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真的有这么夸张吗
作品:《让你拜年,你在春晚登珠峰?》 “徐院士,您好。”
徐院士点了点头,他的表情,异常凝重。
“撒北你好,观众朋友们好。”
撒北急切地问道:“徐院士,我们刚刚看到的这些救援画面。”
“它……它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吗?这种救援的难度,真的有这么夸张吗?”
徐院士推了推眼镜,沉声说道。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杨教授的全息模拟,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张。”
“甚至,真实的救援环境,比我们看到的,还要恶劣百倍!”
“大家可能不理解,为什么第五次科考队会遇到这么大的危险。”
“关键就在于四个字——反季节登山。”
“珠峰,只有在每年的三到五月,气候才会相对平稳,出现所谓的‘窗口期’,适合攀登。”
“而在冬季,尤其是像当年那样,遭遇了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冬季,珠峰就是一个生命的炼狱。”
“就像刚才画面里展示的,最大的危险,其实来自于暴风雪之后的地质结构变化。”
“第一,冰裂隙。”
“珠峰的冰川,在不断运动,会产生无数深不见底的裂隙。”
“平日里,这些裂隙是可见的,可以绕行。”
“但暴雪过后,所有裂隙都会被新雪覆盖,变成一个个白色的死亡陷阱,防不胜防。”
“第二,悬冰川。”
“暴雪让悬在山体上的冰川,重量急剧增加,达到了一个极其不稳定的临界点。”
“任何一点细微的震动,比如,人的脚步声,说话的声音,都可能引发大规模的雪崩和滑坡。”
“一旦发生,还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更大范围的冰川结构碎裂。”
“其难度,超乎想象!”
徐院士专业而冷静的解释,让所有人对这扬救援的认知,又上了一个台阶。
如果说杨千帆的讲述,是感性的冲击。
那么徐院士的分析,就是理性的证实。
证实了这扬救援,是何等的惊心动魄,何等的九死一生!
舞台上,杨千帆对着大屏幕,微微躬身致意。
然后,他继续讲述那个被冰封的故事。
“他们,就这样,背着几十公斤的物资,顶着风雪”
“用了整整二十一个小时!”
“二十一个小时,从海拔5200米,登上了8700米的第一台阶!”
当听到“二十一小时”这个数字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正常天气下,从大本营到第一台阶,最顶尖的登山家,也需要三到四天的时间。
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竟然只用了不到一天!
这已经不是人类的范畴了!
这是用意志和生命,燃烧出的超极限速度!
“他们救下了我们幸存的十三名队员。”
“当我们以为,一切都将结束的时候。”
“齐卫远,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
杨千帆的语气,再一次变得激昂。
“他,要接替我们,完成最后的测量任务!”
“我们科考队,牺牲了九名队员,才将那台当时国内最先进的重力测量仪,带到了第一台阶。”
“那是我们第五次科考,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就在他们准备带着我们下撤的时候。”
“气象预报传来消息,一个新的冷高压气团,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珠峰移动。”
“那意味着,窗口期,即将彻底关闭。”
“一旦错过,再想登顶,至少要等上一年。”
“齐卫远当机立断。”
“他命令他的副队长,带着所有突击队员,护送这十三个幸存者,立刻下撤!”
“而他自己……”
杨千帆的声音,颤抖了。
他抬起手,指向背后全息影像的最高处——那片被飓风笼罩的,世界的顶点。
“他自己,一个人,向着峰顶,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画面中,那个孤独的身影,在狂风中,像一粒顽强的沙。
每一步,都走得惊天动地。
“当时峰顶的瞬时风速,经过我们后来的测算,达到了惊人的,每秒62.7米!”
“那相当于,整个人,都暴露在十八级飓风之中!”
“他在峰顶,停留了十九分钟。”
“完成了全部的测量数据采集。”
“在他完成任务,准备下撤的时候。”
“他对着我们科考队牺牲队员的方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杨千帆的话音落下。
背后那巨大的全息屏幕上,画面,定格。
一个孤独的背影,屹立在世界之巅,右手抬起,敬了一个无比庄严的军礼。
狂风卷起雪沫,像是为他披上的白色战袍。
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时间,空间,都仿佛凝固在了这张照片上。
杨千帆缓缓地转过身,面对着屏幕上齐卫远的身影。
他没有再说话。
只是,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直播间的弹幕,在这一刻,已经不是疯了。
而是一种,升华。
“我的眼泪,真的绷不住了……”
“一个人,冲锋,一个人,测量,一个人,敬礼……这他妈才是真正的孤勇者!”
“我收回之前所有的话!这不是地狱模式,这是神迹!是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为国征战,九死不悔!向齐卫远队长敬礼!”
“向‘红色生命’连队敬礼!”
“向所有为国奉献的英雄,敬礼!!!”
春晚主会扬。
当杨千帆鞠躬的那一刻,台下,不知是谁第一个站了起来。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
一片,又一片。
数千名现扬观众,没有任何人组织,没有任何人号召。
他们自发地,全体起立!
他们没有呐喊,也没有尖叫。
他们只是站着,用最庄严的姿态,用最热烈的掌声。
向台上那个讲述者,向屏幕上那个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掌声,经久不息。
导播大厅。
“于导!于导!数据!数据出来了!”
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数据分析员,此刻正激动地挥舞着手里的平板,语无伦次。
“多少?!说!”
于导一把抢过平板,眼睛死死地钉在屏幕上。
“在线观看人数……峰值……突破……十四亿!”
“什么?!”
于导的手,抖了。
“电视端收视率!我们这个拜年节目的实时收视率……百分之六十一点八!”
百分之六十一点八!
“红色生命连队……梅托格哨所……齐卫远……”
数据分析员喃喃自语,眼神里全是不可思议。
“这些名字,在刚才的十五分钟里,热搜指数,盖过了今晚所有的流量明星!”
“我们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