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为君者当以社稷为重
作品:《大明:五煦之力,你拿什么挡?》 “老二,你不去把咱那……三位爹接回来?”
朱高炽搓着胖手,脸上写满了担忧,那双小眼睛不时瞟向窗外,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洪武朝的景象。
朱高煦懒洋洋地靠在椅子上,指尖轻轻敲击扶手,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不急,我回来那会儿皇爷爷正准备和仨老头谈事呢,多给他们父子多聊一会儿吧(?ω?)~”
朱高炽和扬武炽闻言,那张圆润的脸顿时皱成一团,活像个刚出笼的肉包子,眉头紧锁,嘴角下撇,表情复杂得能拧出水来。
朱高炽:(ー ー゛)啊这……
扬武炽:希望咱爷爷真的是和仨老头在正常谈事情……
朱高炽深吸一口气,终于把憋在心里的问题问了出来:“……真的不会出事么?”
“放心,不会的。”
朱高煦答得干脆利落,面上风轻云淡,仿佛那真是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嘴上是这么说,但朱高煦此刻心里想的却是——在永乐大帝应了朱元璋那声“爹”之后,恐怕就是他朱高煦亲自出面都不管用了……
想起那一幕,朱高煦不禁在心里叹了口气。
为了确保自家爷爷暴怒之下不至于把永乐大帝给揍死,他朱高煦可是“忍痛”把自己的亲老子朱老四,以及扬武煦的亲老子朱棣都给推出去替永乐大帝平摊伤害了……
这招祸水东引……不,是祸水共担之计,可是他苦思冥想后的结果。
都做到这个份上了,还要让他朱高煦怎样啊?!!
就眼下洪武朝的那种局势……
真正能确保能从暴怒的朱元璋手里救下仨老登的,也就唯有马皇后了。
朱高煦只能在心中暗自替仨老登祈祷。
希望在乾清宫伺候着的太监宫女们能有点眼力见儿,早点儿把马皇后叫去,仨老登也好早些脱离苦海,在老父亲手底下少遭点儿罪……
不管怎么说,自家爷爷终归是不可能将他的四儿子们给团灭的;
仨老登顶多受些皮肉之苦,绝不会有性命之忧。
他朱高煦只需估摸好时间,挑一个自家爷爷气消了的时间去洪武朝把仨老登接回来就行了。
至于自家爷爷什么时候才能把这口气给顺下去……
朱高煦觉得等三十万大军班师回到京都的那天就刚刚好(?ω?)~
接近两个月的时间,足够那父子四人冰释前嫌,和好如初了……
想到这儿,朱高煦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抹狡黠的笑意。
……
仨老登集体去洪武朝两个月,同他们的老父亲“联络”感情没有问题,可问题是……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永乐朝和扬武朝堆积的政务该由谁处理?
朱高煦眨眨眼,一脸无辜地看向两位好大哥:⊙ω⊙你说嘞~
于是俩大胖都还没等到三十万大军正式拔营,就被朱高煦遣送回各自的朝代监国去了。
朱高炽临走前那副苦瓜脸简直能拧出水来,他拖着肥胖的身躯,一步三回头地看着朱高煦,眼神里写满了哀怨。
“老二啊...”
朱高炽还想做最后的挣扎,声音里带着几分哀求。
扬武炽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他嘴里嘟囔着:“过分了,真的过分了嗷……”
……那表情活像个被抢了糖果的孩子,委屈又无奈。
对此,朱高煦表示:(σ;*Д*)σ少废话!国顾好,不然把你俩腿打断!
