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玉泉山别院

作品:《不争宠的皇后突然无敌了

    晨雾尚未散去,府中下人穿梭于回廊之间。


    箱笼被轻手轻脚地搬运着,马蹄裹了棉布,车轮上了桐油,连呼吸都刻意放轻,生怕惊扰了尚在梦中的主子们。


    楚昭宁被珊瑚轻轻唤醒时,窗外还是墨蓝色的天。


    她困倦地眨了眨眼,琥珀已捧着鎏金铜盆过来给她擦脸。


    “姑娘醒醒。”珊瑚小声哄着,“咱们要去玉泉山了。”


    楚昭宁迷迷糊糊地被套上一件杏色薄纱衫。


    林嬷嬷检查着她的小荷包,里面装着薄荷脑、仁丹等防暑药物。


    卯时的更鼓刚响,宁国公府的朱漆大门在“吱呀”声中缓缓开启,十二辆马车鱼贯而出,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老国公和楚临岳、楚临漳骑着高头大马护卫在侧。


    十几个侍卫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四周,腰间佩刀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最前头的朱轮华盖车上,老夫人带着楚景茂和楚昭宁已经坐定。


    此时的楚昭宁正蜷缩在车厢的软垫上,小脸埋在翡翠的臂弯里,嘴角还挂着一点晶莹。


    旁边的楚景茂则枕在赵嬷嬷的膝头,圆润的脸蛋随着马车颠簸轻轻晃动。


    “明远。”楚战侧头看向楚临岳,说道,“路上警醒些。”


    楚临岳点点头:“祖父放心,孙儿已派人先行探路。”


    赵萱萱坐在第二辆马车上,身旁是熟睡的儿子楚景焕。


    她轻轻掀起绣着缠枝纹的车帘一角,看见丈夫骑着马在车队前方开道,挺拔的背影渐渐融入晨光中。


    第三辆马车上,姚瑶将女儿楚怡苓往怀里拢了拢,小丫头睡得正香,粉嫩的手指还攥着母亲衣襟上的珍珠纽扣。


    车轮碾过朱雀大街的青石板时,朝阳刚刚爬上城墙。


    楚昭宁被颠簸晃醒,揉着眼睛爬起来。


    透过纱窗,她看见街边早市蒸腾的热气里,小贩正将一笼笼蟹黄汤包码得整整齐齐。


    日头渐高时,车队已行至郊外。


    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稻田泛着新绿,农人戴着斗笠在田间劳作,与她在实验室里见过的全息投影截然不同。


    “姑娘看那儿。”翡翠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白墙,“那就是玉泉山别院。”


    楚昭宁眯起眼睛望去,离别院约莫还有三里。


    但已能看见依山势而建的白墙黑瓦,在苍翠的山林间时隐时现。


    车队行至晌午,终于抵达玉泉山脚。


    楚昭宁扒着车窗望去,只见远处白墙黑瓦的建筑群依山势错落。


    山脚下农田阡陌纵横,几个农人正弯腰耕作,听见车马声,纷纷直起身子张望,黝黑的脸上写满好奇。


    楚昭宁深吸一口气,山间清凉的空气沁入肺腑,带着松针和泥土的芬芳,与京城里永远混杂着脂粉与炊烟的气息截然不同。


    “确实比京城凉快多了。”她小声嘀咕,嘴角不自觉扬起。


    到达玉泉山别院的正门时,三十六岁的管家赵顺早已带着二十多个仆役早已候在大门前。


    见马车停稳,他连忙上前行礼,腰间挂着的铜钥匙串叮咚作响。


    “老奴已按夫人吩咐,将主院都收拾妥当了。”赵顺引着众人穿过影壁。


    除了老国公夫妇和楚临岳、楚临漳兄弟,其他人都是第一次来玉泉山别院。


    赵萱萱第一个下车,她环视四周,深吸一口山间清新的空气,眉宇间的郁色顿时消散不少:“果然比京城凉快。”


    姚瑶抱着女儿缓步走来,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别院门前的石狮子和两侧的银杏树。


    她注意到西跨院的飞檐比其他建筑略新,想必是近年修缮过。


    “老夫人小心台阶。”紫烟搀着老夫人下车时,老国公已经大步走向正院。


    正院三进格局比京城宅邸更为开阔,回廊下挂着竹帘,被山风吹得轻轻晃动。


    廊柱上钉着的铜钩都做成松果形状,地上铺的也不是寻常青砖,而是带着天然纹路的页岩。


    老国公、老夫人带着楚昭宁和楚景茂住主院,赵萱萱带着楚景焕住东跨院,姚瑶带着楚怡苓住西跨院,楚临漳则暂时在前院的书房休息。


    “都先回房歇着吧,午膳各自在屋里用。”老夫人发话道,声音里带着长途跋涉后的疲惫,“晚上再一道用膳。”


    众人如蒙大赦,纷纷跟着引路丫鬟散去。


    赵萱萱却站在原地没动,她招手唤来赵顺:“东跨院可都收拾妥当了?冰鉴摆在哪里?小少爷的摇篮放在何处?”


    赵顺搓着手一一应答,额头上又沁出汗来。


    这位二奶奶年纪不大,问话却句句切中要害,让他不敢有半分马虎。


    东跨院是座精巧的两进院子,院中一株老梅树亭亭如盖。


    赵萱萱踏进正屋,手指拂过雕花屏风,确认没有灰尘才满意地点头。


    她亲自查看了儿子楚景焕的摇篮位置,又命人将冰鉴摆在恰到好处的位置,既要凉爽,又不能直吹孩子。


    与此同时,西跨院里的姚瑶正轻拍着女儿入睡。


    她打量着屋内的陈设,黄花梨木的梳妆台,绣着折枝梅的屏风,窗下还摆着张琴桌。


    比预想的要精致,她暗自评价。


    楚怡苓在她怀里扭了扭,小手紧紧攥着她的衣襟。


    “三奶奶,要传膳吗?”门外小丫鬟怯生生地问。


    姚瑶轻轻摇头:“等姐儿醒了再说。”她低头看着女儿浓密的睫毛。


    正院里,老国公已经用完午膳,正坐在廊下喝茶。


    不一会,楚临岳和楚临漳前来向祖父母辞行。


    “路上小心。”老夫人叮嘱道。


    “祖父,祖母放心。”楚临岳笑着应道:“孙儿五日后再来请安。”


    老国公摆摆手:“去吧,别误了差事。”


    他的目光追随着两个孙儿的背影,直到他们消失在影壁之后。


    夕阳西下,楚昭宁真切感受到了别院与京城的不同,这里确实清凉宜人。


    她裹着薄被躺在拔步床上,透过纱帐看窗外渐暗的天色。


    山间的夜晚安静得能听见树叶摩挲的轻响,偶尔传来几声蟋蟀的鸣叫,反而更添静谧。


    想起还在打制零件的自行车,她轻轻翻了个身合上眼帘,决定还是等天气凉爽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