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拿下雀沟

作品:《随身灵泉

    “只是注册了一家公司,他们几个投了五十万。当初商量的时候,本就是为了你而注册的,只是担心你不肯接受,才说让你参股。现在他们遇到了难关,也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所以让我找机会把这些手续转交给你。”


    “你怎么不早告诉我?”


    上次见他们的时候,我也想让你知道,可他们说你正在创业关键期,嘱咐我不要打扰你。其实那次见你,我就想开口,但话到嘴边,却不知该怎么说。


    莫天扬心里微微一沉。自己的处境,王传林他们想必都清楚。正因为清楚,他们有事才不愿拖他下水——就连他盖房子的钱,都还是他们借的。


    “涛哥,现在要帮王哥他们渡过这个难关,需要怎么做?”


    “钱。我把自己那点积蓄全都拿出来了,可根本填不上那个窟窿。光是保释就得几百万,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得上亿。天扬,他们带话出来,说让你好好干,等将来他们出来了,就来给你打工。”


    张学涛话音落下,莫天扬心头蓦地一酸。虽是生意伙伴,但他能有今天,离不开王传林他们一路的支持。如今他们自身难保,却还在替他着想,这份情义,让他喉间发哽。


    突然之间,莫天扬心中一动——灵泉空间里那株老山参蓦地浮现于脑海。他深吸一口气,说道:“涛哥,我明天去找你。”


    “天扬,你的心意大家都明白。王哥人脉广,现在正想办法周转,或许还有转机……”


    “明天见面再细说。”


    没等张学涛说完,莫天扬挂了电话,心情却愈发沉重,仿佛又回到当初被莫老三一家欺负、打断腿时那般无力。


    他不想被人看出情绪,收起手机朝大院走去。不远处正与小狼追逐的小白似乎察觉到他心情低落,快步跟上来,大脑袋轻轻蹭了蹭他的腿。


    莫天扬抬手揉了揉小白的头,一人一犬沉默地走进院子。此刻院内机器轰鸣,只有边上还留有一条供自卸车通行的土路。


    他沿着坑洼的小路走进正在内部装修的二层小楼,望着即将完工的建筑,心里更不是滋味。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起来。莫天扬看了一眼屏幕,深吸一口气,接通了电话。


    “思雨,怎么了?你也要分屠苏?”


    “说什么呢,快回来!”


    莫天扬有些疑惑,但还是转身走出大院。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拍了拍小白的背,“你自己去玩吧。”


    帐篷底下,刘思雨、颜若曦和陈峰正有说有笑,颜若曦手中还翻着一叠文件。


    不等莫天扬走近,陈峰就兴奋地喊道:“天扬,雀沟我们拿下了!”


    莫天扬脸上顿时露出喜色,原本郁结的心情也明朗了几分。他快步走过去,问刘思雨:“他们没提什么条件?”


    刘思雨轻笑一声,“你现在可是沛川点名看好的红人,就算他们有想法,也得掂量掂量万一传回沛川会是什么后果。更何况你承包雀沟是实打实出钱的,有了这笔资金,村里就能减轻不少负担。”


    “一亩地多少钱?”


    “整条雀沟总共有一千八百多亩,但实际能用的也就七八百亩。村里报表上是这样,乡里也给了一些优惠,每年承包费三万。如果你承包下来,等到三轮承包期的时候就直接给你确权。不过每年开始时都得提前把承包费交到村里。”


    “三万?这么多!”陈峰几人不由得皱了皱眉。三万对有钱人或许不算什么,但在青木村这一带,绝不是小数目。他们一心为莫天扬着想,觉得这个价格实在偏高。


    莫天扬却淡淡一笑,“峰叔,这可是一千八百多亩地啊。就算只有七八百亩能用,您想,雀沟今年着了火,积下大量草木灰,光是卖灰就够回好几年的本。更别说沟里还有不少没烧透的胡杨、红柳——冬天拉回来烧炕,能省下多少柴火钱?”


    陈峰点点头,“那我去找胡标他们进去看看。”


    莫天扬眼神微动,“不用。让标叔去大队说一声,雀沟我已经承包了,里面的木头谁想要就自己去搬。”


    陈峰连忙摆手,“天扬,雀沟里的胡杨、红柳好多都是百年以上的。这些天我们没事也下去转过,不少还能用。你事业刚起步,往后用木料的地方多着呢。那些材料就算不能盖房建屋,拿来修羊场、建机场,或者别的地方都能派上用场。现在正好农闲,我们几个先动手,把能用的都弄回来。”


    “峰叔,雀沟里树木太多,就咱们几个人手不够,还是得多找些人手。”


