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已成定局
作品:《任务:从安陵容开始》 然而世事流转从不由人,即便宜修病倒,甚至更糟,也拦不住既定的走向——
除非她真到了吐血身亡的地步,或许还能搅乱些什么,否则,她的病根本掀不起波澜。
而且这次时疫,因药方研制及时,倒没折损太多人命,唯独到了欣常在这里,成了那个倒霉的例外。
但是这事明面上谁也怪不到安陵容头上,总不能怨怪她没早些发现那方子吧。
于是所有人都只能在背地里暗骂蒙古嫔妃果真心狠手辣。
可有多少人心里都在盘算,若自己有那般底气,怕是也会做同样的选择,只求快刀斩乱麻。
就连雍正那边,听闻欣常在的结局,也只淡淡回了句“知道了”。
况且时值疫期,诸事从简,欣常在虽以贵人位分下葬,却连场像样的丧仪都没有,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便入了土。
而待时疫的风波渐渐平息,有两件事就被雍正提上了日程,首当其冲便是对安陵容的嘉奖。
其实现在的后宫里,也早就开始议论纷纷,只是除了寥寥几人,大多嫔妃都没往“抬旗”上琢磨——
在她们眼里,抬旗哪有晋封来得实在?若安陵容真能晋位贵妃,稳稳压过华妃,
再加上有皇子傍身、圣宠不衰,那风光可就无人能及了。
而且对于皇子而言,生母是贵妃,更是将来举足轻重的筹码。
可雍正心里的算盘,也早就打得明明白白。
他宠安陵容是真,但骨子里的政治考量更重。
这贵妃之位,即便要封,也只会封给年世兰——
毕竟年羹尧手握兵权,是能为他冲锋陷阵的利刃,年世兰的位分,从来都与年家的势力绑在一起。
至于安陵容,安家底子太薄,毫无根基。
若贸然将她推上高位,没有家族支撑,只会成了所有人的眼中钉,平白惹来祸事。
若是她没生六阿哥,雍正或许还能狠下心,让她做个制衡各方的“靶子”;可如今,六阿哥是后宫里唯一的新生儿,
也是他眼下能指望的皇子之一,就为着这个,他也断不能让这孩子的生母陷入险境。
毕竟,把安陵容推得太高,六阿哥不仅讨不到好,反倒可能被牵连。
他已经又没了一个孩子,绝不想这个能稳稳立住的儿子再出任何差池。
而且安陵容此番功绩,不说功德无量,却也是救了无数人命,其中更藏着多重政治意味。
他刚登基便遇时疫,暗处早有那有心人在窃窃私语,质疑他的气运。
而安陵容在他登基初期便怀有身孕,此次又在时疫中起到关键作用,
在许多人眼中,这便是“有福”的佐证,恰好也能堵住那些非议的嘴脸。
是以,即便雍正不想让安陵容压过华妃,却也必须给她足够分量的补偿。
这时,清朝前几任帝王常用的“抬旗”之法,便浮现在他心头。
只是此事虽涉后宫,却因安陵容的功绩牵连了前朝观感,雍正也不愿独断专行,
便传了张廷玉,连同鄂尔泰、李卫等几位他倚重的大臣一同前来商议,当然,其中也包括佟家的现任家主隆科多。
只是让雍正没料到的是,他召来的这几位大臣,心里其实都有着各自的盘算。
像是张廷玉和李卫这种身为汉人,又辅佐过康、雍两代帝王的,也早已算得上是老谋深算之辈。
他们心里其实都很清楚,若昭妃今日不能借此时机被赐抬旗,那六阿哥便永远失去了触碰储位的机会。
况且这昭妃身上流的,终究是他们汉人的血脉,即便是抬了旗,这血脉也是刻在骨头里的,是永远也改不了的。
所以,张廷玉他们今日来之前就已经商讨过来,必须支持到底——
若昭妃的六阿哥将来真有机会坐上那个位置,那这位身有一半汉人血统的帝王,
对他们这些汉臣、对天下汉人而言,又何尝不是百年难遇的转机?
想必到那时,汉人在朝中的处境、在这天下的分量,或许就能真正的加重几分了。
再加上昭妃如今也有这般功绩在手,抬旗本就是合情合理的,那他们自然也要全力赞同,
所以当下便也都开始大义凛然地进言,力主按雍正之意行事,这样既显皇恩,也合民心。
而在一旁静静观察着这一切的隆科多,其实心思也更加活络,
他早就察觉出眼前的帝王,怕是已有那卸磨杀驴之势。
虽说乌雅太后那边曾暗示过会为他周旋,可依他对这位新君的了解,多半也是枉然的——
说不定太后越是说和,反倒会让他这位“顾命大臣”死得更快。
不过到了他这把年纪,其实生死也早已看淡,只是佟家的后路他也不能不谋。
他若有一日真被雍正赐死,那佟家势力必定会大打折扣,甚至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个万劫不复的下场。
更何况庆复那边早把这昭妃的底细透给了他,他其实心里也是倾向于支持抬旗的——
这或许也是佟家将来能倚仗的一丝转机。
况且那富察氏的孩子没了,这后宫短期内怕是也难有新的皇嗣降生,如此一来,这六阿哥便成了独一份的新生儿。
只是他心里想着后路,嘴上却一直不曾开口。
只因御座上那道时不时扫来的审视目光,像冰锥似的刺在他身上,让他分毫不敢妄动。
罢了,既有张廷玉这些个汉人出头,他便也乐得装聋作哑,只作不闻不问之态就是。
至于太后昨日暗中传信让他阻拦?那更是个笑话。
他与太后都已是风中残烛,还能为着谁?他现在自身难保之际,又哪有余力管旁人的事?
更何况,眼前张廷玉他们几个,一个个张口闭口都是礼法、功德,又句句占着大义。
他若真跳出来阻拦,那些被救过命的人,又岂会容得下佟家?
一边是大义昭然,一边是君心已决,他便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逆势而为。
倒不如就做个聋哑人,半句不掺和。等养心殿的事了了,再寻个机会,让家里人悄悄去接触昭妃——
到时候只说这抬旗之事是佟家在暗中推动,既能卖个好,又没人能知晓今日殿上他的沉默。
这般盘算之后,隆科多就真的只是垂着眼帘,指尖在朝珠上轻轻摩挲,仿佛真成了个置身事外的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