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说服蔡邕去荆州

作品:《三国:袁绍是我哥,我来一统天下!

    对于袁叙的说辞,曹操当即反驳道:“承高,你说的这些话都是凭空猜想!外兵来洛阳,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不用把希望寄托在外兵身上。”


    “而且当今陛下如此信任你,破例封你为荆州牧,掌管一州之地。你怎么能说不想过多参与这样的话!”


    袁叙当然知道这次外兵来洛阳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对袁叙争霸天下有利,他不可能出手干预的,甚至还会顺水推舟。


    袁叙不想跟曹操在这个话题上废话,摇头说道:“孟德,我承认你说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那是最坏的结果。”


    “万一结果正如我兄长(袁绍)所想的那样呢?”


    “刚才的场面你不是没有看到,大将军心意已决,谁劝也没有用了。”


    曹操想起何进刚才先是说陈琳懦夫之见,又说他怀有私心,长叹一口气道:“看来只能希望本初说得是对的。”


    说完之后,曹操带着失落的心情对着袁叙拱了拱手就落寞地离开。


    此时的曹操或许还是那个只想当大汉征西大将军的曹操,而不是后来的魏王曹操。


    袁叙看着曹操远去的身影,心中暗道:“孟德,你是对的。但大势所趋,你无能为力。”


    ……


    话说董卓在黄巾之乱中战败,通过贿赂宦官,没有受到责罚;后面董卓还通过西凉叛乱的契机,慢慢地成为了西凉最大的军阀,手中掌握着数万兵马。


    董卓得到何进的手令之时,便找来李儒议事。


    李儒不仅是董卓的心腹谋士,还是董卓的女婿。


    董卓一共一儿两女,儿子早逝,只留下一个孙女董白;一个女儿嫁给李儒,还有一个目前还待字闺中。


    李儒深思片刻,不断权衡着利弊,最后建议道:“新皇刚刚登基,主公手握重兵,如今又得何进密令,大可以正大光明地领兵前往洛阳,浑水摸鱼,从中得利。”


    李儒是董卓手下第一谋士,对李儒十分信任,当即下令全军整装出发。


    李儒却又建议道:“主公,何进肯定不单单只给主公你发了密令。主公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洛阳,这样才能掌握先机。”


    董卓摸了摸下巴的胡须,颔首道:“文优所言有理,兵贵神速。”


    “我这带着飞熊军,一人双骑,不分昼夜以最快的速度向洛阳进发。”


    飞熊军乃是董卓的王牌心腹部队,装备精良外加战斗力强悍无比,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精锐骑兵。


    别看飞熊军只有三千人,但是爆发出来的威力不亚于数万兵马。


    这也是董卓能够纵横西凉的底气之一。


    只是有这么一支劲旅,董卓在黄巾之乱为什么还会被打败,那就不得而知了。


    同一时间,并州的丁原也在整顿兵马,浩浩荡荡地向洛阳赶去。


    不过他可没有李儒心思那么多,所以就并没有披星戴月地向洛阳赶去。


    ……


    洛阳也就此迎来了它最后短暂且安逸的日子。


    这一段时间里,看似风平浪静,但袁叙一点都不闲。


    上午跟王越学剑术,强身健体。


    下午跟沮授谋划如何成为名副其实的荆州牧,不能像刘表那样,手中大权基本都被掌握在荆州世家手中。


    晚上自然是和卞玉,杜秀娘两大美女好好恩爱一番。


    除此此外,袁叙也派去暗探收集荆州的情况。


    毕竟知此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袁叙在闲暇之余,也是经常到访蔡邕府。


    名为和蔡邕讨论诗词,学习书法;实则和东汉才女好好沟通感情。


    蔡邕也知道袁叙的心思,但是他并不反对。


    近水楼台先得月,袁叙更是以《洛神赋》中经典的片段捕获了蔡琰那颗充满爱意的心。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这段《洛神赋》描写一下子就俘获蔡琰和蔡媛这两个小美女的小心心。


    蔡琰满眼都是袁叙:这是我未来的夫君。


    蔡媛两眼发光,一副骄傲的样子:这才是我男人。


    袁叙趁机鼓动蔡琰和蔡媛,让她们说服蔡邕和他一起去荆州。


    蔡琰还没有说话,谁曾想蔡媛这个小妮子竟然跳了出来,拒绝道:“要我们姐妹骗父亲去荆州那可不行。”


    袁叙讪讪一笑,随即正色道:“什么叫骗。我这不是当上了荆州牧,想邀请你们一家人去荆州游玩一番。”


    蔡媛虽然年龄小,但是可不好糊弄,俏脸一绷道:“那你自己跟我父亲说去,干嘛要我们姐妹去说。”


    袁叙尴尬地摸了摸发梢,不是没跟蔡邕说,而是蔡邕他不同意去。


    这个时候,蔡媛露出狐狸一样狡猾的笑容,忸怩地说道:“不过只要你要单独作为我作一首诗,我就去说服父亲和你去荆州。”


    听到这话的蔡琰,对蔡媛感到无语了。


    为了一首诗,蔡媛竟然“出卖”自己的父亲。


    蔡琰立刻摆出了姐姐的样子,教导蔡媛道:“不许胡乱!”


    “要作诗也要作两首,你一首,我一首。”


    这下轮到袁叙无语了。


    不就是两首诗,我抄了!


    “当然可以,待我好好斟酌斟酌,为两位美女作一首诗。”


    蔡琰羞涩一笑,蔡媛嘻嘻一笑。


    两个姐妹,截然不同的性格。


    三人商议完毕,事不宜迟,立刻来找蔡邕。


    袁叙直入主题,劝说蔡邕:“蔡师,新帝登基,洛阳城内波涛汹涌,暗流涌动,一个不小心就落入万劫不复之地。”


    “蔡师不如随我前往荆州颐养天年,荆州地灵人杰,山清水秀。”


    蔡邕还没有开口拒绝,蔡琰就跟上道:“父亲,近来闲来无事,不如我们一家人也去荆州看看。”


    蔡媛更是拉着蔡邕的手,不停地摇晃,口中重复道:“去嘛,去嘛……”


    蔡邕最后拗不过两姐妹纠缠再加上袁叙的劝说,最后也只好同意前往荆州小住一段时间。


    袁叙露出阴谋得逞的笑容,真是一石多鸟!


    蔡邕去荆州,对袁叙的好处众多。


    不仅可以借机以蔡邕的名声吸收大量的儒士效力,中层、底层的人也是十分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蔡邕还可以在荆州教书育人,创办书院。


    这样一来,以后袁叙就在人才方面就可以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