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各路霸主聚会

作品:《秋风萧瑟枫叶红

    庞志林,三十几岁出头,看上去人很干练,早年在日兆县城学了几年武功,打得一手好拳,干过 镖局 ,护过场子 。后来又在县衙里弄了一个民团队小队长的官当当 ,老岳父出事后 ,他怕丢了饭碗, 只好忍气吞声当了缩头乌龟 ,由于离着于登海比较远,又很低调,于登海早把他给忘了,所以才能混 到今天,没想到,小舅子给了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为了便于掌控这份家业,又把庞志林自日兆县调到 两城镇当民团队的团总 ,这样 ,庞志林背靠安祥德在两城镇威风八面无人能敌。


    庞志林确实是风光了,可他毕竟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威望人脉全然没有,要不是安祥德的枪杆 子杵在那里,他想打谁打谁,在两城镇经营了大半辈子的地头蛇们怎么可能服气?只是清兵和衙门都 在安祥德一边 ,他们毫无办法也只能忍气吞声 ,如若有机会也会兴风作浪 ,至少也会让他鸡犬不宁。 两城镇的帮主有:码头帮主庞志林,制陶帮帮主杜老虎杜明凯,茶叶帮帮主安吾道人称刀爷,粮食帮 帮主安吾台人称刀二爷 ,绸布帮帮主诸葛文轩 , 由于他纹着身 ,其姓氏中又有个文 ,所以人称文爷。


    两城镇有家饭店 ,叫望海楼,是镇上最大的酒店,酒店周边种满了各种花草,尤其是红黄蓝绿的 荷兰郁金香是很多人未曾见过的花卉,乡亲们都说那是天上王母娘娘的鲜花,是七仙女下凡时种下的, 小楼上下有三层,典型的欧式风格 ,曾经是洋人的船员俱乐部,洋人都去青岛了,留下这座小洋楼成 为两城镇的标志性建筑。其实这座小楼平时很少有人光顾,只有镇上有重大事由,才临时在附近小饭 馆或者在日兆县城请厨师来操刀主厨 。由于人气不旺,又传说它有洋神洋鬼作祟,各帮主对它都不感 兴趣 , 它是唯一由官府管辖的建筑。


    这天,天气格外的好,瓦蓝瓦蓝的天一丝云彩都没有,炎热的夏天,海风吹得让人感觉非常凉爽 愉悦,真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 。这里沉寂多日今天难得又热闹起来,挂灯笼的,挂彩旗的,送菜送 水的,送鱼送肉的,敲锣打鼓得像是过节 。一队队清兵站岗的站岗,列队的列队,人来车往 ,引得镇 上的大人孩子都来看热闹。


    海蜇他们都来看热闹了 ,小海香指着郁金香叫喊:


    “真漂亮呀!”


    于戈鲁瞟了海香一眼 ,嘴一翘 ,一个箭步冲进院子里 ,伸手扯了几朵郁金香 ,他被清兵看见了:


    “ 出去!”


    清兵见状大吼。


    没等清兵前来驱赶,小戈鲁已经逃出了酒店的院子,他把摘下来的郁金香分给妞妞们,欢天喜地 的妞妞们甭提多高兴了 ,把花插在头上 ,相互嬉戏着打闹着。


    “快看 ,谁来了?”


    邵百丽尖叫了一声 。大人孩子都扭头望去,只见一顶小轿一颤一颤有节奏地进到酒店院子里,身 后还跟着一队衙役,轿子不走了但仍在原地一颤一颤地颠着好像是在表演,稍许,轿子停稳并往前一 倾斜,衙役伸手挑开轿帘,探头弯腰走下来一个头戴顶戴花翎,身穿蓝色补服官袍的人,他轻轻抬脚 迈过轿杆 ,挺直站好 ,抬头打量一番酒店的周边 。还是于戈鲁眼尖:


    “县太爷!”


    看那个架势那个气场,人们也能猜出那是本县的县太爷。不一会儿,一匹大白马出现在人们的视 线中,马上骑着一个头戴花翎身着蓝色补服官袍,腰间斜挎宝剑的官老爷,在他身后跟着一个骑着枣 红马头戴花翎身着浅蓝色官袍的官爷,再在官爷的身后,跟着浩浩荡荡的清兵,每个兵都肩扛着洋枪, 腰挂着大砍刀,那气场大的真叫令人震撼。孩子们看得目瞪口呆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清兵。只听锣 鼓喧天鞭炮齐鸣 ,唢呐 、洋号吹得震耳欲聋,尤其是鞭炮礼花炮满天飞 。五只大鼓并排一溜“ 咚! 咚! 咚!” , 五只大钹(bo 勃)五只大锣齐刷刷跟在大鼓的后面,按照鼓点的节奏发出强烈的金属撞击声。


    “快看!”


    董海香叫着。


    顺着海香手指的方向,一个胖墩墩的大汉,上身穿着黑色短褂,下身穿着黑色缎面大裤衩,手臂 纹着不知什么图,像是喝醉了酒摇摇晃晃地走来,手里还牵着一条吐着舌头的大狼狗,大胖子身后跟 着一群人 ,也是摇晃着走路 ,虽然都没挎刀扛枪 ,但那气场仍令人胆寒唯恐躲之不及。


    “杜老虎!”