朱高炽:(???;) ……
扬武炽:(?°?°?)……
俩大胖相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病相怜的悲哀。
那是一种“同为天涯监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默契;
一种“政务如山压顶来,兄弟共担苦中苦”的无奈。
他们知道,这次回到各自的朝代,将面临的是堆积如山的奏折和无穷无尽的政务,这种重压足以让任何正常人喘不过气来……
两大胖临危受命,回去监国之后……
好大伯朱标因一时好奇,想看看同为太子的俩侄子(虽说俩大胖在名义上还不是太子,但也仅仅就差一个名分了而已)平时都是如何处理政务的;
所以就让朱高煦带他到永乐朝和扬武朝各转了一圈,结果回来之后……
洪武太子标竟然道心破碎,直接陷入emo状态。
盖因每日工作量比他在老父亲朱元璋的高压政策下还要繁重的朱高炽和扬武炽,竟不约而同地在这位好大伯面前表示:
老父亲不在,我们每天要处理的政务都少了许多……?????>ω<)?处理起来还真是轻松口牙~
朱标当时就愣住了,那双一向温和的眼睛瞪得老大,仿佛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
……这特么什么新时代的牛马发言?
敢情大明朝的太子都是被皇帝当做无情的政务机器来用的是吧?!
话说你俩处理起政务来要不要搞得那么熟练啊喂?!!
这样衬托得他这个大伯——大明洪武太子标很无能啊卧槽(?ˉ??ˉ??)~
果然他朱标就不配当大明朝的太子……回去就向老父亲请辞太子之位吧!
突然感觉当一个不管事儿的逍遥王爷也挺好的……
朱高煦看着好大伯朱标那副失魂落魄的模样,无奈地摇头:( ̄ー ̄)emmm……
也不知道自家爷爷在知晓就是因为朱高炽和扬武炽在处理政务方面太过得心应手,极大的打击到了好大伯朱标的信心,以至于好大伯竟生出想辞去太子之位的想法的话……
他朱重八会不会一怒之下……拧下这俩大胖孙的狗头哦(¬_¬)~
“我不配当太子……我真的不配……”
朱标眼神空洞,嘴里喃喃自语,那副模样活像个被霜打蔫了的茄子,整个人都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朱高煦看着好大伯这副模样,心中既觉得好笑又有些心疼,连忙上前安慰。
“大伯,您别这样……”
朱标抬起头,眼中含着泪光,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怀疑和挫败感。
“高煦啊,你说我是不是很没用?连两个侄儿都比不上……”
朱高煦心里吐槽:不是您没用,是那俩货太卷了!
但面上还是安慰道:“大伯千万别这么想,咱大明各朝情况不同而已……”
然而朱标已经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整个人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笼罩着,对周围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
……
朱高炽和扬武炽跑回各自的朝代监国之后,要说三十万大军队伍中最绝望且无助的,就是咱们的皇太孙朱瞻基了。
尤其是在他大伯爷朱标陷入emo状态,几乎不关心周围的任何事情之后……
断腿尚未痊愈的朱瞻基无法骑马,只能乘坐马车返回京师;
而这个狭小的马车空间,却成了他从未经历过的炼狱……
左边坐着朱高燧,右边坐着扬武燧,可怜的朱瞻基被两位三叔夹在中间,如坐针毡。
隔着一层布帘,外面扬鞭赶车的正是扬武煦,那柄显眼的紫金锤随意放在车辕上,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这阵容,这配置,简直是为朱瞻基量身定做的“心理辅导专班”,只不过这辅导方式着实有些特别……
朱高燧率先打破沉默,那声音带着几分戏谑。
“桀桀桀…大侄贼~哭丧个脸做什么?”
扬武燧立即接话,语气轻快。
“(*σ′?`)σ来,笑一个~”
朱瞻基被夹在中间,感受着来自两侧的威压…那表情简直比哭还难看:(?皿? )?!!
