之若鹜。


    之后曹山长在学子们面前发表了一番让他们勤学勉励之类的言论。


    什么学海无涯,高山仰止,敏而好学,行万里路之类的。


    说要是府学成绩优异,有机会可以出去游学,毕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


    等他讲完,学生们都散了。


    姜淮便和杭永望,周良平离开明伦堂。


    谁知道他们几人正准备回斋舍的时候。


    曹山长却立马将姜淮叫住,“姜淮,你留下。”


    姜淮看着身后,捋着花白胡须的老者,一怔。


    “山长大人...这是在叫我吗?”


    “对,姜淮你留下。”


    因为姜淮是此次院士的案首,自然是备受各方关注的。


    在他刚入府学那会儿,曹山长其实已经注意到了他。


    包括行簪花礼的时候,曹山长也在后堂关注着全程。


    这回看见曹山长看见姜淮了,势必要叫住他。


    这个学子可是小三元学子,就他们这府学,这么多年,也没出过几个。


    曹元白很是看好这个学子。


    见姜淮被山长大人叫住,


    杭永望和周良平都识趣儿的退下了。


    留下了姜淮和山长大人两人。


    到了一棵树下,姜淮当即拱手一礼,“学生姜淮见过山长大人。”


    曹元白摆摆手,“哎,不必多礼。”


    “怎么样 ,你进府学有两日了,如今感觉如何?”曹山长脸上带着和煦的笑看向姜淮。


    姜淮想了会儿,道,“凌霄学院风景秀丽,校风清正,整个学府文化底蕴浓厚,就山长大人一般,方正高洁。”


    曹元白听完笑了笑,“你倒是个会说话的。”


    姜淮微微一笑,“这是学生的肺腑之言,学生本农家出身,家世清贫,如今侥幸得中三元,又承蒙山长照顾,有此机会进此高等学府进学,是学生的恩荣,如今又能和山长在这柏树下谈天说地,学生此生无憾了。”


    “既然学生得此机会,定当加倍努力,不负山长期望,立志成为我朝栋梁。”


    姜淮说完,曹山长再次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