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戏曲要创新

作品:《穿越后,我成了最强曲圣

    像江凡这样年轻的人,还是头一次。


    关键,这年轻人怎么看着这么眼熟呢?


    “没错,请问这里是孟舒兰先生家吗?”


    “没错,孟舒兰是我奶奶。”


    俞宁说着让开位置说道:“你是哪位先生的后辈呀,我怎么没有见过你?”


    俞宁认为江凡是家中长辈派来拜访自己奶奶的。


    毕竟他们这一代人已经老了,逢年过节或者有别的事情的话,因为距离太远,一般就派家中小辈代自己跑一趟了。


    这样既可以让自己不用受颠簸之苦,也能让家中后辈们互相认识一下。


    但是俞宁还真没有见过江凡,但是就是觉得对方很眼熟。


    “我是苏正平老爷子介绍来的。”


    江凡说道:“前两天应该打过电话的。”


    说着两人已经来到了院落中,只见一位老人躺在一张躺椅上。


    此时老人也听到了动静,她急忙站了起来。


    “您就是孟舒兰孟先生吧。”


    江凡一个箭步走了过去,他急忙扶住了孟舒兰:“孟先生,你坐着就好,您站起来我可承担不起。”


    “来者就是客,客人来了我怎么能坐着呢?”


    孟舒兰看了一眼江凡满意的点了点头。


    如今的年轻人本事不大,但是都傲气的很。


    但是自己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倒是十分的谦逊,而且孟舒兰也能看得出来。


    这年轻人的谦逊和礼貌绝对不是装出来的。


    “孟先生,我是苏正平老爷子介绍来的,他应该在电话中和你说过了。”


    “没错,苏老的确给我提了一嘴,只是我有些奇怪,什么电视剧居然要用到黄梅戏的唱调?”


    孟舒兰有些疑惑的询问道。


    “孟先生,您先坐下,您站着我心里不自在。”


    江凡笑道。


    “好吧,人老了站一会就会累!”


    孟舒兰坐回了躺椅上,她瞥了一眼俞宁说道:“搬个凳子过来,一点礼貌也不知道。”


    “哦!”


    俞宁答应一声搬了一个马扎过来。


    “是这样的,我写了一个剧本,想要拍成电视剧。


    里面有不少唱段,我想弄成黄梅调,但是如今会唱黄梅戏的人太少了,更不要说那些演员了。


    我来这里的意思是想请孟先生教教那些演员。


    也不需要他们能和专业演员一样,只要能唱出那个韵味就行了。”


    江凡解释了一遍,自己来这里的意图。


    “你这个想法不错,居然在电视剧里放黄梅戏。


    你就不怕你这样拍出来没有人看你的电视剧吗?”


    一旁的俞宁笑道:“如今的电视剧本来就没有多少观众,你再放上黄梅戏,直接就没人看了。”


    “俞宁你给我做二十个连续后空翻!”


    孟舒兰皱着眉头怒道。


    虽然黄梅戏现在没几个人听,而且俞宁说的也是事实。


    但是孟舒兰还是不愿意听到别人这样贬低黄梅戏。


    “啊!”


    俞宁迟疑道:“这么热的天,还是少做几个吧?”


    “二十五个!”


    孟舒兰说道:“你再讨价还价就是三十个。”


    俞宁一听这话,急忙吐了吐舌头,然后跑到一边做连续后空翻了。


    别说,这俞宁还是有基本功的,后空翻做的不仅快,而且动作很标准。


    “你叫江凡是吧,你电视剧里面弄唱段不会是想要弄一个噱头吧?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你就离开吧。”


    孟舒兰说道。


    “孟先生,我可不是为了弄什么噱头。”


    江凡解释道:“而是我这部电视剧中需要这种唱调。


    另外孟先生,我自己也是挺喜欢戏曲的不仅是黄梅戏就是京剧也是喜欢的。”


    “你喜欢黄梅戏?”


    听到江凡喜欢黄梅戏,孟舒兰脸色缓和了一些。


    而刚刚做完后空翻的俞宁听了这话,很是无语的翻了翻白眼。


    谁喜欢黄梅戏呀,要不是自己爸爸、妈妈逼着自己过来陪奶奶,她可不会学什么黄梅戏的。


    “你既然喜欢黄梅戏,那你能唱一段给我听听吗?”


    孟舒兰忽然说道。


    江凡来之前还专门看了一下这里的黄梅戏。


    因为另一个时空的黄梅戏曲目,这里并没有。


    不过江凡还是学唱了几段,就是为了怕出现这个扬面。


    自己也算是未雨绸缪了,结果现在还真用到了。


    江凡唱了几句,孟舒兰闭着眼睛听着,时不时微微点头。


    “好好好,你比我这个不成器的孙女唱的还要好!”


    孟舒兰这个时候看江凡已经顺眼多了。


    “小江呀,刚才我这孙女儿也说了,黄梅戏的受众很小。


    我怕你用了黄梅戏的唱段后,没有人再看你的电视剧了。”


    “孟先生……”


    “什么孟先生,你和俞宁一样喊我一声奶奶好了。”


    孟舒兰打断了江凡的话。


    “好孟奶奶,你说的情况我知道。


    其实这和戏曲本身也有原因的。”


    江凡说道:“比如说宣传,现在的戏曲缺少宣传。


    要让年轻人发现戏曲的优点和长处。


    还有就是戏曲的曲目,有些戏曲就是曲目太少,太老,不适应如今的形式了。


    就比如说咱们黄梅戏吧,来来回回就那些,观众已经听烦了。


    所以咱们得写出新的曲目才行,不能总守着过去几年甚至是几十上百年的东西。”


    “切!”


    俞宁听了这话直接翻了翻白眼:“写新曲目,你以为你是曲一呀,写歌那么现成?


    不过就算是曲一老师,也不可能写出新的黄梅戏曲目的。”


    “俞宁你是不是还想做几个后空翻?”


    孟舒兰瞪了一眼俞宁,然后对江凡说道:“小江呀,刚才俞宁虽然有些不礼貌,但是她说的也是实情呀。


    创新谈何容易呀,一旦写的不好,别说挽救黄梅戏了,弄不好还得来个雪上加霜呀。”


    “孟奶奶,我从小就爱唱黄梅戏,如今长大了,就想着写一出黄梅戏。


    前段时间我就写了两首,您帮我看看?”


    虽然孟舒兰知道江凡就算写了黄梅戏,估计也是一无是处的。


    毕竟黄梅戏不是那些歌曲你随便写写就行的。


    但是孟舒兰还是马上接了过来,她知道人家肯写出来,那就是热爱黄梅戏。


    对于喜欢和热爱黄梅戏的人,孟舒兰还是很客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