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初合作
作品:《锦鲤福妻有灵泉:荒年种田惊天下》 来喜居,是一家二层楼的饭馆。
也是和杨六伯合作的,供应菜蔬的地方。
杨六伯率先下了板车。
一边招呼薛晴下车,一边敲响了后院的门。
方才来的路上,薛晴有意和杨六伯说了她挣钱的顾虑,说她也想试试供应菜蔬。
最后,又让对方看了看她小包裹里,带来的一小捧菌子。
杨六伯看过菌子后,不仅夸赞了两句,还很豪爽的答应了帮她引荐来喜居的管事。
所以薛晴便打消了自行前去寻卖家的念头,直接跟来了这里。
不一会儿,后院的门被从里面打开。
一个打着哈欠的青年伙计走出来。
也不知看没看情人,眯着眼拖着步子,懒懒散散地说了句:“货到了啊?”
“到了到了,今儿还是四筐。”杨六伯接上话,带人往车边走。
薛晴默默往旁边让了让。
那伙计似乎根本没看到多了一个人,低头胡乱扒拉几下菜筐。
随后点点头,一摆手:“成,往里送吧。”
杨六伯闻言应了一声,然后一筐一筐将菜搬进了院子里。
动作很快,不一会儿就将四个筐子搬卸完了。
那伙计转身要走,又被叫住了。
闻声侧身望来,眼还迷蒙着:“……怎么了?还有事啊?”
杨六伯笑说:“是还有点其他事。”
那伙计因为倦意未消,眸子一直半睁不合的。
此时听到这话,眉间微蹙,隐有不耐。
杨六伯也迅速,直接抓了几个菌子,凑上去给伙计看。
“小李,这是从山上刚采的菌子,你瞧瞧,成色好得很。我想着,拿给王管事掌掌眼,看能不能卖上价。”
只一眼,那伙计身形忽然一顿,眸子也睁开了。
“这是山上摘的?”
杨六伯点点头,看向薛晴。
薛晴立即上前了一步,应声:“是的小哥,就在三峰山上采的。”
她听到那伙计喃喃自语,说着:“这天儿,还有这么大个儿的菌子?”
她不动声色,权当没听到。
伙计回过神来,抬头探身往牛车瞧了一眼。
收回视线,问:“就只有这么点?”
薛晴心思转瞬间拐了个弯。
“不是,家里还有呢。”
那伙计这才满意点头:“那行。”
这回不用杨六伯再说,他拿了两个菌子,抬脚往院子里走。
“你们等等,我去让王管事瞧瞧。”
-
不多时。
一个微胖的中年男人,同方才那伙计一起出来。
男人一身藏青色薄长衫,四五十岁,矮胖的身形显得有些圆滚滚的。更衬得比较亲和。
他看到杨六伯,脸上带笑寒暄:“哎哟,是老杨啊!”
杨六伯迎上去,也闲说了两句。
薛晴弯唇浅笑,就在一旁等着。
然后在对上对方的视线后,笑意加深几分,率先打了招呼。
“王伯伯好。”
来的路上她听杨六伯说过,这王管事人很好,年轻时,还同他在码头一起做过工。
这份菜蔬供应的活计,就是对方给他引荐的。
这种时候要想快速拉近距离,嘴甜些是应该的。
“啊好,好。”
王兴莫名被叫了伯伯,惊讶一顿。
随即看向杨六伯,迟疑道:“这位是……”
杨六伯介绍说:“这是我村里的丫头。她在山上采了菌子,看着成色不错,就想来谈个买卖。”
王兴也就没有多说了。
乡里乡亲的,互相之间多少都会帮着些。
“那菌子我瞧了,确实不错。”他应了对方一声。
菌子不仅个头大,还鲜嫩。
比平日里收来的那些好上不知多少,完全就是上等货。
他看了眼布包里的一小堆菌子,神色一动,问道:“这菌子,你说你家里还有?”
“是。”薛晴点头,“昨日下午晌采的,家里还有半筐。”
王兴脸上带了喜色。
“不瞒你说,最近我们接了个席面,正需要这菌子做汤。”
他叹气,“可是近来天色干燥,山货紧缺,已经好些日子没收过这么好成色的菌子了。”
薛晴眉眼弯弯,自觉接上话。
“那我明日就将剩下的带来。若是不够,我还可以再去山上采。”
“行!”
