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这是个高手

作品:《九零:被瞧不起?呵呵我成功上岸

    一行四人,来到村东头,看着外观破旧的土坯房,李小南眉头紧锁。


    杨胜利介绍道:“王寡妇家里男人没得早,自己拉扯个儿子,生活比较拮据,现在是熬出头了,孩子大了,也能赚钱,日子比以前过得强。”


    他讲话的语气平淡,显然是对这种事,见怪不怪。


    在农村,王寡妇这种还算好的,起码有个儿子,该分的地,村里一点没少给。


    但在村里,儿子太小,少不得被欺负。


    村里就算想管,也是有心无力,总不能天天派人在这守着吧!


    杨胜利一边敲门,一边喊道:“王婶子,是我,胜利呀!开开门,赵书记下来走访了。”


    李小南闻言,看了赵同元一眼,这家伙还挺吃得开。


    赵同元揉了揉头,解释道:“前两年下乡动员养虾池,大柳乡挨家挨户,我都走遍了,村民们基本都认识我。”


    李小南没说话,心里却对他改了观。


    如果有一个人说他好,那或许是做戏给她看,但如果绝大部分人都说他好,只能说明赵同元的工作,做在了平日里,做进了老百姓的心头里。


    “来了来了。”一个年近五十,身着碎花薄外套的妇女,一路小跑着出来,看见他们,声音里充满了惊喜,“还真是赵书记,快进来。”


    赵同元笑笑,怎么感觉怪怪的,搞得自己跟妇女之友似得。


    一群人走进里屋,李小南的目光被炕上的半成品所吸引,她拿起泳裤,眼里满是疑惑,“这是松紧带缝法?……是出口欧美的工艺!”


    要不是她查阅过的资料多,也认不出来。


    王寡妇笑笑:“我也不知道是啥工艺,是我儿子从大城市带回来的,说粤省那边,流行这个,还说是湾湾的技术,叫什么四点定位缝法。


    我这人,就爱瞎琢磨,也不是很复杂嘛!咋能卖那么贵。”


    虽说村里针织的闲散活,是赵同元托以前战友联系的,但他本人,对这方面,一窍不通。


    郑县长给他打电话,说这事时,他秉承‘不管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原则,积极响应。


    可看李县长这表情,他们大柳乡,还搞出了不得的东西,那之前贱卖的那些……


    “李县长,我不懂哈,这个松紧带缝法,很难吗?”


    李小南语气有了起伏,“松紧带缝制工艺,在泳装行业,尤其在出口导向型生产中很关键。”


    高手在民间呐!真不能小看人民群众的智慧。


    从王寡妇家出来,赵同元很激动,信心倍增,“李县长,咱们现在去下一个村?”


    李小南摆手,“不用了,你现在就回去开会,我只想听见一个声音,能不能做到?”


    “是,”赵同元站的笔直,给李小南敬了个礼,“保证完成任务。”


    自打从大柳乡调研回来,李小南就开始了连轴转的生活,先是就泳装产业一事,提交议题,在县长办公会上过了。


    紧接着,成立了泳装产业专项工作组,她任组长,负责总体工作。


    大柳乡党委书记赵同元任副组长,主抓生产工作。


    县经贸委副局长耿怀民任副组长,负责政策对接工作。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办公室。


    李小南将材料放在办公桌上,张家华瞥了她一眼,皱眉道:“站着干什么,你又不是第一次来我这。”


    “好的,张市长。”


    李小南点头坐下,心里却在吐槽,这话不严谨,以常务副县长的身份过来,怎么不是第一次!


    如今,跟以前能一样吗?


    以前她代表着周海洁,现在代表着她自己、代表着广南县,向上级政府要政策、要扶持、要资金,可不得谨慎。


    张家华翻阅着方案,越看越吃惊,李小南下调,满打满算,也才两个月,折腾出这么多东西来,确实不错,是个人才。


    他自己就是搞经济的好手,自然看得出,这份方案可行性。


    要他来说,唯一的瑕疵,就是太过保守,市场瞬息万变,搞试点纯粹在浪费时间。


    当领导干部的,没有魄力,畏首畏尾,能成什么大事?


    张家华赞赏道:“小南同志,方案做的不错,看得出你用心了。”


    随即,他话锋一转,“周书记跟我说时,我只当小打小闹,现在看来,大有可为呀,完全可以搞得大一点嘛!”


    李小南:……


    张家华是一点没变,自打有了周海洁支持,行事作风,一扫从前的谨小慎微,做事大开大合。


    “张市长,原本计划,是想搞集群化生产,但县里的某些同志,心存顾虑,总要让他们看见成效,才更好推进工作。


    好在吴书记和郑县长支持,要不工作,确实很难展开。”


    李小南的话很直白,她想搞,但是有人拖后腿,搞不动。


    涉及到此类人事关系,张家华彻底闭了嘴。


    哪怕是市委书记,也不能直接干涉县常委会的工作。


    “我看你方案中提及的大柳乡,靠海是不是?”


    李小南回道:“只有三个村子挨上了。”


    张家华摆手,那都不重要。


    在02年,拨款不能直接标注‘泳装产业扶持’,毕竟当下,泳装还处在非正经产业的尴尬阶段。


    不然,哪有广南县的搞头。


    张家华举着笔,思考着这笔钱,要怎么走。


    突然,他的目光扫到,去年下发的‘农村工作会议’,其中扶持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政策,倒是能靠一靠。


    “这样吧,我先给你批150万的水产加工设备购置补贴,后续再拨48万的渔民转产转业培训费。


    对了,这笔钱,需要你们县农业局补报一份材料,关于发展沿海编制业、促进渔民增收的请示。”


    李小南张了张嘴,这波操作,她只想大喊666!


    难怪周书记让她来找张市长,这是个高手!


    张家华没好气的白了她一眼,他这般殚精竭虑、为谁?!


    “你张那么大嘴干什么,有哪不对吗?


    就问你,搞泳装,用不用机器,要不要培训,顺手就编点渔网呗,很困难吗?”


    李小南收回下巴,果断摇头,“不难,张市长,只要给批钱,我们什么都能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