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火药配方

作品:《不争宠的皇后突然无敌了

    楚景茂离开戟荫院时,冬日的阳光正斜斜地打在青石板上。


    他揉了揉有些发僵的脸颊,方才书房中凝重的气氛仍压在心头。


    向父亲和两位叔叔行礼告退后,他转身穿过回廊,脚步不自觉地加快。


    转过一处假山,他终于停下脚步,一拳砸在身旁的梅树上,震落几片残雪。


    他的眼眶发红,喉结滚动了几下,才将那阵酸涩强压下去。


    楚景茂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刺得肺部生疼。


    他抬头望向琼琚院的方向,眼神逐渐坚定。


    琼琚院暖阁内,楚昭宁懒洋洋地倚在湘妃榻上手中把玩着一个铜制的小巧器械,脑子却在加速运转。


    铜器在她指尖翻转,发出细微的咔嗒声,如同她此刻纷乱的思绪。


    嫁给太子这件事像一块巨石压在她心头。


    说真心话,她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去。


    那深宫高墙里头,连喘口气都得看人脸色,哪还有自在日子可过?


    可选秀的圣旨就已下,抗旨便是大罪。


    再说崔令仪已经为这事愁得寝食难安,她看在眼里,心里更不是滋味。


    既然明知无力改变现状,倒不如坦然接受,既顺应了天命,又能宽慰祖母与父母的牵挂之心。


    更何况,她心里还藏着个念头。


    要是真当了太子妃,能做的事是不是就更多了?


    这些年她能做的实在有限,不过是让玉泉山庄帮着照应附近几个村子。


    虽不敢说让村民们大富大贵,但只要肯踏实劳作,至少都能温饱无忧。


    天旱时,她带人修建水车,引水灌溉。


    雨涝时,她又亲自踏勘地势,帮各村设计沟渠堤坝,抵御洪灾。


    附近村民得了宁国公府的帮扶,个个都念着好,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让造水车,大伙儿就凑钱。让挖沟渠、修堤坝,男女老少齐上阵,搬石头的搬石头,挖土的挖土。


    如今这几个村子,旱了有沟渠存水浇地,涝了有堤坝分流洪水。


    提起宁国公府,村民们无不心怀感激,这份情谊,也成了她心中最温暖的慰藉。


    “姑娘,元少爷来了。”绛珠无声地出现在珠帘外,黑衣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


    楚昭宁指尖一顿,铜器“咔”地一声合拢。


    她抬眼望向窗外,月光下,楚景茂的身影正穿过庭院。


    “让他进来。”楚昭宁放下铜器,迅速调整表情,换上那副惯常的慵懒神态。


    珠帘掀起时带起一阵清脆的碰撞声。


    楚景茂大步走了进来,带进一股寒气:“姑姑。”


    “坐。”楚昭宁指了指对面的绣墩,唇角微扬:“怎么这么早过来?”


    楚景茂在软榻对面的矮凳上坐下,咧嘴一笑,露出一排整齐的白牙:“刚从祖父那儿出来,想着您应该还没睡,就过来讨杯热茶。”


    楚昭宁轻笑,朝一旁的琼枝挥了挥手:“去煮一壶茉莉花茶,再拿些杏仁酥来。”


    琼枝应声退下,屋内只剩下姑侄二人。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


    楚昭宁看着烛光下少年紧绷的下颌线,忽然意识到什么,心头一紧。


    “我爹找你,是为了选秀的事?”她直接问道,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铜器表面的纹路。


    楚景茂点头,神色认真了几分:“嗯,祖父说,明年三月选秀,太子妃之位…恐怕非姑姑莫属。”


    楚昭宁的手指微微一顿,淡淡道:“哦?那你怎么想?”


    楚景茂直视着她,语气坚定:“姑姑若想入宫,我便去西北军营,替您铺路。”


    楚昭宁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你,要去西北?”


    “是啊。”楚景茂咧嘴一笑,故作轻松:“我早就想去军营历练了,国子监那些之乎者也,实在无趣。”


    他挠了挠头,做出一个嫌弃的表情,却在对上楚昭宁目光的瞬间僵住了。


    那双总是含着笑意的眼睛此刻正凝视着他,目光复杂得让他心慌。


    楚昭宁盯着他,目光复杂。


    楚景茂对她而言,是不一样的。


    他从小就跟在她身后,读书习字是她教的,兵法阵法是她带着学的,甚至连为人处世,都是她一点一点教出来的。


    与其说是侄子,不如说是她亲手培养的半个儿子。


    而现在,这个少年要去西北了。那个刀光剑影、生死难料的地方。


    她第一次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了动摇。


    “姑姑?”楚景茂见她沉默,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您不会舍不得我吧?”