笑肯定是笑不出来的,起码朱瞻基认为被俩三叔一左一右夹在中间,全身上下都被两道满是戏谑的目光扫了个遍的自己……那是万万笑不出来的。
有时候真就打心里觉得——人死了,要远比活着的时候舒服。
可惜马车里的这两位以及正在外面赶车的那一位,以及正在前面的马车里想方设法开导大伯爷的那一位(朱高煦)……他们是万万舍不得朱瞻基这个大侄贼去死的。
所以朱瞻基也只能一天天的在这令人窒息的奇特氛围中备受煎熬,心中不停祈祷大军早点赶回京都或是自己的断腿快点痊愈;
他也好早点从中解脱出来……
可惜伤筋动骨一百天,大军行进的速度也不会因某个人的意志而骤然加快;
这近两个月的煎熬……他朱瞻基是受定了!
每日的行程都是单调而漫长的。
天刚蒙蒙亮,大军就开始拔营出发,直到日落西山才再次安营扎寨。
马车颠簸在草原不平的小路上,每次震动都让朱瞻基断腿处传来钻心的疼痛。他咬紧牙关,强忍着不发出声音。
“大侄贼~”
朱高燧突然开口,打破了马车内的沉默。
“你看你又哭丧着个脸……难看!”
扬武燧接话道:“就是,笑一下又不会要了你的命~”
朱瞻基勉强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两位三叔,侄儿这腿实在疼痛难忍...”
“哎呀,年轻人忍一忍就过去了。”
朱高燧满不在乎地摆摆手。
“你可知你爷爷当年打天下时,受过比这重得多的伤,都没吭一声。”
扬武燧点头附和。
“正是,说起来……大侄贼你可知道这次回京,第一件事该做什么?”
朱瞻基心中一惊,面上却强作镇定。
“自然是遵医嘱好生养伤。”
“养伤是自然,但在这之前,恐怕还得先处理一些……家务事。”
朱高燧意味深长地说。
扬武燧轻笑接话。
“特别是某些承诺,可是你亲口许下的,若是出了什么差池……”
朱瞻基感到后背发凉,他当然明白两位三叔所指为何——那个关于孙氏的承诺。
每思及此,他就感到一阵心悸……
就在这时,马车帘子被掀开,扬武煦那张带着似笑非笑表情的脸探了进来。
“里面怎么样?没闷着吧?”
朱瞻基能看到扬武煦脚边那把显眼的紫金锤,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那锤头硕大沉重,锤柄上刻着精致的纹路,却掩不住它的凶悍之气。
他不由得缩了缩脖子,小声回答:“多谢二叔关心,侄儿还好。”
扬武煦满意地点点头,放下帘子继续赶车。然而那柄紫金锤的影像已经深深印在朱瞻基脑海中,让他不寒而栗。
每当马车颠簸时,他都能听到外面那把锤子与车厢碰撞发出的轻微声响,仿佛在提醒他什么……
旅途中的休息时间对朱瞻基来说更是煎熬。
大军每日行程严格,天刚蒙蒙亮就拔营出发,直到日落西山才再次安营扎寨;
每到休息时分,朱高燧和扬武燧就会“贴心”地扶朱瞻基下车活动筋骨;
朱高燧和扬武燧一左一右架着朱瞻基,在众目睽睽下“散步”。
士兵们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地围观,但那些偷偷投来的目光更让朱瞻基如芒在背。
“大侄贼,你可知道这次回京,朝中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你?”
朱高燧压低声音说。
“太孙殿下的一举一动,可都关系着大明的未来啊。”
扬武燧在一旁补充。
“特别是某些承诺,你既已许下,就应该……”
朱瞻基感到无数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有关心的,有好奇的,更有看热闹的……
他只能强装镇定。
“多谢两位三叔提醒,侄儿心中有数。”
但事实上,他的内心早已乱成一团。孙氏的一颦一笑不时浮现在脑海中,与眼前严峻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他知道自己许下的承诺意味着什么,更明白违背承诺的后果……
回到马车后,朱瞻基靠在软垫上,闭目假寐。
两位三叔的对话却依然传入耳中,一字一句都清晰可闻。
“你说咱们这大侄贼能不能明白咱们几个做叔叔的良苦用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