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百密一疏?

作品:《九零:被瞧不起?呵呵我成功上岸

    耿少华给其余人使了个眼色,三人很快行动起来。


    郑荣见时间差不多,委婉道:“耿处长,一会儿十点,我还要去市里开会,就先失陪了。您放心,小南县长在这,有什么事,她可以全权做主。”


    耿少华笑道:“郑书记客气了,您忙您的,来之前,祁副厅长就嘱咐过,检查可以,但不能耽误基层的工作。”


    郑荣寒暄两句过后,先一步离开。


    耿少华从烟盒里磕出一支烟,一边点火,一边朝李小南道:“走,出去透口气。”


    李小南点头,知道耿少华有话要跟她说。


    刻意压后半步,让他走在前面。


    耿少华站在窗边,颇为感慨,“真是时间如流水,一晃几年,你和小才都开始独当一面了。”


    “是啊,我还记得,刚去部里那会儿,就是跟着您下去考核干部。”李小南说着话,眼中闪过一抹追思。


    “哈哈,”耿少华大笑,“当时我就觉得,你行,刚上班的小孩,能把考核材料写的那么规范,全国也找不出几个来。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个老组工呢!”


    李小南摆手,“耿处,您就别再夸我了,那时候能写好,还不是您教得好。”


    耿少华笑着摇了摇头,他深吸了一口烟,目光望向窗外的街景,语气从怀念,转向了正题。


    “小南啊,跟老领导通话时,她把你狠狠夸了一通,说广南经开区是你一手搞起来的,思路清、动作快、魄力足。”


    李小南语气里透着几分无奈,“耿处,您可别听海洁部长夸大。主要是郑书记和县委班子决策果断,方向把的准,我就是落实执行而已。


    我们广南作为县区,能争取到经开区这块牌子不容易,说是如履薄冰,一点也不夸张。


    我们生怕出半点差错,辜负了省委领导的信任。”


    “嗯,有这个心态就好。”耿少华微微颔首,弹了弹烟灰,“干工作,尤其是经济工作,胆子要大,但步子得稳。特别是用地这一块,红线底线,一丝一毫都碰不得啊!”


    他瞥了李小南一眼,刻意压低了声音,“现在省里对耕地保护、用地规范三令五申,厅里压力也大。


    这次调研,表面是常规督导,实则是要我们抓典型,杀鸡儆猴。咱们私交归私交,但大面上,也得过得去。”


    这话里的意味很深。


    既是提醒,也是把丑话说在前。


    李小南正了正脸色,“耿处,我明白。您放心,广南经开区是新成立的,目前只有泳装产业园建设,涉及到规划用地,手续都是齐备的。”


    说到这,她轻笑一声,“说句不好听的,查新建园区,您怕是要无功而返。”


    耿少华将烟头摁灭在窗台,笑着道:“没问题最好,我们也好速战速决,接下来还有不少地方要去呢!


    实话告诉你,本来你们广南也不是突破口,要不是你们市里提交的名单里有广南县,我们一般很少选择新园区。


    这次督查三个月,各组都带着指标,就是要查出问题,谁也不想浪费时间。”


    李小南心思一动,看来督导检查,不止是他们秦城啊。


    她面上不显,微笑着点头:“理解,你们最辛苦了。”


    “走,进去吧!”


    耿少华收敛了笑容,又恢复以往的严肃,他大手一挥,率先向会议室走去。


    会议室内,督查组另外三位成员已经坐好,桌上摊开了笔记本和相关政策文件。


    骆勇川、曲震和于立承均已就位,准备随时解答问题。


    耿少华在主位坐下,没有多余的客套,直言道:“李县长,那我们就不耽误时间了。


    先请县里就经开区,特别是泳装产业园的规划、立项、土地审批、占补平衡的落实情况,做一个简要汇报。


    重点是土地来源、审批流程和现有企业的用地情况。”


    “好的,耿处。”李小南看向国土局局长骆勇川,“骆局,你来汇报一下。”


    骆勇川早有准备,不紧不慢的,将整个过程,尤其是涉及的土地环节,阐述得明明白白。


    汇报期间,检查组成员不时低头记录,或快速翻阅手边对应的卷宗核对。


    汇报完毕,耿少华点了点头,未做评价,直接进入下一环节:“好,现在开始查阅档案。


    重点是土地征收批复文件、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以及补充耕地项目的验收文件。”


    一声令下,督查组成员立刻行动起来。


    会议室内,只剩下翻阅纸张的沙沙声。


    督导组成员偶尔会交换意见。


    李小南坐在一旁,神色平静,但余光不断扫向对面。


    她对自己的工作有底气,但也深知,省里下来督查的严肃性,任何一丝疏漏,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别忘了,耿少华说过,他们是带着指标下来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突然,一位年轻的督查组成员放下手中的笔,眉头微微皱起,他拿起一份文件,仔细看了看,又对比了一下电脑屏幕,脸上露出疑惑。


    他抬头,看向组长耿少华,低声问道:“耿处,您来看一下,这块地的占补平衡项目编号,在系统里备案的面积,和他们档案里,留存的项目验收报告上的面积……好像有出入。”


    声音虽轻,但在落针可闻的会议室内,确实格外清晰。


    骆勇川的心,猛地一下收紧,所有材料,都是他一一过手的,怎么会……


    他的目光,死死盯住那位成员,又十分紧张的看向李小南。


    耿少华瞬间严肃起来,他俯身看向电脑屏幕,又接过那份纸质验收报告,目光在两个数据之间,来回扫视。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李小南没有立刻凑上前,她对专班的工作有信心,心里更倾向……督导组成员看错了。


    耿少华比对了一下,眉头紧紧皱起。


    他直起身,没有看李小南,而是直接问那位年轻成员:“具体数据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