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晋商
作品:《废太子培训班》 第229章 晋商
山西,西北之地的重要地区。
自古以来,都是华夏文明最厚重的地域。
随着时代的变迁,华夏文明的重心,从中原转移到了江南。
但是,西北之地一直以来都要面临外患。
草原上,也一直都是代代都有自己的霸主。
看看历史就知道,草原文明与华夏文明几乎就是东北亚之地的‘双生子’。
每朝每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草原问题……
哦,大宋不算。
大宋那属于是和草原文明平分天下了。
到了明朝,北元已经成为日落西山。
但草原上,很快就又兴起了一个全新的力量——瓦剌。
说起这个瓦剌,朱标就一阵头疼。
当时他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血压直线飙升。
堡宗的存在,简直就是老朱家的耻辱!
本以为,那个不成器的蠢儿子朱允炆已经够离谱了。
但是和堡宗相比,那才是小巫见大巫。
朱标是真的难以理解,怎么有人可以无耻到这个地步。
丢人,太特么丢人了。
大明的大好局面,就葬送在这一波了。
以此土木堡之变,打碎了大明的帝国梦。
从此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除开朱允炆,大明前几代的皇帝,都是不差的。
开国的朱元璋,即便内政方面有些减分项,但总体来说他给大明定了个基础。
后续的朱棣夺了皇位后,将大明这艘船驾驭的还是相当可以的。
朱棣的儿子朱高炽,能力不错,唯一的问题就是死太早。
这一点上,那位‘好圣孙’朱瞻基也是一样的。
回到西北的问题上来,朱标看到了明末的历史后,记住了一个势力——晋商。
这些商人,干的已经不是一般的混账事,而是做到了出卖国家利益,出卖民族利益,从而肥了自己的事情。
只有在这群人的身上,才能清晰的看清楚,什么叫做贪婪的具象化。
同样的道理,朱标其实已经在江南看过一次了。
是的,那些江南案中,被拉出去砍头的地主豪商,和晋商没有半分区别。
在他们眼中,只有利益,没有家国。
商人,就是如此。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特别强调重农抑商?
难道,所有的皇帝、高官,都不清楚商人的作用吗?
错,恰恰相反。
你就说朱元璋,其实老朱对商人看的相当清楚。
和商人讲诚信,就等于是在和妓女说贞洁一样可笑……
然而,朱标认识到,天下不总是非黑即白的。
大明要发展,离不开商业的繁荣。
从他的金融改革开始,其实就是在夯实大明商业环境的稳定。
在松开对商人限制的同时,也必须大力打击非法商业行为。
比如说——走私!
无论南北,北边的与游牧民族的走私,还是南边大海上的货船,都需要大力打击。
朱标要杀人,为的不是单纯的泄愤。
而是要在山西,立威。
晋商是开始,但绝非结束。
除了晋商,天下还有闽商、潮商、徽商等等各种。
让这些商人抱团起来,那股力量真的不能忽视。
尤其是上位者,面对这样的‘隐患’,需要做出及时的反应。
“说说吧,是谁惹得咱家太子不开心了?”
老朱放下了朱雄英,然后乐呵呵的看向了朱标。
“山西,晋商。”
“晋商?”
老朱这时候,眉头微微皱起。
他好像听说过,不过却不太了解。
“一群见利忘义的商人,杀了便是。”
不了解也无所谓了,老朱的观念里面,贪官是要剥皮的,商人么,一个个全杀了可能有冤枉的,但是隔一个杀一个,绝对有漏网之鱼。
反正在老朱的眼中,商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大概。
“咱话说前头,杀人可以,但是你可不能给咱去北边。”
老朱随手拿出了空白的圣旨,然后直接盖了个章,就让朱标自己去写。
“让蓝玉去。”
让朱元璋有些没想到的是,朱标点的人,居然是蓝玉。
“让他去?”
“对,就让蓝玉去,那边的情况,不是很好,说不定就会闹出波折。”
这话一说出来,老朱的表情立刻严肃了起来。
“情况有这么严重?”
不就是一群商人么,怎么还能生出什么波折来?
这还真不是开玩笑。
草原上,蒙古的崛起,伴随而来的其实就是山西晋商的崛起的开端。
到了明初这段时间,晋商的发展,其实已经相当成规模了。
山西的百姓,都有着经商成风的习惯了。
作为晋商的大本营,山西这地块,已经有了自己的圈子。
要拔除,或者说铲除如今的晋商,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混乱。
蓝玉作为领军大将,朱标看重的是这家伙的粗神经。
不像别的功勋,有些时候会想太多。
蓝玉此人,就是个一根筋的脑袋。
作为朱标的大舅哥,蓝玉其实相当的飞扬跋扈。
巧了,现在朱标就需要蓝玉骨子里的这种桀骜不驯。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收买的可能性。
朱标想到历史上,蓝玉最后的结局,其实也有过一阵唏嘘。
蓝玉的死,主要还是因为太子朱标和朱雄英死太早了。
老朱为了确保朱允炆的上位没有阻碍,不得不亲自对那帮子从龙的功臣们下手。
结果,谁能想到,朱允炆这货居然如此的拉胯,皇位在短短三年时间就丢了。
时也命也。
现在的蓝玉,头顶上还有太子压着,朱标压根就不会允许蓝玉过分的嚣张。
就这样,在朱标的安排下,蓝玉接到了让他去西北的命令。
蓝玉和很多人一样,一开始都有些迷糊。
西北那边出事了?
调查一番后发现,没有啊。
西北那地方,现在可安静着呢。
北元逃窜,草原上瓦剌还没有登场亮相。
现在大明的边境隐患基本上是为零的。
总不至于,因为一些农民起义,就让蓝玉这人出动吧。
没必要,真没必要。
蓝玉在大明的名声,可不算多好。
残暴两个字,放在蓝玉身上一点都不过分。
这样一个煞神,莫名其妙的去了西北,不得不让人冥思苦想。
只可惜,朱标的想法,只有老朱知道。
去西北整治晋商,其实也只是搂草打兔子,顺带着一起处理。
真正的目的,其实是朱标要彻底打造出一个,相对稳定的金融基础改革。
打掉晋商,不仅可以切断草原走私这条线。
同时,也能够极大的补充国库。
岛国那边的进度已经足够快了,但是想要让石见银山的银子抵达大明,还早着呢。
金融改革的步伐可不会停下来,晋商手中的资源,就成了被朱标惦记上的东西了。