    陈峰应声道:“行,这两天先修条路,上下也方便。”


    “修路的事交给我,我去找吕建国,他们有挖机,一会儿就能弄好。”


    “成,那我和胡标他们去看看路修哪儿合适。”


    莫天扬望向雀沟的方向,眼神闪烁,心里已有打算。“我过去就行,您去找标叔他们商量一下,看需要多少人。有工具的最好,再问问附近村子有没有钩机,到时候我们把树根也全都挖出来。”


    莫天扬心里自有盘算。事业刚起步,有些话还不便对胡标、陈峰他们明说。但他相信,只要给他时间,一定能带动青木村发展起来。


    而发展之首,在于水源——仅靠家里一口井,远远不够。他第一次进山,就是为了寻找可引下山的水源。一旦成功,雀沟就会成为未来的蓄水地。这一切陈峰他们尚不知情,因此他得提前布局。


    有人就好办事,加上吕建国本来就是搞建筑的,听了莫天扬的建议,很快选定了修路的位置。


    “吕哥,麻烦你了。花费多少,到时候你跟我说一声。”


    吕建国笑笑,“没问题,明天一天就能搞定。”


    夜幕降临,众人聚在餐厅里。莫天扬抱着一坛屠苏走进来,大家眼前顿时一亮。


    “天扬,这一坛屠苏至少好几千吧,你真舍得?”


    莫天扬看向调侃他的陈宏利,“还真舍不得。你们几个现在驾驶证都拿到了,车过两天就回来,以后就别喝酒了。”


    “那怎么行?我以后不开车就是了!”


    说笑间,莫天扬给大家斟上酒。人们边吃边聊,酒过三巡,莫天扬看向胡标、陈峰和曹勇:


    “标叔,人手找得怎么样了?”


    “人没问题,每人每天八十,中午管一顿饭,能吃饱就行。暂时找了五十个,不够再说。”


    “行,那峰叔、慧姐可就得多辛苦了。”


    “人是不少,就是还没找到钩机。”


    “吕建国有门路,他说他来想办法。”


    当送走最后一位客人,等到刘思雨和颜若曦都睡下,莫天扬才独自回到自己的房间。大半天强撑的笑容终于卸下,其实他心里一直压着王传林他们的事,沉重得几乎透不过气。


    进入灵泉空间,满目是果实累累的西红柿和黄瓜,还有那几乎没人认得的金银枣,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莫天扬却只觉得无奈——这些蔬菜瓜果、农作物,若真能迅速换成现钱,该有多好……


    他轻声叹息,走向移栽老山参的那片区域。经历几次空间演变,老山参所在的土壤泛着隐隐的火红色。最中央那株老山参的株干已有拇指粗细,周体给人一种苍劲,仿佛蕴藏着岁月的力量。莫天扬内心挣扎不已。


    当初在青木山发现它时,就已有近百年的参龄。经过灵泉空间数次滋养,如今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它到底有了多少年份。


    王传林他们出了事,急需一大笔钱。他手头没有现钱,空间里的水产品、蔬菜瓜果又难以迅速变现,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有这些老山参。


    沉默了许久,他的目光终于从中央那株参王身上移开,落向周围稍小一些的老山参。他实在不忍让那株百年参王断了生机。


    蹲下身仔细辨认,莫天扬忽然眼睛一亮——从参芦和叶片的形态判断,最早移栽进来的这批老山参,年份至少也在三十年以上,其中更有一些超过了五十年。这样的老山参,拿出去每一株都价值不菲。


    他绕着参地走了一圈,最终挖出十几株五十年以上的老山参,又小心取了两株接近百年的。


    将参收好,莫天扬轻轻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这些能卖多少钱,够不够把李红军他们保释出来……


    就在这时,他心头忽然一动——想起那个很久没去的平台角落。上次在沛川黑市捡漏,他随手收来一幅古画,之后一直没留意。若那是真迹,或许能多换一些钱。


    他走向那片几乎被遗忘的角落,西红柿、黄瓜、豆角和茄子的植株比之前粗壮了许多,零星散落的老山参和黄芪种子又长出新的嫩苗,每一株拿出去都足以令人眼红。


    莫天扬找到了那幅卷轴,轻轻展开。一瞬间,一股古朴的气息迎面而来,其中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墨香。


    他对古画完全是个外行,但灵泉空间赋予他的感知远非常人可比。


    画面描绘的是一群古人在夜间游园的场景。虽不懂鉴赏,但图中人物神态生动、笔意流畅,莫天扬直觉这幅画并不简单。


    他伸手轻轻触摸纸面,心头微微一动——一种厚重而润泽的触感自指尖传来。


    难道,这真的是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