王兴立即拍板,定下了两筐菌子。
“至于价钱……”
迟疑一顿后,王兴才说:“平日的价钱,是按五文一斤算。但你这菌子成色好,又是老杨带来的,乡里乡亲的,我也帮衬点,价格就给你提一成。你看可否?”
薛晴来的路上就打听过菌子的价格,此时也知道这个价格已经是不错的了。
她大大方方应下:“好,成交!”
这倒让王兴一怔。
他以为女子年岁小,这种时候起码也会考虑考虑。
没想到这么干脆。
眸底不由带了几分真切的笑意,心想,小丫头看着乖乖巧巧,扶风柔弱般,性子倒是很有意思。
王兴喜好交友,瞧着薛晴挺顺眼,言谈间也多了些闲话。
他招呼人进院里。
“走,我去给你拿定金。”
-
薛晴到家时,刚过午时。
院中无人,她腹中空空,便先去了灶房。
热了早上剩下的饼子,又做了锅咸香的鲜菌汤。
自己盛了一碗,剩下的留作朝食时再吃。
吃过后,她去了院子里。
吴氏这院子不小。
但除了几间房子和一些杂七杂八的劳作工具,就没有其他的多余安置了。
连棵树都没有。
所以也就略显空旷。
主屋后,是一间不大的、空空的茅草棚。
薛晴闲时去看过,看得出来是鸡窝、牛棚等牲畜的旧屋。
只不过现在没有任何牲畜。
她没有问吴氏为什么空了,不过心里也能想明白。
想来这个小茅草棚,在以前也是热闹的。
除此之外,就是单独辟出来的两小块菜地。
薛晴知道,平日里她们吃的菜,就是从那两块小菜地里取的。
她扫过一眼。
选了嫩苗多的一处走过去,蹲下身。
吴氏平日里喜种葱、蒜、萝卜,和青叶菜、白菜等。
这些菜蔬不需要多打理,浇浇水就能活。
不管长得怎么样,只要长出来就能吃。
此时的地里有一小部分还没吃的萝卜,剩下的,都是吴氏前些日刚撒种的。
有的已经长高了一截,有的还只是刚冒头的嫩芽。
若是按着正常生长周期,这些菜最少要半个月后才会长成。
但若是……
心底琢磨着,薛晴抬头。
确认了院门紧闭,一人多高的墙头周围也无人之后。
她将手搭在了菜地边缘。
掌心传来属于土地的凉意,朝向下的食指指尖处。
有一指宽麻绳状的透明莹润,连绵不绝的顺着土壤蔓延、洇开。
肉眼可见的,略有干燥的土地,颜色一片片转深、湿润。
一刻钟后,薛晴站起身。
现在灵泉水能调出来的量有限,只能先浇灌一小块地。
之后她没有在原地等,拿了工具、背上背篓。
又去了三峰山。
她和王兴谈成的两大筐菌子,此时只能兑现半筐。
但昨日那块菌群地,已经被她连窝端了。
现在,她必须要再去找找其他地方。
这一去,她逗留到夕阳落山时才返程。
-
刚到村口,薛晴远远看到两个熟悉的身影。
她眉眼染笑,快步迎上去。
“婶婶,小枣,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回到家中不见你,还以为你从镇上没回来。去你六伯伯家一问,说你早就回了。”
吴秀月见着人才松了口气,脸上焦急之色渐缓。
“之后才听小川说,知道你又上山了。”
山间的白日和晚上,那是相差极大的。
一个小姑娘,日头将落了还未从山里回来,她自然是担心的。
在家坐不住,就赶忙出来寻。
薛晴顺手挽上吴氏手臂,软下声音:“我去摘些菌子,让婶婶担心了。”
她上山时,本意是想留个纸条给吴氏。
但想起对方不识字,家中也没有什么能书写的纸笔,也就作罢。
寻人捎话时,她就瞧见了在外头玩的杨六伯的孙子杨小川。
只是没想到杨小川玩心大,不太靠谱,居然把事儿忘了。
薛晴看吴氏急得额头都冒了汗,连忙安抚了几句。
然后笑着晃了晃背上的背篓。
“婶婶,你看,我今天又采了好多菌子。咱们赶紧回家。”
夕食后,杨家正堂烛火莹亮。
吴秀月原本正坐在凳子上,听到薛晴说完话,不可置信惊站了起来。
“你说什么?”
“菜蔬供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