    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叫起来 ,来人正是陶帮帮主杜明凯。


    一会儿,又一拨人走进酒店,他们身着打扮都很普通,穿着倒很一致,像是街头耍棍卖艺的,都 不知是哪路神仙 ,没有人认识他们 ,看热闹的人好生奇怪 ,他们是谁?也敢来这地方凑热闹?其实, 这拨人领头的是庞志林 ,由于都是官府衙役身份,都身着官家便装,所以穿戴一致 。日兆县的老百姓都还不知道,其实这拨人是日兆县城最大的帮会,新码头帮 。紧接着,绸布帮帮主诸葛文轩,茶帮帮 主安吾道人称刀爷,粮帮帮主安吾台人称刀二爷,也耀武扬威悉数登场。这一拨一拨的来客是日兆县 城的老百姓再熟悉不过的名人了,他们是日兆县的天,是日兆县的地 ,日兆县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 木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没有被他们认可的任何事情,别说想有什么动作,就是有个想入非非的念头 那都会招来横祸血灾。


    酒店内部已经被整理得非常富丽堂皇,显得那么高贵,那么庄重,一楼大堂实际上是个巨大的大 议会厅,正北的方向是个舞台,在两侧是深红色丝绒幕布,上上下下布满了粗大的已经点燃的白色蜡 烛,烛光随着微风跳动着,舞台上摆放着数张桌子都用红丝布盖着,数把太师椅也分别用红丝布裹着, 景泰蓝的大茶壶、茶具,各色水果花生瓜子等等码放得整整齐齐。舞台的大厅摆放了六十几个大圆桌 全用红丝布盖着,同样摆放着景泰蓝大茶壶茶具,各色水果花生瓜子等,在靠近舞台的右侧还摆放了 一个小方台上面什么都没有 ,舞台的顶棚吊着十几个纸灯笼没有光亮 ,看来是没有插蜡烛的空灯笼, 也不知道有何用途。尊贵的客人都在休息室装模作样地寒暄。各自的手下人以及受邀商贾等,都围坐 在圆桌 ,清兵们则席地而坐在议事厅的两侧 ,其余的清兵都在酒店周边帐篷里等着。


    司仪站在舞台中央大声地喊:


    “ 时辰到!敬请各位贵宾入席!”


    大厅里立马响起一片叫好声(注:清代没有鼓掌习俗),日兆知县老爷第一个由上场门走向舞台, 紧跟着的是日兆县的名医郎中安郁玟、清兵参领官爷,随后是清兵军校安祥德,再后跟着的是庞志林, 依次是杜明凯 、安吾道 、安吾台 、诸葛文轩 。(注: 清代不设立乡镇一级政权 ,行政官务等事宜由当 地威望最高的人代理 ,叫乡绅,不是官方任命,也没有官方资助 。安郎中是各个帮主最敬重的人,也 是帮主们有关生老病死事宜最需要的人 ,且跟帮主们没有任何利益冲突 ,所以被推举为乡绅。)会场 上说话寒暄的嘈杂声,端茶倒水吆喝声,座椅推来拖去声,孩子哭闹声,零星的鞭炮声,乱糟糟的声 音充斥在会议厅内外 。忽然,一阵大堂鼓和铜锣急急地敲响起来,只见两个衙役身披红绸带,一个衙 役在猛烈地敲击大堂鼓,另一个衙役随着鼓点敲击着铜锣“ 咚咚咚咚!? , 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压住议事 厅所有的嘈杂声 。衙役们足足敲击了一分多钟才停了下来,这时,会议厅已经鸦雀无声,众人们知道 要开会了。


    司仪咳了两声 ,清了清嗓门:


    “ 乡亲们 , 咱两城镇今天要开个重要的会 ,县太爷也来参加 ,还有咱大清的军爷也来捧场助威, 是咱镇上的大喜事 ,现在请知县大人给小的们训话!”


    说完便带头叫好 ,台下跟着一片叫好声:


    “好!好!好!”。


    知县拿起惊堂木“ 啪 !”砸在桌子上:


    “两城镇的乡亲们,本县许久许久未到此地,甚是想念。今日得见甚喜甚慰也有堪忧。为何堪忧? 因为本县竟然出现革命党! 以孙贼为代表的逆贼革命党乱我大清乱我朝纲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讲到这里他又拿起惊堂木“ 啪!”的一声又砸在桌子上,脸上的肥肉全都歪到耳朵上去了,汗珠子 顺着官帽往眼里、嘴里淌,抓起丝巾手帕往脸上擦。台下的人看得一愣一愣地犯迷糊不知他讲的什么? 也不知道革命党是什么?知县喝了口水,扫了台下一眼,见大伙都吃惊地看着他,他很得意,乡巴佬 土包子什么都不懂 ,顿时觉得自己真要好好嘚瑟嘚瑟 ,让乡巴佬们也长长见识:


    “革命党就是反贼 , 吃着朝廷俸禄干着忤逆朝廷的勾当 , 岂有不杀之理?你们两城镇就出了一个 革命党大大的反贼于登海!”


    知县又拿起惊堂木砸了桌子,他扫了一眼台下,台下人都屏住呼吸,瞪大眼睛看着知县,县太爷 心里那个舒服 ,那个爽 。他继续嘚瑟:


    “幸好我大清有参领有安军校这样的国家栋梁 ,才让反贼知道大清的刀是无敌的 ,是不好惹的, 是吃肉的! 哪个敢忤逆朝廷 ,忤逆祖训 ,都没有好下场!”


    他歪头看了看参领和安军校。参领和安军校朝台下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台下的众人才知道台上 两位军爷是个什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