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圣灵现

作品:《点烛

    9月的临安已然有了一点点秋意,秋风一过,落叶也能迷了游人眼,换来三两句“一叶知秋”,赢得四五行浅吟低诵,倒也是值了这奋不顾身的一次飘游。此时算是游人最多的一个节气,立秋带走了顽强的暑气,白露却还未见踪影,就算淅淅沥沥下一场小雨,也只当是老天为了成就临安这幅水墨画卷有意的点染,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此时的大宋王朝刚刚熬过一场大劫,伤了元气,可新帝南渡而下不过二十年,本已富裕无比的临安城却还是换了副光景,大宋本就不抑制私购土地,龙脉南迁到临安,拥有诸多土地田庄的富户们也多就了一位大主顾,本来官商之风不大盛行的临安也有了几分改变。


    好在大商不抢小商的行规还未被完全破坏,临安的商人们也就各干各的,与从前无异。


    “欸,老哥,你听说了吗,好像北山那边有神物降世,夜放异光啊!”临河而建的一家茶肆里,一个身着粗布的健壮男子放下被一饮而尽的茶碗,咂摸了下嘴,跟身边的男子说道。


    “你傻呀,”坐在他身边的男人喝了口茶道,“这神物是这么容易降世的?这才多少天,都降世了三回了,真要是有什么神物,也不会咬着一个地方不松口呀。”


    “可是…”


    “没什么可是!”


    健壮男子似乎还想说点什么,却被旁边的男子截住了话头。


    “我看你就是想钱想疯了,才会相信什么神物降世,真有这样的神物,早就被哪些大人们抢到送给圣上了。”这句话男人说的并不是很大声,却还是引来了几人侧目。


    “我爷爷当年可是声称自己见过圣灵烛龙的,最后还不是早早的死在了北方战场…”说到最后,男人的声音已经低的几乎不可闻了。


    这乱世,就算有那圣灵神物又如何,北方蛮族的马刀可不会因为一只连存在都无法证明的生物而停止杀戮。


    健壮男子也叹了口气,起身准备离开茶肆,下午他还有大半天的雇活要做,没时间在这里消磨。


    就在这时,一名同样身着粗布短衫的男子也站了起来,招呼小二付了茶钱,紧随着他跨出了店门。


    一阵秋风拂过,吹得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脚步。


    “这位大哥…”


    走在路上的健壮男子听见了一声呼喊,回过头来,意外的看见了一位和自己衣着身高都无二的青年,他戴着一个竹编斗笠,看不清面容。


    “有什么事吗?”健壮男子李荣问道。


    “刚才我无意间听到了你们的谈话,请问您说的那个夜放异光的神物在何处?”年轻人倒是直接,也不掩饰刚刚听墙角的行为。


    “这个…”


    虽然这个青年语带尊重,可李荣却感受到了一丝冷意和疏离,仿佛他不大愿意和人打交道却不得不交流一样。


    “小兄弟,你相信神物?”


    既然他听到了自己的谈话,应该也听到了另外一人的咄咄逼人,李荣对他还想知道这种东西有些讶异,毕竟自己也已经不太相信这种传说了。


    “相信。”


    青年的回答干脆利落,没有一丝犹豫,这让李荣愈发感到奇怪。可是马上就到上工的点了,李荣不打算再多逗留了,甩下了一个地名便头也不回的快步离去。


    可那青年却还留在原地一动未动。


    “浮玉山……”青年轻声自语,嘴角撇了撇,“这么多年过去了,倒也没换个好名字…”


    他扶了扶斗笠,很快隐没在了一片水墨烟雨之中,只留下了一句言语伴着秋风飘零,


    “能浮起来的玉,又能有几分真?”


