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受人恩惠
作品:《年代:母亲返城当天,我选择上山》 “按理说我应该尊称你一声何爷爷,不过这事闹得,我也叫不出口了,你也有儿女,多的话我一半大小子也说不出太多!”
陈军对着何老头说完,就看想老叔,
“老叔你别怪我今天这么落你的脸面,自打我娘走了那天我就说的很清楚,爷奶还有李爷爷都在,你当初是怎么答应的?
多的话我一晚辈不说了,你寒我的心不重要,爷奶的心让你寒透了,就这样爷奶还给你掏钱买房子!
我爹当初是靠自己起的这栋房子,我听娘说钱不够,欠的村上的公分,然后没日没夜的上山、下地干活这才还上!”
“对,大龙当年真拼啊!”
李善在一旁也是唏嘘不已。
“老叔,你当年跟我差不多大吧!你是老儿子,爷奶对你好不好你心里清楚!今天有怨奔我来,爷奶不欠你!”
......
两辆马车向着富强村走去。
几个老人坐在后面的马车上,陈军和王二虎在前面的马车,车上拉着东西。
“呵呵,陈老弟、大妹子!要我说你俩高兴才是,有什么愁眉苦脸的!”
王麻子先开口,
“对啊,要是怕没营生,回头你们踩点药,我全收!”
张爷爷也是开口劝着。
“行了,你俩都没说在点上,陈老弟、妹子,我就问你俩一句话,小军这孙子咋样?”
师爷听着之着急,这俩老货劝人都不会劝,
“柳老哥,那还用说,我这大孙子在我心里那就是一顶一的!”
“对啊,老了老了没得儿子孝顺,这么大的孙子倒惦记着!”
陈军爷奶先后说着。
“那不就结了,之前我只收大龙,你们现在明白了吧!”
师爷笑着说,
“小子不管多大,立不起来,心不正到哪都不行!”
“不信你看看老张头,这脸笑得跟桃花一样,为啥?”
“还能为啥,白捡这么好的大孙子,要是我做梦都能笑醒!”
王麻子在一旁酸不溜丢的说着。
“哈哈,那是!我现在看小军那叫一百个好!你这老小子就羡慕去吧!”
“哎!我家那几个孙子辈,要是跟小军比,都他娘的得扔!”
王麻子心里是真的羡慕,虽然自己儿子们还真不错,想着以后让家孙子以后多跟陈军走动。
突然他又想起了自家孙女,便堆起笑脸看向陈军爷奶,
“陈老弟、大妹子,我有个孙女......”
“打住!”
“住口!”
师爷和张爷爷一听同时开口打断。
“啥意思?你们俩啥意思!看不上我王麻子的孙女啊!”
“王麻子,我他娘地咋说你呢?就今天小军这事处理的,咱们几个爷爷辈还看不清楚?”
张爷爷一脸嫌弃的看着王麻子。
“对啊,当初我可听李善说过,他娘走的当晚,小军就说过要顶门户!对吧大妹子?”
“对,才多大的孩子啊!”
陈军奶奶一听,又要抹眼泪。
“哈哈,妹子你哭啥!就今天你就说小军这门户顶起来没,要我看大龙这支立起来了!”
“柳老哥说的对!”
陈军爷爷脸上终于带上了笑容。
“所以王麻子,我们不是看不上你孙女啥的,这小军有自己的主见,要是有缘分,我们几个老头子高兴还来不及呢!”
“哎!柳老哥我知道了,这孩子好啊!”
“孩子好,你就多用点心,小军这孩子不会忘本的!”
“对对!哈哈!”
......
陈军坐在前面的马车上,这时候听见身后传来笑声,才稍稍放下心来。
今天这火他必须的发,不然爷爷奶奶的苦日子在后面呢!
再一个自己亲爷奶都不管,这师爷、干爷咋办?
人心都是明镜的!
虽说有老叔这个亲儿子在,自己倒是可以推脱一二,但于情于理自己都不能那么做,心里这关过不去。
“小军,今天这事处理的好,是个爷们!你爷奶在我们村子你放心吧,有你二虎叔呢!”
王二虎赶着车,说了这么一句。
“谢谢,二虎叔!”
“嗯!咱爷俩唠唠巡山的事,你看你还有想法没?”
“要说有还真有,就像今天这事,人心最难测啊,二虎叔你选人得仔细着点!”
一路上后边马车上的老人唠的热火朝天,前面王二虎、陈军叔侄俩也是如此。
傍晚到的王麻子家,还别说他家地方真大,三个儿子虽然结婚了,但也没分家。
而且妯娌关系处的特别好。
五个比陈军小的半大小子在院子疯跑,他们身后还跟着一个六七岁的小丫头,喘着花棉袄扎着羊角辫。
“二虎叔,这就是王爷爷的孙女吧!”
陈军额头冒着黑线,
“哈哈!对!”
王二虎听出了陈军话里的意思,笑的不行,他现在可不敢拿陈军当小孩了。
“小兔崽子,别疯跑了,去喊人!家里来客人了!”
王麻子待马车停下,最早下车站在院子大门前大声喊了起来。
看着生气,嘴角却是上扬,哪个老人不喜欢儿孙满堂啊!
“妈的,这老小子命真好!”
下车的张爷爷酸不溜丢的嘟囔一句。
“切,加一起都赶不上小军一半!”
师爷估计也是羡慕了。
”呵呵,这倒是!“
张爷爷也不酸了。
到是陈军爷奶一听师爷这话,脸上到是不羡慕了。
“快进屋啊,还等啥啊!就当到自己家一样!”
王麻子站在大门口,招呼着这几个老头。
还真别说,王麻子不愧是村长,安排的很好。
估计是王二虎弄马车的时候提前给信了,家里这时候已经空出一间厢房,屋里火炕也早早烧上了,房间也被王麻子老伴和儿媳妇收拾的干干净净。
“咋样?小军放心没?”
“谢谢,王爷爷这份恩情,我记一辈子!”
陈军恭恭敬敬给王麻子鞠了一躬。
爷奶也要行礼,让王麻子硬生生拉住了。
晚饭很热闹,放了两桌,男人们坐地桌,女人带着孩子在炕桌。
当然陈军例外,他坐在师爷身旁。
酒喝的越来越多,气氛也越来越好,要不是没有电灯,陈军恍然认为自己回到了现代。
屋子里暖和,人心也变得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