    楚昭宁回过神,轻哼一声:“谁舍不得你?你去了军营,我省得天天被你烦。”


    楚景茂哈哈大笑:“那您可得趁我走之前多教我点东西,不然以后没人给您跑腿了。”


    楚昭宁垂眸,半晌才低声道:“……元哥儿,你真的想去军营?”


    楚景茂的笑容收敛了几分,认真道:“姑姑,我不是一时兴起。您知道的,我从小就想像曾祖父和祖父那样征战沙场。”


    楚昭宁抬眸看他:“可战场不是儿戏,会死人的。”


    “那您入宫呢?”楚景茂反问道,“难道就不是刀山火海?”


    楚昭宁一怔。


    楚景茂继续道:“姑姑,您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该知道,楚家不可能让您一个人去闯。我去西北,不是为了送死,而是为了将来能站在您身后。”


    楚昭宁的喉咙微微发紧。


    她忽然意识到,这个少年早已不是那个跟在她身后问东问西的小孩子了。


    他有了自己的抱负,有了想要守护的东西。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好。”


    顿了顿,她又问:“在我出嫁前,你能回来吗?”


    楚景茂毫不犹豫地点头:“能。我一定会回来送您出嫁。”


    楚昭宁轻轻“嗯”了一声,随即站起身,“既然你要去军营,我再教你最后一课。”


    楚景茂看着她走向内室,片刻后捧出个乌木匣子。


    匣盖开启的瞬间,他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


    “火药?”少年惊讶地瞪大眼睛。


    他又想起四岁时炸茅厕的时,到现在楚明雅见到楚昭宁都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楚昭宁唇角微扬:“改良过的。”


    这是她这几年来反复试验,反复验证得来的最佳配比。


    她取出一小撮黑色粉末放在铜盘里,用火折子轻轻一触。


    “轰”的一声闷响,火光骤起又灭,只在铜盘底留下一片焦黑。


    楚景茂倒吸一口冷气,这威力比军中的火药至少大了一倍。


    “配方在这里。”楚昭宁递过一张薄如蝉翼的纸,“记住后烧掉。”


    少年接过纸笺的手微微发抖。


    “为什么……”他声音发涩。


    楚昭宁将匣子推到他面前:“西北不太平,这个或许能救你的命。”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别告诉你父亲。”


    楚景茂郑重地点头,将纸笺凑近烛火。


    纸化为灰烬的刹那,楚昭宁突然开口:“还有。”


    “姑姑请说。”


    “凡事三思而行。”她的声音忽然变得严肃,“欲速则不达。”


    楚景茂怔了怔,随即挺直腰背,像小时候听讲时那样专注。


    “计谋再完美,也要给自己三天冷静期。”楚昭宁一字一句地说,“有时候换个角度,问题迎刃而解。”


    少年认真点头,姑姑的叮嘱他会刻在心里。


    “最后。”楚昭宁的声音柔和下来,“尽人事,听天命。事不可为时,退一步海阔天空。”


    楚景茂皱眉:“姑姑不是常说,事在人为?”


    “那不一样。”楚昭宁摇头,“拼命和送死是两回事。”


    她突然伸手抚上楚昭宁的小脑门,“我要你活着回来,明白吗?”


    少年喉头滚动,却说不出话。


    “我答应姑姑。”他终于哑声说,“一定回来送您出阁。”


    楚昭宁的手僵住了。


    她突然意识到,如果没有太大变化的话,明年此时她已身在东宫。


    到时,那个跟在她后面一起调皮捣蛋的侄子,将只能跪在阶下称她娘娘。


    这个认知让楚昭宁心头猛地一沉。


    以后连她的祖母、父母,将来见到她,都要恭敬地跪拜。


    一阵尖锐的刺痛攫住了她的心脏,让她几乎喘不过气。


    “好。”她勉强勾起唇角,“我等你。”


    楚景茂离开后,楚昭宁拿起《西北志》,伏在案前,朱笔在舆图上勾画出一条条可能的行军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