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初建兵工厂

作品:《崇祯三年:从怒骂皇帝朱由检开始

    李山河皱眉看着慌乱的在校场列队的登州水师士兵。


    他高声喊道:“你们听着,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私通建虏,意图谋反,现在被我东江军识破、斩杀。”说着,他将两颗人头随手扔到脚边。


    校场上近三千人见证,皆是心惊不已,纷纷忐忑地看着说话的李山河。


    李山河接着说:“东江总兵袁将军,胸怀宽广,知道你们大多是被贼人裹胁,他不愿多造杀孽,特令本将接手登州水军。


    尔等若要加入我东江军,可报名登记。


    会用火铳、火炮、控船、识文断字的优先录用,月饷二两银子,不合格的会被编成预备役,月饷一两银子!


    不愿加入东江军的,分发五两银子的遣散费!”


    听李山河如此说,校场上顿时炸开了锅。


    “大人,我是操控福船的大副,会熟练操炮,求大人录用。”


    “我是福船的炮长,请大人录用。”


    “大人我是......”


    李山河听到那群人如同疯了一般,向他涌来,不自觉地有些惧意,他高声喊道:“别乱!到哪里登记!找我没有用的!”


    喊着李山河用手指向他身后,刚刚摆出的书案。


    下一刻,那群登州水师士兵便挤向,负责登记的士兵的书案。


    三天后,李山河收纳了五百多有各项技能的登州水师士兵,编入东江水师。又重新编制了一千多精壮,为新的登州守军。剩下的一千多老弱,都分发了费遣散!


    正在李山河编练新军之时,袁文弼带着孙元化踏上了朝鲜的土地,来到了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铁山城。


    孙元化看着一座座炼铁高炉冒出浓重的浓重黑烟,愣愣出神。


    “贤侄,你这钢铁厂,站在每天能炼铁多少斤?”


    袁文弼笑着说:“此钢铁厂刚刚投产,工人还不太熟练,每天炼制生铁两千余斤!由于缺乏炼钢的技术人才,精钢的产量就不多。”


    闻言孙元化双眼瞪大,不可置信地说:“如此说来,这座钢铁厂每年可产铁近四十万斤!整个大明的产铁量可能都没有这么多!”


    “伯父这算不得什么,在技工评级制、倒班制、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加持下,我相信这座钢铁厂最后年产铁两三万斤不是难事!”


    袁文弼想着自己凭借超越时代的思维和接近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建立的工厂,竟能震惊如今大明有名的科学家,不由得兴奋异常。


    “贤侄,你真的是天纵奇才!这几天,我看了你所著的《基础数学》《简易化学》和《物理常识》《火器摘要》等书。老夫也从中学到了许多。你还能学以致用,实在是大明之幸!”


    “伯父过奖了!小侄不过是总结了一些最基础的知识,算不得什么。


    如今大明重科举,反而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小侄以为凭借八股取士,不能富国强兵!”


    孙元化听着袁文弼的话,陷入了沉思,良久后,他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决然道:“贤侄,我愿辅助你一展宏图!那区区登莱巡抚不做也罢!”


    袁文弼闻言先是一愣,而后大笑出声,随即他想孙元化躬身行礼,开口道:“伯父,文弼想要建立一所专门培养技术人才的学堂,希望您做校长!这样可将您的学问发扬光大!”


    孙元化闻言捻须轻笑,点了点头。


    袁文弼又说:“既然您到了这铁山城,我还想尽快动工建立一家专门生产武器装备的火器兵工厂,劳烦您兼任厂长,为天下万民铸造先进的火器。”


    孙元化脸上笑着更浓,说道:“如此甚好,我还想验证一下,你书中提到的‘颗粒火药’,‘定装弹药’,‘后膛枪炮’等闻所未闻的技术是否可行!”


    “那便说定了!”


    “袁丹心,组织民夫工匠两千人,全力支持孙大人筹建胜利兵工厂,所有钱粮物资优先供给!”


    袁文弼说完,袁丹心行礼领命而去。


    崇祯四年五月,朝鲜半岛西北的海滨小城铁山城,又一座庞大工厂拔地而起。


    袁文弼和孙元化并肩站在胜利兵工厂的实验场上,有些发愣地看着不远处弥漫的硝烟。


    “失败了!后装弹药的火炮,对于炼铁技术的要求太高了!”孙元化有些低落地说。


    “怕什么?这才一个多月,能造出可以实验的火炮,已经是天大的进步了!只要我们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后一定会成功的。”袁文弼出言安慰道。


    孙元化点了点头,“文弼,你提出的定装弹药确实是一大重要突破。


    现在我们生产的颗粒火药,配合定装弹药,已经将火铳的射击速度提高了近两倍。


    燧发枪的实验型,这几天就能造好了!”


    袁文弼满怀希望地看向辽东,低声自语:“皇太极,相信不久的将来,你那天下无敌的八旗铁骑,会在我手下的硝烟中瑟瑟发抖!”


    正在此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一队骑士极速奔向袁文弼。


    袁文弼眉头紧锁,只见一道纤细的倩影,翻身下马,快步来到袁文弼身前。


    “秀容,你怎么亲自来了?”


    祖秀容吞了口口水,低声说:“文弼,我爹有急信传来!”


    袁文弼面色一变,“有什么事儿?”


    “一个月前,朝廷调关宁军曹文诏所部,到西北平定民乱!


    半月前,孙承宗孙督师接到圣旨,要求父亲带兵北上,重修大凌河城!给建虏施加压力,以防建虏犯边!


    父亲来信询问你,接下来该当如何应对。”


    袁文弼眉头紧锁,心道:该来的还是来了,看来我还没太大程度影响历史进程。


    念及此处,袁文弼转身对孙元化说道:“伯父,辽西大战在即,这里暂时交给您了!”


    随后对身侧的袁丹心说道:“调集兵工厂刚生产的火器,运往安东,让东江第一军尽快换装。


    派人令尚可喜调集粮草,运往安东,整军备战,防止朝鲜反击!”


    “秀容,我们返回安东,我做好安排后,我亲自去一趟辽西,见一见岳父大人!”


    祖秀容点了点头,跟在袁文弼身后翻身上马,急急奔往安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