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求姜解元收留我们

作品:《被逐出侯府,我寒门崛起成状元

    之后他又坐马车赶回了竹溪村口。


    到了竹溪村,就看到两个人迎了上来。


    是秦氏和姜正河。


    “爹!娘!”


    “淮儿!”两人迎道。


    姜淮道,“我回了,我之前不是说要去京城考会试?


    “是!”


    “我想你们和我一起去!”


    “什么?一起?”秦氏和姜正河两人对望了一眼。


    “嗯!”


    “我也去京城,行吗?”秦氏想到这里,有点犹豫。


    “为什么不行?”


    “对啊,儿子去了京城,咱们不去像话吗?儿子身边总要有个人照顾吧?你让他孤身一人在京城待着吗?”一旁姜正河也对秦氏喝道。


    秦氏想了想,“也对!”


    但她又有些犹豫。


    “娘,怎么了?有什么顾忌可以跟我说。”


    秦氏瞥了姜淮一眼,目光一闪,“没....没事!那去吧!去吧。”


    “好,那我现在来收拾。”


    很快秦氏和姜正河要去京城里的事传遍了整个竹溪村。


    这天,姜家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饭。


    隔壁的婶子来了就道,“哟,秦婶子,没想到你都要去京城了。你真是好福气呀!”


    “可不是,你们家姜淮现在成了解元公,你们姜家所有人都跟着享福呀!”


    “哎哟!这京城,我这辈子都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另一个看热闹的村民道。


    “哎,我不过是去看看孩子打打下手,我们能做什么?只要我们不过去给他添堵就行了。”


    “什么添不添堵的?哎呀,我说你们就是想得太多。哎!你们一家人全都去吗?”那看热闹的婶子又问。


    “不是,老家的田还得有人看着,都去了家里的田怎么办?就我和正河。


    如今丹秋的孩子三岁,嘉宝也还在在学堂念书呢,咱们这么多人,拖家带口的多不方便。


    再说之后淮儿要是外派了个官儿,去了外地,咱在京城不是孤零零的?”


    “说的也是。”


    “我和他爹就先暂时照顾照顾!”


    “这样也行,等以后你们家姜淮在京城升了官儿长久定居下来,你们全家再一起搬过去也不迟。”


    “是这个理。”


    这时一旁姜淮想起个事儿,问道。


    “对了,娘,就是你们从村里让人给我送过来的信啊!你们让谁帮忙写的?”


    听了这话,一旁姜嘉宝笑着跳出来道,“小叔,是我呀!”


    “什么?是你写的?我瞧着文从字顺,笔酣墨饱的,还挺好,没想到你字练这么好了?”


    “可不是!夫子都夸我勤勉呢。”


    一旁秦氏听了笑道,“净贫嘴!”


    “对了,淮儿,信里跟你说的事儿,你寻思寻思,老孙家的寻芳和她女儿秋巧说想来咱们家干活呢,还有她小叔子孙鸿。”


    一旁老刘氏听了就嚷道,“咱家哪有什么活要干呐?再说请仆人,咱们老姜家人人操劳了一辈子,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请什么仆人呀?”


    “可那黄寡妇说啊,咱们的淮儿以后可不就是官老爷吗?就想来咱们家啊,讨口饭吃。


    虽说咱家现在还不富裕,人家也是看在淮儿的面子上,想请咱们姜家拉扯一把,也不好拒了不是。不然人家说淮哥儿当了举人也没变化,还和以前泥腿子一样。”


    一旁的李芷兰听了也道,“姥,这不巧了吗?小叔不刚好去京城吗?就让他们跟着去京城照顾小叔不就行了?”


    几人听了一寻思,可不就是这个理。


    秦氏当即就拍板,“这是个好主意!就这么干。”


    一旁的许丹秋却出声道,“可是京城的宅子多贵呀,这可得花不少钱吧?


    “哎呦,钱不钱的?以后小叔派了官,朝廷发了俸禄,还用担心这个?”李芷兰在一旁道。


    “说的是,人家黄婶子上个月就来过两次,就指着咱们老姜家拉扯一把给口饭!”


    几人正说着话呢。


    就见门外有人敲门。


    “咚咚咚!”


    “咚咚咚!”


    秦氏起身走到门口,拿下门栓,开门。


    果然又看到那孙家的几位,就是他们想来姜家干活儿。


    一位是孙鸿,是孙家的二儿子,也是黄寡妇的小叔子。


    一个是黄寡妇,是孙家大儿子孙朋的娘子,孙朋几年前去打猎,在山里被老虎咬死了。


    所以家里就是孙鸿,黄寡妇和黄寡妇的女儿秋巧三个人一起生活,原来黄寡妇有个婆婆,几年前也去世了。


    妇女死了丈夫,又和小叔子住在一起,村里总是风言风语,编排两人。


    孙鸿几年前当过兵,有一身武艺,因为在战扬上腿受伤了才回来,如今好的差不多了。


    他们几人一看到姜淮,当即跪着迎上去。


    “求姜解元收留我们!”他们脸带焦色,语带恳求。


    “有事慢慢说!快起来!”


    姜淮上前扶起他们。


    这家人姜淮是认识的,面前的这个魁梧有力的彪形汉子正是孙鸿。


    旁边一个穿着靛青朴素衣衫的妇人正是黄寡妇,而一旁穿着黄衫的正是她女儿秋巧。


    秋巧不过十二岁,在现代来说,还是个孩子,在古代,已经算是个成年劳力了。


    “解元公,就让我们跟着你吧,你们管我一口饭吃就行,我们不要钱。”那黄寡妇脸带哀色恳求姜淮。


    秦氏见他们几位可怜的模样,当即对姜淮道,“淮儿,就让他们跟着你去吧,到时候帮着看个家也成!”


    “是啊,黄婶子干活儿麻利,她女儿秋巧人也勤快,做饭种菜刺绣都是一把好手!”一旁有个婶子也劝道。


    姜淮想了想,这户人家他是清楚的,都是村里的。


    反正去了京城也要买仆人,何不找个知根知底的?刚好他们也愿意投靠姜淮。


    当然只管饭,姜淮是做不到的,多少要给几个子儿。


    “我们不要钱,解元公,我们只求你管我们一口饭!”那孙鸿也急急道。


    之后姜淮看向面前跪着的魁梧汉子,“孙鸿,你们为何要来投靠我呢?”


    “解元公,我们没想那么多,只想着你以后是官老爷了,咱们想着多条路子来投靠你。”


    “是啊,如今小叔虽然腿好了,我一个女人家家带着一个孩子,在村里不好过,外面的闲言碎语压死人,我想着换个地方,换个环境。”一旁黄寡妇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