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决意讨伐突厥

作品:《地煞七十二变我在大唐装神弄鬼

    炼器室内,炉火正旺。


    陈玄指尖轻点,一缕金光自他手中流淌而出,缠绕在一柄青铜短剑上,


    剑身顿时泛起细密的符文,如游蛇般蜿蜒闪烁。


    然而就在即将功成之际,剑身突然"咔嚓"一声裂开,化作数块废铁跌落在地。


    "又废一件。"


    陈玄摇摇头,正欲再试,忽听门外传来恭敬的禀报声:


    "老爷,卫国公李靖求见。"


    "李靖?"


    陈玄略感意外,这位大唐军神向来沉稳内敛,若无要事,绝不会贸然登门。


    他拂袖一挥,散落在地的碎片顿时浮空而起,自行归入一旁的废器箱中。


    "引他去正厅,我随后就到。"


    正厅内,李靖负手而立,目光沉静地打量着厅中陈设。


    他身形挺拔如松,虽已年过五旬,但眉宇间的锐气丝毫不减当年征战沙场时的锋芒。


    只是此刻,他眼底隐约透着一丝困惑。


    "卫国公久等了。"


    陈玄踏入厅中,含笑拱手。


    李靖转身,郑重回礼:


    "冒昧打扰国师清修,还望见谅。"


    二人落座,侍从奉上清茶。


    李靖直言来意:


    "实不相瞒,李某此次前来,是为请教《明王诀》修行之事。"


    陈玄眉梢微挑:


    "哦?可是功法修炼有问题?"


    李靖点头,沉声道:


    "自修炼此诀以来,虽勤修不辍,但进展却极为缓慢,甚至不如镇魔司中一些后进之人。李某不解,故来求教。"


    陈玄若有所思,伸手道:


    "且让我一观。"


    李靖坦然递出手腕。


    陈玄二指轻搭其脉门,一缕神识悄然探入。


    片刻后,他收回手,沉吟道:


    "《明王诀》中正平和,本应与国公一身浩然军威相合。但奇怪的是,功法运行之时,确有迟滞之感,仿佛水土不服。"


    李靖目光一凝:


    "国师的意思是......"


    "非国公修为不足,而是此诀与国公体质并不完全契合。"


    陈玄起身,"请稍候。"


    他转入内室,不多时手持一部书籍回来,递给李靖:


    "此乃《神象镇狱劲》,取神象镇狱、力贯九幽之意。国公拿回去练一下试试。"


    李靖展开略观,只见开篇写道:


    "象力通玄,镇狱无间......"


    这两句就似有万钧之势。


    他郑重抱拳:


    "多谢国师指点。"


    陈玄微笑:


    "若仍有不适,可再来寻我。"


    紫宸殿内。


    李世民负手立于巨幅疆域图前,目光如炬地凝视着北方那片广袤的草原。


    殿内熏香袅袅,却掩不住空气中隐隐涌动的肃杀之气。


    "李靖啊。"


    帝王突然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格外清晰,


    "突厥的事,该解决了。"


    端坐在下首的李靖身形微震。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立即明白:


    "陛下是打算要出兵了"


    李世民转过身,


    "大唐已经准备好了,是时候做个了断了。洗刷当年白马之盟的耻辱"


    李靖眼中精光暴涨,但还是谨慎道:


    "突厥骑兵来去如风,若不能一击必杀..."


    "若是从前,朕或许还要三思。"


    李世民突然抬手,掌心朝上。


    刹那间,紫金色的气息如龙般自他体内涌出,在周身流转不息。


    那气息中蕴含着令人窒息的威压,连殿内的烛火都为之一滞。


    李靖瞳孔骤缩。


    他分明看到,在那紫金气息中,隐约有龙影游动。


    更惊人的是,自己的《神象镇狱劲》竟在这威压下微微发烫,仿佛在与之呼应。


    "现在..."李世民握掌成拳,紫金气息轰然震荡,


    "灭突厥,不过翻掌之间。"


    李靖深吸一口气,突然朗声大笑。


    笑声中,这位沙场老将须发皆张,浑身战意冲天:


    "臣这把老骨头,早就想摘了颉利那厮的脑袋了!"


    李世民也笑了。


    他缓步走下玉阶,紫金气息在身上缠绕:


    "传朕旨意,准备誓师出征。这一次..."


    帝王眼中寒芒乍现,


    "朕要亲征漠北。"


    远在千里之外的突厥王帐中,颉利可汗突然从梦中惊醒,莫名打了个寒战。


    他茫然四顾,却不知为何,总觉得被什么盯上了。


    甘露殿内。


    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扫过殿内几位重臣——


    魏征,长孙无忌,房玄龄与杜如晦。


    这场议谈平添几分肃杀之气。


    "诸位爱卿。"


    李世民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殿内瞬间安静,


    "朕决意出兵讨伐,彻底解决突厥之患。"


    话音落下,殿内竟出奇地安静。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长孙无忌微微颔首,


    就连素来直言敢谏的魏征也并未立即出言反对。


    这反常的沉默让李世民有点意外——他原以为至少要面对一番唇枪舌战。


    "陛下圣明。"房玄龄率先打破沉默,起身拱手道:


    "突厥连年犯边,百姓苦不堪言。如今国库充盈,兵强马壮,正是永绝后患之时。"


    杜如晦抚须补充:


    "并州已整训十万精兵,随时可出雁门。"


    长孙无忌轻轻放下茶盏:


    "臣会命少府监赶制三万套冬装,漠北苦寒,将士们需早作准备。"


    李世民目光移向始终沉默的魏征。这位以耿直著称的谏议大夫此刻眉头紧锁。


    "魏征你有何高见?"


    李世民故意问道。


    魏征深吸一口气,出列深深一揖:


    "臣不反对征讨突厥。"


    这话让在场众人都略显诧异,


    "但臣坚决反对陛下御驾亲征!"


    李世民眯起眼睛:


    "哦?"


    "李靖、李勣皆当世名将,侯君集、柴绍等亦能独当一面。"


    魏征声音愈发激昂,


    "陛下乃九五之尊,岂可轻涉险地?若有个闪失..."


    "魏大夫多虑了。"


    长孙无忌笑着打圆场,


    "当年陛下率玄甲军大破窦建德时..."


    "此一时彼一时!"魏征突然提高声调,


    "当年秦王是皇子,如今陛下是天子!当年..."


    "够了。"


    李世民轻轻两个字,却让魏征生生刹住话头。


    帝王缓缓起身:


    "你是觉得,朕会拖累大军?"


    魏征梗着脖子:


    "臣只是——"


    话音未落,异变陡生。


    李世民周身突然腾起紫金色的气息,如龙似蟒缠绕流转。


    那气息中隐约有龙吟回荡,整个甘露殿的空气都为之震颤。


    案上茶盏中的水无风自动,泛起细密波纹。


    "这...这是..."


    魏征瞪大眼睛,手中笏板"啪"地掉在地上。


    房玄龄不自觉后退半步,杜如晦的胡须微微发抖。


    长孙无忌虽然早知皇帝修炼之事,但亲眼见到这宛若神迹的景象仍不免呼吸一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