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天下终将归于一体

作品:《大庆:签到北齐,我成无敌统帅

    还有什么好比的呢?认输吧。


    这一顿酒,躲不掉了。


    凌玉哈哈大笑,心中也有所领悟。


    平时 ** 打斗习惯了,今天治病的经历让他感受到完全不同的心境。


    这种体验净化了他的心灵。


    过去,凌玉一直认为世上没有不可杀的人。


    但现在,他开始有不同的看法。


    突然间,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偏离了最初的信念。


    或许强大的力量会让人迷失自我,洛青阳不就是这样堕入魔道的吗?


    凌玉惊出一身冷汗,幸好这次和李莲花交流了一番。


    “李神医,今日与您 ** 言欢,实乃幸事。”


    凌玉微笑着将杯中竹叶青一饮而尽,眼神明亮如星。


    李莲花亦展颜回礼,却隐约觉察出凌玉身上散发出一种不同于往日的气质,愈发澄澈通透。


    “凌兄近日是否又有进境?”


    凌玉轻轻摇头,嘴角含笑:“不过是有所领悟罢了,并未真正突破。”


    然而,他眉宇间掩饰不住的喜悦已悄然透露出答案。


    李莲花由衷欣慰,全然没有半分艳羡之意:“凌兄果然非凡,每回相见总令我惊叹不已。”


    “我浪迹四海,虽未涉足江湖纷争,但江湖上关于凌兄的传闻却从未断绝。”


    “那韩国的姬无夜……”


    凌玉未置可否,仅淡然一笑。


    李莲花继续说道:“姬无夜勾结罗网,若非凌兄这般才智与胆色,谁能办到此事?”


    凌玉沉默片刻,缓缓道:“他当初派人挑衅,更伤我友,自取 ** 。”


    此言从旁人口中说出或显突兀,但由凌玉道来,却让人觉得理所当然。


    “凌兄此番是否准备回齐国?”李莲花问道,“还盼您心中常念天下苍生。”


    他举起酒杯,目光笃定地看着凌玉,已然猜到对方的意图。


    凌玉若回齐国,必是开启一统江山的大计!凭他目前的修为,这世间除少数隐世高人外,又有谁能拦住?


    凌玉颔首应允:“庆国覆灭后,齐国并未苛待其民众。


    李兄大可安心。”


    稍顿,他又补充道:“若有李兄相助,我自当感激不尽。”


    李莲花听出了话中深意——凌玉是要他先图谋熙国。


    内心虽不愿深陷权谋争斗,但他顾虑战乱会给黎民带来苦难,终究难以割舍这份责任。


    既如此,何不答应?


    念头闪过,李莲花终于点头:“莲花楼仍会在熙国活动,望镇南王善待我国百姓。”


    这次,他称呼凌玉为‘镇南王’,而非‘凌兄’。


    双方心照不宣,彼此明白各自的立扬。


    李莲花代表熙国,凌玉则象征齐国。


    他们都是各自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从凌玉的态度来看,若齐国皇位归于他,对两国或许都是好事。


    李莲花如今实力恢复巅峰,又有熙国诸多高手襄助,在朝堂之上亦占据一席之地。


    从前隐退是为了自身安危,如今重归江湖,却是为了熙国百姓。


    这是两个男人之间的默契,虽无太多束缚,却彼此深知对方定会倾尽全力。


    “凌兄医术冠绝天下,不知可否赐教一二?”


    “正事说完,我也该多向您讨教才是。”


    李莲花搁下酒杯,搭着凌玉肩膀,挤眉弄眼地道。


    凌玉被他模样逗笑。


    这才是那个表面糊涂实则聪慧绝顶的神医李相夷。


    “行啊,不过代价不小。


    李兄,你得再请我饮十顿酒。”


    “别说十顿,二十顿、百顿又如何?”


    李莲花挥挥手,大大咧咧地回应。


    他如今信心满满。


    旁边方小宝则小声抱怨,暗中盘算些什么。


    “你倒是爽快,可最终还不是我掏腰包?”


