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北京保卫战,战至最后一滴血!(求数据)

作品:《大明:入狱后,朱棣怒夷孝儒十族

    看到这里,朱棣心中不由一紧。


    朱祁镇已经葬送了大明最为精锐的部队。


    加上那些作战经验丰富的将才,以及最为优秀的一批谋士大臣也皆已身死。


    而且土木堡之殇,必然会让大明国内群情震动,军心、民心皆是不稳。


    再加之京师就算留有部队守卫,那也绝对已经不是精锐。


    在这样极度不利的情况下,面对如狼似虎的瓦剌大军,京师还能守卫得住么?


    朱棣在这一刻,也着实为大明捏了一把汗。


    哪怕是出现一丝丝的纰漏,这后果甚至就会是……被灭国!


    大明的江山社稷,难道就在自己的子孙后辈手中葬送了?


    朱棣根本无法想象这一切!


    他深吸一口气后,这才继续往下看去。


    “土木堡之变让咱痛心疾首,大明将成为汉族皇廷历史上继西晋和南宋之永嘉之乱、靖康之耻后的又一奇耻大辱。”


    “但随后,先生便对咱谈到了北京保卫战。”


    “当土木堡战败的消息传回京师,举朝震惊。”


    “北京城中危机四伏,人心惶惶,大明朝进入了至暗时刻,陷入绝望境地。”


    “其中,侍讲徐珵更是以星象有变为由,鼓动朱祁钰南迁。”


    “所有人都知道南迁意味着着南宋偏安一隅的局面将会重演,但是和生存比起来,这些并不重要,不是所有人都是视死如归的。”


    “一时之间,朝堂中南迁的消息甚嚣尘上。”


    看到这里,朱棣微微皱眉。


    若是在那种情况下,若是选择弃京师而逃,那大明气数就真的将尽了。


    北方盛产粮食、矿物、木材,若是舍弃大明日后将再难崛起。


    若是南迁,大明被瓦剌彻底击败吞并,那就是迟早的事。


    不过接下来的内容却是让他稍稍松了一口气。


    “但临危受命的兵部侍郎于谦,却是站了出来。”


    “于谦于朝堂怒斥徐珵:


    自太祖建国,历经十三次北伐,北元皆溃不成军;


    永乐年间,太宗五征漠北,瓦剌鞑靼望风而逃;


    仁宣两朝,我大明可有哪一次对瓦剌宵小避让过?


    近些年来,瓦剌势力日渐扩大,不断绕我大明边疆,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我大明若是退后一步,瓦剌必得寸进尺再进一步!


    京城,乃我大明江山社稷之根本!


    如果就此南迁,京城的百姓怎么办,北方的百姓又该怎么办?


    天下百姓将对我大明丧失信心,败势将再也无可挽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难道你们都忘了宋朝南渡之后的事情吗?


    再敢有提南迁者,可斩!


    作为大明臣子,我于谦必与京城共存亡,如果你们看到我有后退半步,皆可杀我!”


    看到这些话,朱棣也听得很是激动。


    看来这于谦也确实是个人物,朱祁钰能授命他为兵部侍郎,也算慧眼识人了。


    这样想着,朱棣就继续往下看去。


    “有于谦这等忠臣,是咱大明之幸。”


    “也幸好祁钰这孩子,并不像朱祁镇那么蠢。”


    “他同样认为南迁不可取,于是就采纳了于谦的意见,固守北京,并委托于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在于谦的带领下,明廷上下进入紧急战备阶段。”


    “一个多月后,也先挟朱祁镇率数万瓦剌大军逼近北京城。”


    “景帝朱祁钰命于谦提督各营军马,抵御来势汹汹的敌军。”


    “当时,总兵石亨觉得北京墙高城厚,坚壁清野、据城而守是最为妥帖的战术。”


    “但于谦则却直接否决了。”


    “他向朱祁钰建议,以攻代守,誓死不退!”


    “朱祁钰接纳此御敌方案。”


    看见这些内容之后,朱棣的信心也变多了几分。


    他接着往下看去。


    “于谦派遣诸将,率领大军严阵以待。”


    “他亲自披挂甲胄,坐镇直面敌军于德胜门。”


    “他下军令:临阵之将领弃军队于不顾者,斩!军士不顾号令后退者,斩!”


    “并同时动员全军:


    多难兴邦,危局建功!


    大明的未来就在此刻诸位的手中,望诸位同心戮力,随我一同等那也先贼子的到来,告诉他们,我大明不可辱!


    身为大明子民,我们要为大明流干最后一滴血!”


    “城中所有兵士,皆齐声应诺!”


    朱棣看到这里,不禁心中暗赞。


    他精通掌兵一道,自然也明白于谦的想法。


    这是因为当前明军士气低落,对瓦剌骑兵心怀畏惧。


    而从各地补充来的备操军都缺乏实战经验。


    这种情况下,一味自守只会加剧军民的恐慌情绪,到后面甚至会引起士兵的大溃逃。


    相反出城作战则是更为积极的心理暗示,以攻代守,化被动为主动。


    这样以守代攻,反而会为大明朝带来一线生机!


    朱棣忍不住夸赞道:“好一个于谦,有着大将之才啊!”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口中的于谦却是一个实打实的文臣!


    “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下时,看见的却是严阵以待的二十万明军,与他们预料的颓势完全相反。”


    “大明军队在于谦的率领下战意隆隆,毫无怯懦之色。”


    “瓦剌军先是打算以归还明英宗为由进行谈判,诱捕明军主将,但阴谋最终没有得逞。”


    “谈判不成,战斗正式打响,德胜门成为了主战场。”


    “德胜门一战,敌军几员主将中炮身亡,兵力损失上万。”


    “也先进而放弃进攻德胜门,转攻其他几道城门,却连吃几次败仗。”


    “也先眼见速胜无望,又害怕明军援军到来后断其归路,于是他拔营北遁。”


    “北京保卫战取得首胜。”


    “面对撤退的瓦剌军,于谦随即安排明军分多路乘胜追击。”


    “其中石亨率军在清风店取得大捷,斩首数万敌军,一舒土木惨败之恶气。”


    “清风店一战后,瓦剌军全线溃败。也先一路北篡,带领残部逃回漠北老家。”


    “也先主动与明朝议和,自愿恢复臣属关系。”


    “北京保卫战取得最终胜利。”


    ps:跪求鲜花月票评价票打赏!跪求兄弟们多多支持!跪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