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选准了下手

作品:《废太子培训班

    李世民做出了决定……吗?


    他,做出了决定。


    在看到呈上来的纸上,那一条条触目惊心,充满了血泪的民之泣诉,这位大唐皇帝,未来的天可汗陛下,血压直线飙升!


    肉眼可见,整个人的脸,都因为血压而变红。


    那双本来就瞪大的双眼,更是布满了血丝!


    一笔笔,一幕幕


    这还只是,有据可查的近几十年。


    仅仅只是,一个小小曲阜附近的十多个村镇……


    扩大到整个山东,又有多少人牵扯到这无尽的欺压中?


    在扩大一些,整个大唐,因世家而在炼狱中挣扎的人……又有几何?


    不敢想。


    房玄龄此时和龙椅上的皇帝陛下截然相反。


    这位大唐的丞相,闭上了眼睛。


    面色发白,浑身都在轻微颤抖。


    天,要塌了……


    这是这位丞相的第一反应。


    当皇帝做出选择的那一刻,最可怕的一幕就要上演了。


    接下来,谁也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父皇,大唐官报已经准备好了,明日开始,就会在长安、洛阳,以及附近周边三十余个乡镇同步发行。”


    当气压凝固到一个极点的时候,魏王李泰却已经从地上站了起来。


    他拍了拍自己有些皱了的衣服,随后朗声宣布了这件事。


    大唐官报?


    同步发行?


    嗯,这个同步,其实要打个引号。


    因为通信手段的问题,负责大唐官报的李承乾,选择了长安和洛阳这两个地区,以及周边的乡镇作为首批投入报纸的地区。


    至于同步问题,洛阳以及周边地区,因为距离的原因,所以是要比长安这边慢上一天时间。


    即便如此,这也算是同步了。


    第一批大唐官报的内容,有近一半,就是来自山东的那份血泪之诉。


    “官报,又是何物?”


    在场的人,除了李世民以外,没人知道。


    “你说什么?!”


    李世民听闻之后的反应,却出人意料的,反应极大。


    “父皇,大哥他已经准备好了,你可以让人去东宫那边,先拿一份官报过来检阅。”


    有李泰这句话,李世民也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让太监去东宫那边拿报纸。


    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已经明白了。


    整件事,都是一个巨大的计划。


    ‘青雀什么时候被那逆子拉拢了?’


    李世民没法看清楚计划的全貌,但是他现在知道了一点。


    那便是,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居然和那个东宫逆子走一起了?


    其实李世民不知道的是,对世家的计划,还真不是李承乾设计的。


    没错,整个计划,是李泰自己一个人琢磨出来,然后又经过了几个‘朋友’的修改,才有了如今的详细计划。


    至于那几个朋友,不用想也知道,就是朱标他们。


    朱标在这份计划中,参与度是最高的。


    而朱标的想法也很阴险。


    是的,朱标直接建议用组合拳的方式,选一个目标,将局面打破。


    至于选择哪个目标,无疑圣人世家是最合适的。


    别看圣人世家名声显赫。


    但在朱标眼中,这个圣人世家其实才是真的虚。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你读书人的名望再好,没有官场中枢的力量保驾护航,那就是绝对的软柿子!


    只要针对名声这两个字下手,就直接能砸断圣人世家的根子。


    反过来,为什么五姓七望能在唐朝时期占据大流?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这些世家对朝廷的渗透一直都没有停下来。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己人怎么能够对付自己人呢?


    李泰查找了很多资料,然后最终选择了两个目标,一个山东孔家,一个山西王家。


    这两个目标,还真不是随便乱选的。


    孔家,是朱标认为的软柿子。


    找准方法,一打一个准。


    造纸术带来的报纸,就是前所未有的宣传手段,这等于在口口相传的舆论场手段上,形成了近乎碾压的一边倒局面。


    没错,口口相传是真的比不了亲眼看到报纸的那种信息保真度。


    即便,报纸上的内容也可以弄虚作假。


    是的,这就是舆论手段的高维碾压……


    人,愿意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哪怕只是文字,也比‘我听说’要有力度的多的多的多!


    而山西王家,这里面就涉及到了另外一个事情。


    朋友,听说过,晋商吗?


    山西王家,一个超级世家。


    如果说,孔家是对山东的官场文道有着绝对的掌控。


    那么山西的王家,那才是真的恐怖如斯。


    土皇帝这三个字,放在任何时代,对王家而言都是谦虚的一种说法。


    后世研究历史的时候,关于晋商的痛批,是非常极端的。


    而这个晋商,其源头,就与山西王家脱不开关系。


    李泰一开始都没有注意到,然后随着他深入的查询,最后意外的发现了,这个王家真不是一般的胆大。


    没错,李承乾派人去山西调查,结果发现的东西,简直让人毛骨悚然。


    因为地理的原因,太原王家其实一直以来就没有断过和草原上的联系。


    经常走私的人都知道,其中的利润是有多么的惊人。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山西太原的王家,旗下控制的那些商人,每年都通过手段和草原达成联络,大规模的走私就没有停止过。


    无法无天。


    这四个字,放在那边,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李泰要对世家开刀。


    一个孔家,分量还不够。


    而太原王家,那分量就已经不能说是够不够的问题了。


    今日,李泰对准第一个世家开枪,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山东太重要了。


    高句丽之战迫在眉睫。


    不降服孔家,未来战事正酣的时候,指不定背后出现几把刀子。


    前朝隋炀帝的经历,历历在目啊!历历在目啊!


    另外就是,孔家其实在世家中,地位很高却比较孤僻。


    或许是自视甚高的缘故,不屑于和其他后崛起的世家结成联盟。


    五姓七望中可没有孔家。


    所以,第一刀对准孔家,说不定世家那边,反而会乐呵呵的坐山观虎斗。


    甚至于,落井下石也犹未可知。


    别把世家想的太厉害,他们也是人,也只有一个脑袋两只手。


    “李泰啊,别怕,想想黄巢,他难道还能比你们李家更厉害么?踏尽公卿骨人家都能做到,你们难道还能做不到?不就是怕鱼死网破么,但我今天以后世太子的身份,告诉你们一个事实。”


    想起那时候,标哥在月下苏家小院里面,一手拿着青岛啤酒,一边抒发自己的想法。


    “对付那群人,你绝对不能表现出一丝一毫的软弱,你越强势,他们越是怂。像汉高祖刘邦那样,逮着儒生,拿他们的帽子当尿壶,他们也只敢陪着笑,这群人啊,就是一群软骨头,从古至今,向来如此……向来如此,哈哈哈哈哈!”


    只有苏哲知道,那一天,其实是朱标看完了整个明史后,看到了那个著名的‘水太凉’的古时候,愤慨的怒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