    凌玉与李莲花均为顶尖高手,自然听见了方多病的埋怨。


    凌玉身后下属忍俊不禁,看向李莲花的眼神似有调侃。


    李莲花尴尬地笑笑。


    “喝酒!此酒好生畅快!”


    凌玉并未在意醉意,直接晕倒。


    这一夜,凌玉难得入梦。


    梦中,他化身为平民,经历一世人生。


    醒来后,凌玉若有所思地望向天际。


    或许正是先前所用之物的作用所致。


    应是无意识触发的某种力量。


    效果却十分明显。


    凌玉心境更加澄澈,两次洗礼令他更为笃定。


    酒醒后,凌玉发现身边属下严阵以待。


    这也让他能够如此坦然。


    另一侧,李莲花与方多病依旧沉睡。


    沉吟片刻,凌玉将《怜花宝鉴》中医术篇章摘录成书赠予李莲花。


    于凌玉而言这东西并无太多意义,但对李莲花来说却是稀世珍宝。


    也许昨日的随性之举启发了他。


    换了往常,凌玉或许会有顾虑,但昨日之后,他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


    我心如镜,纤尘不染。


    进入修炼尾声,心境修为比武学进步更为重要。


    不知不觉间,凌玉已然更进一步。


    此刻,郊外农庄内。


    李莲花摇摇头,宿醉让他略显恍惚。


    他调动真气,将体内残余酒意驱除。


    今日还需义诊,保持冷静尤为关键。


    稍有差池,都会使病人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


    尽管这种几率极低。


    “师父,快来瞧瞧这是什么!”


    这时,方多病的声音在李莲花耳畔响起,充满欣喜与困惑。


    循着方多病指示的方向,李莲花靠近,迅速察觉异样。


    桌上怎会多出一本书?


    莫非……


    李莲花脑海中闪过一丝念头。


    这是否是凌玉留给他的?


    翻开书册后,李莲花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无误。


    “李兄,江湖少了莲花楼定少了许多乐趣,既如此,这怜花宝鉴送给你。”


    “谢什么,下次回国时,希望别忘了咱们的约定。”


    人去而书存。


    凌玉的话语犹在耳边。


    他凝视着手中的怜花宝鉴,只一瞥,便深深感受到此书的价值。


    若是将怜花宝鉴放入江湖,即便是九品高手也会竞相争夺,即便是大宗师级别的强者或许也会心动。


    这怜花宝鉴堪称不下于观音垂泪的珍品。


    然而,凌玉毫不犹豫地将它交给了李莲花。


    李莲花自是懂得凌玉的心思,他真正垂涎的是熙国。


    留下怜花宝鉴,也许是对李莲花惺惺相惜的认可。


    纵使没有这份宝鉴,李莲花也没有其他更优的选择。


    毕竟凌玉所言非虚,天下终将归于一体。


    凌玉对齐国庆国的发展略有耳闻,虽不及庆帝在位时那般辉煌,但也已有诸多进步。


    熙国的行程很快结束,在途中,凌玉常听见百姓谈论一位神医,每当莲花楼现身,这位神医便随之而来。


    他医术精湛,救贫济困,几乎不收费,就算收费,也只是针对那些富商权贵。


    这让凌玉对李莲花产生几分敬意。


    他本非善男信女,一向果断狠辣,但对李莲花这般看淡江湖纷争、一心治病救人的行为,虽不理解,却选择尊重。


    是以,他留下的怜花宝鉴,依旧完好无损。


    至于对方能否领悟其中深意,已超出凌玉的考量。


    此时,他已走遍整个熙国,即将踏入齐国境内。


    眼前的景致渐渐熟悉,即便凌玉心志坚定,此刻亦难掩心绪波动。


    这段旅途虽不算漫长,但在离开熙国之际,他却有不少感悟,甚至泛起一丝惆怅。


    再度靠近,便已进入齐国的疆界。


    这次,凌玉选择了另一条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