    关于浮玉山有神物的传说确实已经传的很开了,据说还有人因为大胆搜找神物而下落不明,更是加大了这个神物事件的宣传力度,可传来传去,却再也没人敢上山了,一时间弄得临安府人心惶惶,深局寝宫的皇上也为此下了诏,昭告临安市民无需惊慌,才算勉强平了民心。


    可失踪了的人一日不现,临安府市民的心也一日不得真正的安宁,于是有富商开了高额悬赏,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请天下勇士上山涉险。赚得名声的同时也换得了心安,对于这些富有的商人来说倒也是份好买卖。


    发榜当日便有几人前往,可是山都找遍了,也没发现一点人踪人迹,经回来的“勇士”们杯弓蛇影的一传,神物降世就成了恶灵现世,一时间无人再敢上这古怪的浮玉山一探究竟了。


    最恐怖的是,从第二天开始,上山涉险的勇士便只能回来半数不到,回来时只说一个没注意,人就没了影,其余的人去了何处,竟也无人可知。


    一个个大活人就这样消失在了一座没有人烟的古老山林中,再也没有回来……


    在寻人悬赏发榜的第五天,一个头戴斗笠的青年踏入了发布悬赏的酒楼里,他身材匀称,个头还算高,却并无练武之人的虬结肌肉,一袭青衣长袍,气质内敛却令人感到说不清的威严。


    “这位客爷,”一位小厮当即迎了上来,方才早已将来人上下打量了几遍的他用略带谄媚的语气说道,“您是用膳还是打尖住店呀?我们福兴楼保证您满意!”


    青衣并非临安府当下时兴的打扮,在这商铺店面鳞次栉比的京府,不如说青衣打扮已是过时保守了,小厮据此判断这位面容颇为俊朗的男子并非临安人士。


    青衣男子不动声色的四下看了看,开口说道:“用膳住店就不必了,请问你们这里是否有寻人的悬赏?”


    他的声音不算浑厚,青年人独有的一丝青稚和磁性相结合,让人感觉到舒适,感到清凉,似小雨后的一份初晴。


    “……有!有的!就在这边!”小厮先愣了愣,然后忽的回过神来,带着青年走到酒楼角落里的榜单上。


    周围的食客们也都转过头看着这位来历不明的青衣男子,讨论声开始低声叽喳起来。


    青衣斗笠对此并不在意,看着悬赏榜似是在认真阅读悬赏。


    “看这位的样子不像是咱们临安人士…”有小声交谈的声音进入了他的耳朵。


    “…你不知道,这悬赏百两白银,财宝动人心,又是全国发榜,自然各地高手都来揭榜了…”


    “…百两白银!难怪还是有人敢以身涉险,我要不是自知三脚猫功夫,我也得揭这个榜……”


    “…是啊是啊”又有人小声附和道。


    这时,一直保持沉默的外乡男子开口了,音量不大不小,清晰的传入每个人的耳中:“请问我该如何揭榜?”


    这句话是对小厮说的。


    “这个…揭榜的话需要两人一组,客爷您……”


    小厮没说完的意思很明显,这个一看便知的外乡人应该是没有同去探索的伙伴的。


    众人见热闹没了,都悻悻的转回头去各干各的。


    “不可一人前往吗?”青衣男子又问道。


    “这…您有所不知,这是下赏的老爷定的规矩,不能改的。”小厮回答的也干脆。


    “……”


    青衣男子思忖片刻,转身面向众人。


    他微微一躬身:“本人应无韵,无字,可有人愿与我同去?”


    无字?众人皆是一愣。要知道,字这个东西虽是文化人舞文弄墨的附属品,但大宋沿袭前朝规矩,习武之人亦可取字,到了而今,武人爱名如命,谁没个上台面的字来撑腰?


    但是他的名字却又不落俗套,无韵二字透露出一股浓郁的文气……


    一时间似乎在场的不论文武都对这个穿着保守有名无字的青年有了相同的定论:是个想附庸文雅却没学到位的外乡武人。


    于是原本热闹的酒楼里静的落针可闻,人们都不约而同的保持了沉默。


    气氛忽然就尴尬了的起来…应无韵站着,诸酒客坐着,相对无言。


    “有人愿与我同去吗?”


    应无韵面色不改的又开口询问了一遍,声音依旧不大,却仍是清清楚楚的传入了众人的耳中。


    “我与你同去。”


    忽然,一个声音从酒楼二层雅座的角落里传来,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小心翼翼地开了一本书,感觉挺奇妙的,写着试试吧.....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一章 圣灵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