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一颗红心向太阳

作品:《九零:被瞧不起?呵呵我成功上岸

    李小南摆手,“让他进来吧。”


    林妍点头,转身出去。


    不多时,于立承便走了进来,“李县长。”


    李小南放下笔,“立承同志来了,先坐,说吧,什么工作这么着急?”


    于立承坐稳后,将汇报材料推到李小南面前。


    “李县,这份是一期入驻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遇见的困难。


    下面那份,是我对县内未入驻商户,进行的问卷调查。


    许是看见了一期的成功,不少企业朝我打听,他们入驻园区的意愿,非常强烈。您看二期工程……是不是该提上日程了?”


    他跟李小南打了这么久的交道,自然知道,领导最关心什么。


    当初,他选择去经开区筹备领导小组当负责人,就是为了提副处做准备。


    当这一天,真的来到时,他整个人恍恍惚惚。


    更何况,李小南给他的,不仅只是管委会主任,还有副县长人选的提名。


    别看这二者,都是副处级干部,但本质上区别很大。


    管委会主任不分管业务部门,在协调上,总归有些被动。


    可副县长不同,手底下有具体分管的职能局,开展起工作来,底气更足。


    士为知己者死,如果可以,他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李县长看看,他真的是一颗红心向太阳啊!


    李小南翻动着手中材料,余光瞥了眼强装镇定的于立承,知道他这是着急了。


    新官上任还得烧三把火呢!


    更何况是新机构的成立,于立承急于做出成绩,她能理解,但不能让他瞎干、蛮干。


    李小南抬头,将材料放下,“立承同志,一期成功,证明了我们路子没错,但只是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而二期要面对的,是‘从有到强’的挑战。”


    闻言,于立承立刻收敛了脸上笑容,身体微微前倾,做出认真倾听的姿态。


    李小南的手指,点在汇报材料上,“心里有火是好事,但步子不能乱。这样,二期可以启动前期工作,但目前的重心,先放在解决一期的困难上。”


    说着话,她拿起座机:“小林,通知各大局一把手,下午两点,县政府大会议室,开专题会研讨会。”


    电话挂断后,她又看向于立承,“你准备准备,把问题和方案都在会上说一说。”


    见二期有望,于立承又重燃斗志,“好的,领导,那我先回去准备。”


    李小南摆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下午两点,各部门负责人准时到场。


    于立承跟在李小南身后,走进会议室,经过几个小时的打磨,他带着新整理的材料和笔记,坐在李小南下首。


    李小南没有废话,开门见山道:“各位同志,今天喊大家过来,不唱赞歌,只找问题。


    泳装产业集群发展,获得初步成功,企业赚了钱,县里收了税,还解决了部分就业。


    但现在,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立承同志,你先说说,一期入驻企业现在反映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园区运营中暴露了哪些短板?大家讨论讨论,想想解决办法。”


    于立承翻开笔记本:“李县长,目前最棘手的两个问题,一是‘人’的问题,二是‘名’的问题。”


    见众人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于立承详细道:“自从广南泳装做起来,用工成本明显上升,熟练工,特别是能看懂图纸、会用电动缝纫机、手脚麻利的车工,非常紧缺。


    现在南方几个省的工厂也都在招人,他们工资开得高,咱们这离得不远,不少熟练工都跑那边去了。


    肯留下的老师傅都成了香饽饽,企业互相挖人,工钱自然水涨船高,但生产效率提升却十分有限,园区内那几家企业,都是叫苦连天。”


    “第二个问题更棘手,我们‘广南泳装’的质量好,但名头不够响亮。”


    于立承带着几分无奈,“产品推广工作,一直都没什么效果。


    在国内市场,客户更青睐‘连市泳装’、‘晋江泳装’这些牌子。”


    会议室内气氛,变得有些沉闷。


    这两个问题,一个是生存压力,另一个是发展天花板,都极为现实。


    劳动局局长刘文武推了推眼镜,率先打破沉默:“李县长,于主任说的用工问题,确实是燃眉之急。


    南方工厂的虹吸效应很强,我们硬拼工资待遇不现实。


    我认为,咱们得换个思路,人咱们抢不过,但我们可以培养更多的人啊!”


    李小南抬头,“详细说说。”


    刘文武具体道:“李县长,我认为可以将乡镇的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特别是那些因为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务工的妇女同志,开展为期一到三个月的免费缝纫技能培训。


    教师可以从园区中的老师傅里选,政府给予教学补贴。


    考核合格的,直接‘点对点’输送到园区企业,这样既能快速缓解眼下的‘用工荒’,也能促进本地就业,把人才留在广南。”


    “这个办法好,立足本土,解决实际问题。”李小南表示肯定。


    她想了想,继续道:“这样吧,由劳动局牵头,管委会配合,妇联的同志也参与进来,做好动员和组织工作。培训要注重实效,让学员们快速掌握技能。”


    这时,发改局局长刘庆宝突然开口:“李县,光培训可能还不够,要知道,留在广南没外出务工的妇女,大部分要照顾孩子,这个问题我们也要考虑进去。”


    于立承接过话头,“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南方经验,由园区统一规划,加快配套‘职工公寓’和‘子弟学校’的建设?


    让工人既能照顾孩子,又能安心工作,这样哪怕赚的少,也能留住人。”


    李小南微微点头,“长远看,这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立承同志,这件事管委会要纳入二期规划,尽快调研论证,拿出方案。”


    “好的,领导。”于立承点头应下。


    教育局局长王青山举手,“李县,我也有个建议。”


    “哦?”李小南笑道:“说说,今天喊大家过来,就是要群力群策、畅所欲言。


    不管对不对,先说出来嘛!大家讨论讨论,总能找到对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